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日学中医诊断》4.7.2. 三焦辩证【中焦辩证】

 感悟_johnson 2023-02-15 发布于福建

《百日学中医诊断》4.7.2. 三焦辩证【中焦辩证】

宏五学堂 2021-11-01 04:29

中焦病证

温热之邪由上焦传入中焦·出现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病变者为中焦病证。脾胃同处中焦,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胃主燥以降为安.脾主湿得升则建。中焦病证常表现为阳明的燥化与太阴的湿化。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日晡益甚、面目俱赤,呼吸气粗,腹满胀痛,便秘。口干咽燥、小便涩。舌红答黄,或焦黑有刺。脉沉实;或身热不扬,头胀身重。胸闷院痞,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苔腻或黄腻,脉濡数。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入阳明,里热炽盛,故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日哺为阳明经经气旺盛之时,阳明热盛故发热日晡益甚;热邪充斥阳明经。故面目俱赤;热盛肺气不利,则呼吸气粗;实热之邪结于肠胃。则腹满胀痛。便秘;热盛伤津.则T干咽燥,小便涩;舌红苔黄,或焦黑有刺,脉沉实为里实热盛之象。湿热郁阻,则身热不扬;湿邪上蒙,阻滞气机,则头胀身重;湿热郁蒸。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则胸闷院痞;湿热停留,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脾失健运,肠道传化失司。则大便不爽或溏泄;苔腻或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阳明燥化与阳明腑实证基本相同,当与阳明经证相辨别。两者均为里实热证,均表现为发热、舌红苔黄等症状。但阳明经证以大热、汗出、烦渴、脉洪大为主。一般无便秘等症;本证以发热日晡益甚。便秘为辨证要点。本证的太阴湿化当与脾气虚弱证相辨别.单纯的脾气虚弱证以食后胃脱痞胀,空腹时消失为特征、舌苔大多薄腻,并有脾气虚表现。本证以持续性胸胃脘痞胀为特征,由于湿邪较重。舌苔大多厚腻,且常兼有热邪,湿热相兼。

辨证注意点∶抓住病位特征,以阳明燥化,太阴湿化见症为辨证依据。

中焦病证还当包括其他病证,如阳明经证可表现为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脉洪大,舌红,苔薄白或薄黄;湿热发黄证可表现为黄疸色泽鲜明如橘子色,纳差,呕恶,小便不利等;寒湿发黄证则表现为黄疸色泽晦暗,畏寒,腹胀,便溏等;若湿热弥漫三焦,以中焦为主者,可表现为身热不退,汗出,面赤,胸闷皖痞,口渴少饮,呕恶,下利或便结溲赤,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