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杂病论精要版》第三十二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昊晟堂 2023-02-16 发布于山东

第三十二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合十四条 方十四首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讲解:热入血室为妇科常见病,以下有关热入血室三段均出自《伤寒论》。妇人太阳中风七八日,为去表内传之时,由在表之发热恶寒,转为少阳之往来寒热、发作有时,外邪乘经水适来之虚,入于血室,正行之经水因热而结,就此中断,为热入血室。病在少阳,故发作有时如疟状,为柴胡证,小柴胡汤主之,使得热去血自利。


 2.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讲解:《伤寒论》中此条未见“治之”二字,当为衍文,可去之。本条言太阳伤寒始得之时,经水适来,发为热入血室。谵语本为阳明里实一证,但阳明谵语日间发作,尤以日晡时分最剧,多无昼安暮发之可能,“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为里有瘀血之象,热邪可随经水或鼻衄排出而解,不需服药,可自愈,不可妄汗妄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讲解:太阳病时,经水适来且并未中断,七八日后,热除、身凉、脉迟,看似表邪已随经水而去,实则邪热尽陷于里,“胸胁满,如结胸状,而谵语”为少阳柴胡证,但本病非小柴胡汤可治,当合桂枝茯苓丸以祛瘀热,或随其发病之时针刺期门穴,以去胸中邪热。


同为热入血室,第一条血结经断,现柴胡证,小柴胡汤主之;第二条血未结,亦无其他严重症状,无须治疗;第三段经水适来,但胸满、谵语症状严重,不可轻视,须立即治疗。


 4.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讲解:此处与《伤寒论》中216条相同,血室在于女子为子宫,在于男子为小腹膀胱部位,故男女皆有热入血室,本条非独言女子为病。阳明病,热入血室,迫血下行,其热不解,反而上亢,致头汗出,身上无汗,为表邪未解,当刺期门,祛少阳、阳明之邪热,热去则血止表和。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讲解:本证当参《千金》所述:咽喉中如有烤肉阻结,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心下坚满不快,胸腹胀满不舒,究其病因,当为气结、痰饮两种因素造成,气结则胸咽不适,饮停则心下胸腹胀满,半夏厚朴汤主之。 本方后世亦称之为四七汤、七气汤、大七气汤,方中半夏配伍生姜、茯苓即是小半夏加茯苓汤,可下气、逐饮、止呕,另以厚朴、苏叶消胀行气,所治者类似现代所言梅核气。与茯苓饮合方,则可治疗胃虚停饮而胀满不欲食者。 


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讲解:脏躁指心脏而言,此病当与前文五脏风寒积聚篇中“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一段相参。其人忐忑不宁,呵欠不止,喜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所作,皆为血少心气虚而魂魄不安之象,当以小麦补其心气不足,并以甘草、大枣甘药缓其急。本方不仅可治妇人悲伤欲哭,还可治疗儿童夜间啼哭不止,但所治者必为虚证,实者服此方则夜不成寐。 


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见肺痈中)


泻心汤方(见惊悸中) 


讲解:本条为简文,若仅见吐涎沫,为有痰饮,当需再见表证,方可与服小青龙汤。表不解而有水气者,未以小青龙汤解表逐饮,而反误下,即作心下痞。误治后,外邪未解,仍当先以小青龙汤治其吐涎沫,服小青龙汤后表证已解,口中唾减,涎沫亦止,当以三黄泻心汤治其心下痞。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讲解:本条内容、文体,均不似仲景文章,“妇人之病”至“血寒积结胞门”为一段。妇人因虚、积冷、结气而为月经不利,或经水断绝,甚者经年不愈。若血寒凝滞,积结于胞门即任脉。


 “寒伤经络”至“形体损分”为一段,言上焦受风寒之邪,而为肺痿肺痈。寒伤经络,瘀血凝坚于肺,呕吐涎唾,发为肺痿,久之亦为肺痈,形体消瘦。


“在中盘结”至“非止女身”为一段,寒邪盘踞中焦,绕脐腹痛而为寒疝,或者肝脾受累而两胁疼痛;若中焦瘀血,瘀热互结,痛在少腹关元穴处,疮家有热而脉数,无疮者热可自瘀血而来,肌若鱼鳞即是肌肤甲错,为瘀血病征。 


上两段,风寒在上焦而为肺痿肺痈,寒盘结于中焦而为寒疝、胁痛,热结在中焦,瘀热内蕴,脉数而肌肤甲错,这几类病,男子亦可发生。


 “在下未多”至“勿谓不然”专写妇人。少腹胀满,而经血排出不多,以成经候不匀,之后即言经候不匀导致种种疾病:阴中痛、少腹寒、寒引腰脊、气上冲而少腹急痛、腰腿疼烦,为器质方面的表现;忽然昏冒、厥逆癫狂、时而忧伤凄惨、时而恼怒忿恨,为精神方面的表现,这些都是经候不匀,带下为病,即妇科病,非有鬼神为之,久而不愈,则脉虚人瘦多寒。三十六病,为古医书中所言,现无资料可考,文中“紧弦”代表不了一切脉应,只为音韵相合,这不为张仲景的文章。“变化万端”“行其针药,治危得安”“脉各异源”皆为空话,当为后人所附。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去心)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讲解:本条“下利数十日”,《医宗金鉴》以下利不属带下病,而改为“下血数十日”,当是。妇人五十岁左右,地道不通,月经当绝,若曾经半产,瘀血留于少腹不去者,则可下血至数十日不止,瘀血之热日暮即发,瘀血腹证多见少腹急结胀满。下血后津虚血少,而生内热,则唇口干燥、五心烦热,为瘀血证所致,病属带下,温经汤主之。 


方中以吴萸汤去大枣加桂枝温中降逆、平其冲气,同时以麦门冬汤健胃、补虚、润燥,二方合用,从胃着手,温胃补虚,津液得以化生。下血数十日不止,其人已虚,故用当归、川芎、芍药、丹皮等强壮性祛瘀药,既可止血,又可祛其瘀血,而加阿胶既能祛瘀,又能生新,“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祛瘀、生血,无一不备。本方吴茱汤中去大枣,芍药的用量也不大,可见当有纳差、恶心等症状,若腹痛明显,可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疗效更好。


 10.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根散】(阴肿亦主之) 


土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两。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讲解:带下病,经水一月两行,月经提前多为有热,后愆多为有寒,少腹满痛,当为实证,但本条未峻下实热,而以土瓜根散主之。方中土瓜根与虫,为寒性祛瘀药,而以桂枝、芍药调和营卫,亦治腹满痛。 调经虽以温经为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因热者,必用寒性之品,辨证用药,不可主观。


 11.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 


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讲解:虚劳篇中已述革脉主妇人半产漏下,但断无以旋覆花汤行气散结之理,方证不合,当为讹误。 妇人崩中漏下,或半产下血不止,或妊娠下血,可以芎归胶艾汤治疗。 


12.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无胶姜汤方,想是前妊娠中胶艾汤) 


讲解:陷经即经血下陷,而漏下不止,“黑不解”只能勉强解释为血色黑不解。本证亦当用芎归胶艾汤。


 13.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甘遂汤】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讲解:敦为古代装食物之祭器,“如敦状”即少腹满,如敦覆于里。少腹满,若小便自利为有瘀血,若小便不利为有水,但此处仅是小便微难。小便微难,里有停水,不能化气,则人当渴,但此处不渴,其病因在于新产之后,瘀血与水结于血室,大黄甘遂汤主之。 因本证瘀血尚轻,故不以峻药祛瘀,只用阿胶入血,配伍大黄以祛瘀,甘遂下水。临床上很难遇到血室之中既有水、又有血者,故本方很难用到,但其组成巧妙,辨证也很细腻。


 14.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抵当汤】 


水蛭(熬)三十个,虻虫(熬、去翅足)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浸)三两。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讲解:经水不利下,即经闭服其他药仍不下,临床常见。古人认为凡吸血之虫都可祛瘀,故方中以水蛭、虻虫、虫强力攻破顽固性瘀血。 


曾治一病人,精神有些问题,常用斧子砍人,虽在安定医院住院很长时间,但症无稍减,因其经闭,而用抵当汤,因其便干,加入芒硝,服后月经排下大量血块,精神随之正常。 


15.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 


矾石(烧)三分,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剧者再内之。 


讲解:脏即子宫,妇人有干血结在子宫,形成坚块积聚,留而不去,发为经闭不利,仅下白带,矾石丸主之。 本方仅用矾石、杏仁二药,祛湿收敛止带,为治标之法,病本干血还需以其他方剂治疗,如大黄虫丸等。方中二药为末,炼蜜制栓,纳于阴中。 


16.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疑非仲景方)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讲解:此处六十二种风与前文三十六病均不可考,主症腹中刺痛,当为血瘀,以红蓝花即红花做成药酒,行瘀定痛,妇人血气刺痛,攻不得、补不得,用药酒之法极为稳妥。


 17.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见前妊娠中) 


讲解:妇人腹痛原因很多,不可通用当归芍药散,此为简文。当归芍药散的运用,应当把握两点:一方面有瘀血,另一方面有小便不利或头晕。只要符合这种病机,无论男女都可服用此方。


 18.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见前虚劳中) 


讲解:小建中汤所主之腹痛为虚寒性的腹中挛痛,此亦为简文,临床应用亦不限于女性。此条虽然为简文,但当结合前文所讲而思考。


 19.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山茱萸四两,泽泻三两,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桂枝一两,附子(炮)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讲解:妇人病,病不在胃,则饮食如故,但其里有停水,向上压迫横膈膜,则烦热短气不得卧,必须倚物喘息。此病由于机能虚衰,而作转胞即膀胱扭转,输尿管折叠,以致排尿不出,水蓄于里,其治法虽言“但利小便则愈”,但普通利小便之剂无效,须用肾气丸恢复机能,使输尿管有力持重,小便自然通利。 


20.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讲解:蛇床子有杀虫、止痒、治恶疮之功,宫中有寒,或生疮疡,或作湿痒,以蛇床子散纳入阴中,去湿止痒,效果不错。


 21.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狼牙汤】 


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讲解:阴中生疮为妇科常见病,可用狼牙汤洗之,但深部难以洗到,则用绵布缠裹,如同现在的棉签一样,再蘸狼牙汤洗。狼牙为治疮疡之药,尤其长于治疗阴疮。


 22.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膏发煎】(见黄疸中) 


讲解:此病奇怪而少见,概属李东垣所云清阳下陷,虽谷气实,但不可攻下,当炼猪油,放入乱发,头发遇热油而化灰,服此则可通利大便。


 23.【小儿疳虫蚀齿方】(疑非仲景方) 


雄黄、葶苈。 


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讲解:本方可能是后人所附,《本草纲目》引作二味等分。“方中雄黄、葶苈、猪脂、槐枝,有通气行血、消肿杀虫的作用,俟油脂初溶,乘热在局部络之,杀其蚀虫”。其说仅作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