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药多靶点降压,强效平稳持久,不易反弹,副作用小,兼保护心肾

 新用户25253672 2023-02-18 发布于云南

高血压是我们最常见的疾病,服用降压药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最常用的就是5类一线降压药,近年来,每一类降压药也在不断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降压效果好,持续时间长的新药。今天带大家了解其中的3个。

文章图片1

西尼地平

西尼地平,独特的三通道阻滞及膜介导的药理学特性,使其具有强效、平稳、持久降压的作用。传统的钙通道阻滞药,主要通过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钙离子的跨膜内流,达到松弛、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的作用;西尼地平同时阻滞血管平滑肌L及T双亚型钙通道,使血管扩张作用更强,因而降压作用也增强。另外,它还可抑制钙离子通过交感神经细胞膜上N型钙通道的跨膜内流,进而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和交感神经活动,最终达到三重降压作用。

同时西尼地平具高度脂溶性和高度膜亲和力,较易进入并以高浓度储存在富含磷脂的细胞膜内,与细胞膜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缓慢结合,而且其与细胞膜钙通道的二氢吡啶位点结合后解离速度较慢。因此,当血浆药物浓度很低,甚至检测不到时,贮存在细胞膜内的药物分子仍可以继续在膜内移行与钙通道结合发挥其阻滞作用,这就是膜介导的长效作用,临床上显示持续长效和平稳的降压,且不依赖血浆药物浓度的作用优势。

文章图片2

西尼地平,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窦房结,减少心肌耗氧,心率影响小。单一L型钙通道阻滞在舒张血管的同时可伴有反射性交感激活,临床上常有心率增快、颜面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而西尼地平可同时阻滞N型钙通道、抑制交感神经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交感激活,从而避免心率反射性增加,避免了上述不良反应,也有利于高血压的整体治疗。

此外,心脏中有T型钙通道,在心肌起博和传导细胞中密度较高,T型钙通道在接近静息电位时即可激活,故对维持心肌的自律性具有重要意义;西尼地平对于T型钙通道的阻滞,可使窦房结4相自动除极坡度降低(4相钙内流减少)、心率减慢。

文章图片3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

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而发挥降压作用。另外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还能起到抗炎、抑制心肌细胞增生肥大、改善全身代谢等作用。贝那普利,在体内水解为强效、长效的贝那普利拉活性物质而起作用,主要经肝肾代谢,安全性较高,在众多指南中均获得推荐。具有较好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终点事件。

不影响糖脂代谢,与利尿剂合用可加强降压效果,尤其适合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房颤、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唯一的缺陷就是可能会引起干咳,多发生在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如果不能耐受,可改为沙坦类降压药。

文章图片4

氢氯噻嗪为利尿剂中最常用的降压药,小剂量氢氯噻嗪(6.25mg—25mg)对代谢影响较小,与其他降压药(尤其是普利类)合用,可显著增加普利类的降压作用。主要机制是通过作用于肾小管,抑制钠离子、氯离子的重吸收,排钠利尿,减少容量负荷而降压。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备选药物之一。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组合的优势:利尿剂氢氯噻嗪在减少水钠潴留、减少容量负荷的同时,会反射性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使血压更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从而增强贝那普利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力度,增加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同时贝那普利可能会升高血钾,而氢氯噻嗪能够降低血钾,所以氢氯噻嗪能够中和贝那普利可能对血钾的影响。另一方面贝那普利能够抑制氢氯噻嗪减少血容量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可见二者联合能够协同增加降压效果,同时减少或抵消彼此的副作用。研究证实贝那普利氢氯噻嗪能够明显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抑制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僵硬度、减轻甚至逆转心脏重构,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文章图片5

阿利沙坦酯

阿利沙坦酯,是我国第一个在氯沙坦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沙坦类降压药。与其他沙坦类降压药不同,它不经过肝脏代谢,而是经胃肠道酯酶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5-羧酸洛沙坦而起作用。口服吸收较好,半衰期约为10h,达峰时间为1.5~2.5h。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血管素紧张Ⅱ与受体结合,抑制醛固酮分泌,阻滞内皮细胞增殖,同时促进前列环素、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的释放,继而扩张外周小动脉,减轻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此外,该药可有效延缓心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减轻左心室压力性负荷,继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阿利沙坦酯水解产物为5-羧酸洛沙坦,在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的同时,对其他激素受体或心血管中重要的离子通道影响较小,且不会阻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对缓激肽的降解作用,故不会引发缓激肽作用增强导致的咳嗽等不良反应,适合长期服用。

文章图片6

阿利沙坦酯起效快,不同时间降压效果一致性良好,血压波动小,药物不良反应小,且水解代谢不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酶,明显减轻患者肝负担,适合长期使用。阿利沙坦酯还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可改善患者内皮功能。临床研究以动态血压为观察指标,结果发现,与厄贝沙坦比,阿利沙坦酯能更好地降低白昼和夜间血压水平。

另外,高血压、冠心病均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相关,持续增高的血压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激活血液中的一系列生物学因子,诱导内皮损伤。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是一对相互拮抗的血管活性物质。ET-1属缩血管物质,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NO可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故二者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后,血清ET-1降低、NO升高、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厄贝沙坦。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