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静是躁的主宰。所以君子终日行事,不离开载物的车辆,虽然有荣华富贵,却能安然处之。无可奈何大国的君主,不自重轻率治天下呢?轻就失去根本;躁就会失去君位。 重轻和静躁是对立的,为了说明一些道理,常常都会采取矛盾统一的方式,道德经中这种语法颇多。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所言圣人,很多时候被理解为“帝王、统治者、领导者”,这也可以从中体会一个角度的观念看法。地藏菩萨的誓愿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也是地藏精神的精髓。不从宗教而言,仅仅就是圣人的精神品质,借此可有所感。现代社会,作为领导人,必然要有担当有作为,圣人终日不离的永远是人民的劳苦;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同样是圣人之行的表达。如果作为圣人、领导、管理者,天天只是自顾自,结果必然是无所建树、庸庸碌碌。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此处,提到“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当时历史是春秋战国,也是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时期,老子指“万乘之主”就是当时的统治者,和经文的圣人是鲜明对比,感叹“身轻天下,失本,失君”,就用现代而言不自重必然不被他人尊重。 本章结论是轻率作为会失去根本,急躁会丧失君位。这是对君主的忠告警示,也是对做人的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