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自律是怎么做到的?多巴胺是伸手要钱的孩子,内啡肽是自己赚钱的孩子

 王明鹏 2023-02-22 发布于山东

昨天发完文章,有朋友回复说,“这自律是怎么做到的”。
朋友比较了解我,知道我不管写得咋样都坚持每天涂鸦,我最近这次日更文是从2018.6.18开始的,至今四年多了。
说我所谓自律,估计就是指坚持时间够长,我自己都自嘲相当于又读个大学了。
自律是个褒义词,那么如何理解一个人的自律行为呢?
说几个故事。
有次和热衷户外爬山的人闲聊天,他说每周都要去爬山,一天不去憋得难受,这在外人看来,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累的像个狗熊,是多么有毅力啊!
其实呢,他笑着说,外人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些驴友一周不爬山,接下来这一周都难受,因为“上瘾了”。
这和那些喜欢钓鱼的人何其相似,上瘾让人欲罢不能。
这又和那些有网瘾的孩子们何其相似,上瘾让人快乐。
这又和刷手机看抖音上瘾的人,何其相似,你懂的。
外人对此不理解,觉得要么无聊,要么又苦又累,“这自律是怎么做到的”?
有朋友几乎每天朋友圈步数都超过3万步,又是如何做到的,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唉,怎么说呢,有得有失,家庭、孩子,运动、锻炼,都需要。
心理学研究证实,我们保持有规律活动时,大脑会分泌两种物质: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有个别名,叫做“快乐因子”。有个科学实验,老鼠放进特制转圈中,跑步能持续刺激大脑特定部位,不断产生多巴胺,结果这只老鼠不吃不喝不歇歇,快乐的跑个没完,最后衰竭而死,这种快乐已经上瘾,停不下了。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使人快乐的活动,比如游戏、刷视频、看泡沫剧等,就是大脑产生多巴胺的结果。
多巴胺好处使人快乐,但坏处就是让人上瘾,上瘾的真实含义是,“要求不断增加刺激剂量,才能维持原本快乐水平”。
这是“感觉适应”,类似耐药性,如同毒品,上瘾使得保持同样水平快乐需要不断加大剂量。
这里又不得不说内啡肽了,同样也会产生快乐愉悦感,但这种大脑物质不会让人上瘾,随着活动来,随着活动去,不需要增加剂量维持快乐。
事实上,很多活动会同时产生这两种大脑物质,只不过侧重不同。那么,区别又在哪里?
意志行动!也叫做自律!
意志是“设定目标,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被意志支配的行动叫做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突出特点是需要克服困难,这就是自律。
自律的意志行动,让人产生内啡肽,娱乐性质活动让人产生多巴胺。打个比方,多巴胺是伸手要钱的孩子,内啡肽是自己赚钱的孩子,这俩孩子都需要,但最终要让孩子成长为独力赚钱花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