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作品和讲大道理两者之间的作用

 云语禅心 2023-02-20 发布于河南

一般在网上给大家讲事情的本质,讲大道理的文章特别受欢迎,点赞量都是一万赞打底。比如有人会讲“不能用过去的苦难,衡量现代人的痛苦”,“精神的痛苦是看不见的”,“自卑会导致内向,但内向的人不一定会自卑”,“我最讨厌别人说我内向,仿佛内向是一种特别不好的东西”,“内向为什么要被指责”,“男人不工作怎么了,不工作不代表什么都不干,比如导演李安”。等等。

这些大道理,非常能引起共鸣。说实话,我看到这些大道理的时候,也容易相信他们说的话。但是根据我的经历来说,会讲大道理的人,不一定会按他讲的道理来做。如果你被这些大道理引起了共鸣,去找他们诉苦,他们不会搭理你的。

“讲大道理”这种东西,其实很多时候都不需要人生体验,很多时候靠灵光一闪。重要的是,“大道理”适应于这件事,不适应于那件事,所以你有了痛苦指望他们能理解你,门都没有。

再说了,光理解你是没有用的,问题是,“讲大道理的人”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文章图片1

文学作品所引起的共鸣,是深层次的。这里主要指的是有深度的作品,不是《人间失格》这种引起浅层次共鸣的作品。我之前讲过,文学注重体验,体验真实,文学作品才真实。文学体验体验的不是经历,而是情感。

有的人就是只把经历体验给写了出来,比如《人间失格》这种。

鲁迅写《祝福》“祥林嫂”这个角色,祥林嫂总说“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祥林嫂一再地重复她的故事,让大家厌烦了。

鲁迅写祥林嫂,以刻画“祥林嫂的丑”为突出重点。如果鲁迅把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展开,就收不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了。鲁迅肯定见过类似祥林嫂这种人,反正他至少得见过不停地唠叨诉苦的人,不然他不能把人物刻画得如此透彻灵魂。

一个人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校园欺凌。有的人把自己被欺负的经历写出来,以为这样就能表达出自己的痛苦。可惜他没有想过,如果把经历写出来就能让别人感动,三十多年来的校园欺凌,就不至于没人管了。

可以直接表达出来的痛苦,也可以称之为痛苦,但远不如“无声的痛苦”。

最后结论:“会讲大道理的人,讲出来的道理”非常宽泛,适合很多人,没有针对性。他不会懂你的痛苦,因为他没有体验过。而真正的好作家是不一样的。他如果没有体验过,他就不可能写出透彻灵魂的好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