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是个大病类,脾胃不好的人,可以说十人九中,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不懂中医的人,都知道脾虚、湿气重这些个名词儿的; 于是,研究脾胃调理,是许多中医人士的重要功课,甚至还有李东垣这样的专业人士,以研究脾胃病为重头戏,比如他最出名的补虚型方剂:补中益气汤,之前咱们也介绍过多次,现在也出了中成药,不了解的新读者可以在公众号首页下方回复“补中益气丸”查看; 于是,许多读者认为,调理脾胃的第一药方,是不是这个补中益气汤?又或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 有位临床中医和笔者说,其实这么多年,实际临床下来,如果病人都是纯粹的虚症,那才真好治了; 现实情况往往比较复杂,病人虚实夹杂,而泻心汤类,这种寒热错杂的方剂,就有很大的用武之处,比如这个甘草泻心汤,是他治脾胃病开方频率最高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个医案就明白了: 中医四诊合参,还发现他面部有些虚浮、有些浮肿,一上脉,感觉脾脉有些濡缓,濡脉在中医里主湿、缓脉主气阳的不足,可见此人是虚实夹杂; 于是,先投了这中医最喜欢用的甘草泻心汤+云苓:炙甘草15、黄芩9、干姜9、半夏9、大枣12(擘开) 、黄连5、云苓10 这云苓其实是茯苓的一种,只不过产于云南,算茯苓里的上品,算是云南特产药之一,药效比较好,还有特产三七等中草药,可见云南是个采药的好地方呀; 这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补益脾胃,用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干姜驱寒助脾阳,方子很精简,也有效果,3剂之后,放屁多了不少,大便也稍微畅快了一些,但要说痊愈,似乎总感觉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于是,中医从加强利湿、补气阳虚的角度,在上方基础上,加上了防己黄芪汤和附子:防己12、黄芪15、白术9、附子5,用防己加强利水利湿,用黄芪、白术加强健脾补气,考虑到面部有些浮肿,肾阳也有些不足,所以还加了附子扶肾阳; 结果一剂之后,大便就十分畅快!胃中不适感大减,面部虚浮之感也消了许多,续服几剂善后,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彻底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