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到了香气是舌头尝不出来的,只有当我们咀嚼卤肉时,它才会释放出来,然后涌入鼻腔,让我们感觉到幸福。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咀嚼的卤肉香气非常浓郁,但是寡淡无味,你还会感觉幸福吗! ![]() 所以,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盐,在卤肉中,一个比香料配方更重要的存在。 ![]() 为什么说,盐比香料配方更重要呢? 因为有味无香的卤肉,比有香无味的卤肉更容易被接受。 有经验的老师傅都明白一个道理,卤肉的时候,如果卤水尝起来咸淡刚合适,那么卤出来的肉一定没有味道。 如果卤水偏咸,卤出来的肉,才会有层次。 很多新手在卤肉的时候,最难拿捏的就是放盐的量。 我之前也是如此,到底是开卤水的时候放盐呢,还是下卤货的时候再下盐。 这又是水,又是肉的,该如何精准的确定盐的量呢! ![]() 后来看多了老师傅们的操作,才得到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哲理的原则。 汤管汤的盐,肉管肉的盐,我们需要分开而论。 也就是说,我们起一锅新的卤水,卤水的底味只需要定一次,这个时候的放盐标准,一般是14到16克每斤水。 卤水调制好后,如果我们马上就要卤肉,还需要根据肉的重量再补一次盐,这个时候放盐的标准,一般是8到10克每斤。 后期,在卤汤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卤肉,需要放盐的量,只跟卤肉的多少有关系。 那么问题又来了,每次卤完肉,卤水是会蒸发的,那么必然会导致卤水水位的下降。 ![]() 这个时候,我们还需要补水吗? 如果需要补水,又该如何补? 补了水后,还需要再次调味吗? 又该如何调味?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很多新手的疑惑。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一次性,把这个卤水和盐的问题搞清楚吧。 我们都知道,卤水是越卤越少的,而且这个时候卤出的肉也会又苦又咸。 那是因为盐和色素的浓度都比以前高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补水了。 补多少呢? 简单来说,就是少了多少补多少,捞出卤肉,打去残渣后,补到原来的位置就可以了。 补什么水呢? 如果我们是直接从卤水中,打出部分卤水去卤其他的食材。 这个时候最好补高汤。 ![]() 因为这个时候,并不是因为卤汤浓缩所致,鲜味和胶质都属于向外流失,所以必须补回来。 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蒸发而导致水位下降,那么只需要补开水即可。 ![]() 补水后需不需要调味? 如果补水较少,可以不调味。 如果补水超过三分之一,或者不是蒸发减少,而且舀出去卤其他食材,就需要调味。 怎么调味呢? 如果是舀出卤汤的补水,我们就按照最初的定量,一斤水14到16克盐来调味。 如果是蒸发过多,补水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我们只需要给每斤水补8克左右的盐即可。 好了,今天的卤水和盐和香料的秘密就先聊到这里,有讲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不吝指出。 我是三哥,一个敬畏食材,尊敬传统,热爱创新的美食创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