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经玉函》:汉传中医针灸外治学专著内容摘录

 允峯 2023-02-20 发布于黑龙江

《医经玉函》是汉传中医导师刘志杰先生以文言形式所著的医经学(中医外治学,包括针灸推拿及外用药等)专著,内容涵盖了经脉基础理论医经辨治法则针灸外治技法临床各科诊疗等各个细节,本书以古文的形式高度浓缩和提炼了汉传医经学的精华和内涵,是学习与研究汉传医经学的重要书籍(待出版)。

点击此处链接,了解“汉传医经学概述”

北京汉传中医研究院于2016年开设的《汉传医经辨治学》网络课程,即是刘志杰先生按书中内容逐句讲解的课程。刘志杰先生曾将本书的部分条文发于博客,今重新整理发布于此。

汉传中医相关书籍的部分内容还可在小程序中阅读浏览。

点击上图进入小程序

原课程介绍



汉传中医,分为经方和医经两家。医经学,即中医外治学,包括针灸学、推拿学、外用药及手术等各种中医外治法。它和经方学共同组成了圆满的汉传中医学术完整体系。

汉传中医学术体系表

《汉传医经辨治学》是刘志杰老师经过三十余年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临床循证检验,以具体的人体解剖层面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对疾病进行阴阳、寒热、表里、经脉等辨证分类,建立起的科学、完善的人体经脉系统理论,并依据病情,采用针、灸、推拿、外用药等手段,对疾病进行有效对证治疗的一门科学和循证医学。实现了中医医经学的规范统一、正本清源,建立了规范化的、科学的医经学临床诊疗体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试听课程
此外,鉴于我们的医经学教材及专著尚未出版,如欲学习医经针灸的经典文献及理论研究、临床探索等内容,建议可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教授所著的《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新古典针灸学大纲》《针灸腧穴通考》等书(点击蓝字了解书籍介绍)作为日常研习书籍。

其不仅能纠正传统错误理念、厘清《素问》《针经》等经典疑难、端正学术研究态度、拓展临床学术视野,更与刘志杰先生挖掘并重建的汉传医经学术理念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处,相互参学,大有裨益。

医经玉函


刘志杰 著

医经本义 第一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剂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为剧,以生为死。(出自《汉书·艺文志》)


经络指真 第二


经络者,干者为经,支者为络。乃“经、脉、筋”三者之所共系。其状如环无端,遍如织网,内属脏腑,外络百骸,贯上下,通表里,混然一体,剖之可见,实经络之真相,乃人身之大本也。经络之用,通精神,行气血,平阴阳,和表里,为生之所依;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除寒热,为病之所本。故不可不精。

经脉大论 第三


千经一会,百脉一宗。经根于脑,督总于髓,脉起于脐,任运于心。经行神气,脉布精血。营卫魂魄,司用其间

其络者,经脉广达之罗网,布络周遍于表里上下也。盖此经者,神经也。脉者,脉管也。经脉并行,气血互用,气以行血,血以载气,乃阴阳之道也。

脑藏元神,司令之主。髓主交通,内外统辖。然后广罗枝干于脏腑百骸,感知于微毫也。脏腑之调和,百骸之平运,内外之交感,皆赖此神气之布控,实生身之大主,万病之本源耳。

心主血脉,主司枢运。脉为血府,精血藏焉。布络微密,如环无端。养护生身,转输清浊。得之而昌,失之而亡。

故经与脉者,气血之道路也。经脉闭阻,气血不流。水饮积滞,交相生焉。随处有碍,苛疾顿现。气不司控,乃为机关,首当其责,病之大要也。


筋膜广论 第四


筋膜者,所以行包被,结束裹,系脏腑,理分肉,固关节,网织架行,联络于内外,丝缕关联,遍处无极。凡经脉之所循,营卫之所交,再生修复之所用,皆赖之为依系也。

及其为病也,或从外来,或从内生,邪结其间,或挛缩,或肿胀,或结聚,乃至经脉阻塞,气血闭结,百证蜂起。然则症之所见者,皆为标也。病之所起者,在经脉也。经脉所患者,在筋膜也。

是故善治者,当决壅闭,散筋结,经得以通,行司控也,血得以流,复营运也。经络无碍,其病乃平。故治病求筋,是求于本也。


夹脊穴区论  第十


夹脊之部,起自项后枕骨下至尾骨,棘上正中左右旁广各二寸是也。中藏脊髓,上通于脑,内联脏腑,外布百骸。都统诸阳,主神气之枢转。其所分部者,映周身也。

颈主射头及项,背主射肩臂胸背及胸中,腰骶主射腰腹下肢及腹中。穴区计三十有一,以“焦”为名,取阿是为法。

盖缘督以为经,循脊以为治,乃诸邪之窠臼,疗万病之主穴,可以祛顽疾而养身命也。

附文



喻疗歌

刘志杰

针似刀剑厮杀,灸如火攻焚伐,
分筋按穴起壁垒,膏能盘守不拔。
汤可荡寇清野,散则离析魍魉,
丸必慢治须潜缓,治病用兵可夸!

——2020.07.11


通冥赋

刘志杰

天南地北,乾坤方圆。
三才一统,四象承玄。
五星运转,七曜经天。
膏肓一片,是为良田。
能开阴阳,可种金仙。
七阶所循,是为会元。
五节之内,安命之乡。
下极周遍,三七平泱。
玄机坛内,卷尾神藏。
三管同主,上下清扬。
归元入海,宗筋成强。
五俞辗转,治节同量。
四窝腓腹,定本津梁。
七分神剑,半尺灸香。
一拨有应,膏敷有疆。
精神混沌,气血流荡。
骨正筋柔,长存久康。

——2018.06.02


医经髓要

刘志杰
经脉条达,则精神以通,
骨正筋柔,则气血以流。
窥一尘而顿现周身,
睹纤毫以齐彰百骸。
缘督以为经,循脊以为治。
任运胸腹,枢转四末。
针以泻其实,灸以补其虚,
膏敷其处,犹磁取铁。
谓医经之髓要也。
——2018.01.07



微博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