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孔子谓老聃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yì]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白话:孔子向老子说:“我研习《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认有很长时间了,熟习掌握了其中的内容,借此进谏七十二个君王,阐述先王治理天下之道,阐明周公、召公的事迹,没有一个君王采用,太无奈了!是他们难以说通吗?还是难以理解呢?”老子说:“幸运啊,你没有遇到治理天下的君王,你说的六经,属于先王的陈旧遗迹,那里是真迹呢!今天你所说的,还是遗迹。遗迹,就像鞋踩得印记,而真迹怎能是鞋呢!雌雄白鶂彼此对视,眼睛不动就能受孕;虫子,雄的在上风口鸣叫,雌的在下风口回应就能受孕。雌雄动物自有相感,所以受孕,本性不会变化,命不会改变,时间不停歇,道不可堵塞。如果得了道,没有什么达不到的,如果失去道,那什么也达不到。”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拜见老子说:“我得道了,乌鸦、喜鹊是卵生,鱼是湿生,蜂类是化生,弟弟出生哥哥因失宠而哭泣,太久了,我没有和造化为友,不与造化为友,怎能教化他人!”老子说:“很好,你得道了。” 体会:孔子博学六经,游走各国君王不被采纳,深感困惑,因此问道与老子,老子说“不能把遗迹作为鞋子的比喻”,也是指自然而为,不能执着六经的道理。 万物皆源自道,天性是本能本性,与生俱来,造化的神奇,将天地万物各赋予一种演化,金刚经中也提到“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生命形态演化。孔子从造化中体悟道,这是丢弃六经学识,从自然中体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