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徐景藩:辨治慢性下利(腹泻)经验

 春nqlxmiudfcwh 2023-02-22 发布于广东

  典型医案

  ● 医案一

  殷某某,男,时年76岁。1998年2月23日初诊。现腹鸣隐痛,大便溏泻次多6月,加重1周。患者6个月来因饮食不洁而出现腹痛下利, 诊为慢性肠炎。经常服氟哌酸等未见明显好转,仍大便溏泻,每日少则2~3次,多则8~9次,带有白色黏冻,伴腹鸣漉漉,脐周隐痛,无里急后重,状如气利。多次查大便常规均为“黏液”,未见红白细胞,3次培养均为阴性。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周来诸症加重,纳差,乏力,消瘦明显。

  查体:高龄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细弦。腹软脐周轻压痛,肝脾未及,有慢支咳喘病史多年。

  诊断:(脾肾两虚,运化不力型)慢性下利。

  治法:温肾健脾。

  方药:炮姜炭5g,焦白术10g,炒山药15g,白茯苓15g,炙甘草3g,煨诃子10g,益智仁10g,薏苡仁30g,败酱草15g,焦楂曲(各)15g,黄连3g,车前子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7剂,药后尚合,大便次数减少,上下午各1次,腹鸣气利,苔脉同前。宗《金匮要略》诃利勒散主之,加重剂量。原方改焦诃子15g,山药20g,加藿香10g。

  三诊:服药7剂,药后大便1日2次,夹白色黏液如痰,矢气已少,状如痰泻,稍有咳嗽,舌淡苔薄白,脉弦。少腹中下部均有压痛。多年下利,拟再化痰健脾温肾。

  方药:陈皮6g,法半夏6g,黄芩炭10g,枇杷叶10g,鱼腥草15g,炒山药20g,焦白术10g,藿香15g,益智仁10g,煨诃子15g,建曲15g,黄连3g,仙鹤草15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图片

  ▲枇杷叶

  四诊:服药14剂,气利有好转,大便日1~2次,粪中尚有白色黏液,较前减少,苔脉如前。原法再进。上方加补骨脂10g,炙升麻10g,桔梗6g。

  上方迭进14剂,气利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每日1次,未见黏液,随访1年,症状平稳未发。

  按:本案以便泻次多日久为主苦,当属中医慢性下利范畴。患者高年体虚,饮食不洁,更伤脾胃,脾肾两虚,脾阳不振,肾阳不足,运化不力,故大便溏泄,腹鸣矢气,如气利状,以后大便夹有白色黏冻,兼有咳喘咯痰,肺脾两伤,肺失宣肃,脾不运湿,酿生痰浊,状如“痰泻”。气利乃腹胀排气时大便即随之而下,多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肠虚不固所致,《金匮要略》曰:“气利者,诃利勒散主之。”

  方中炮姜炭、补骨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益智仁、薏苡仁、楂曲健脾、温补脾肾而止泻;黄连、败酱草、车前子清肠利湿驱邪,防“闭门留寇”;重用诃子温补脾肾而涩肠止泻。三诊时泻次明显减少,利下白色黏液,又兼咳喘,《医学入门》称之为“痰泻”,乃肺脾两虚,徐景藩常于方中加入陈皮、半夏、枇杷叶、桔梗、冬瓜子等化痰止咳之品,不仅可治肺疾咳痰,亦可祛除粪便中的黏液或脓样便。

  ● 医案二

  方某,女,时年33岁。2008年11月12日初诊。5年前人流大出血诱发起病。下利黏液血便,日5~6次,便后腹痛,痛势绵绵,查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虽服用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但病情反复发作并加重。近年来大便黏液脓血,白多赤少,日4~7次,脐周隐痛,伴午后低热,体温37.3℃~37.7℃,头昏乏力,目涩口干,关节不适,下肢重着,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脾虚气血不足,脂膜内损,营卫不和型)慢性下利。

  治则:益脾气,养脾阴,调和营卫。

  方药:1、黄芪15g,山药20g,白术10g,白芍15g,五味子5g,麦冬15g,地榆15g,仙鹤草15g,陈皮6g,桔梗6g,荷叶15g,白薇10g,青蒿15g,百合30g,麦芽30g,甘草 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图片

  ▲山药

  2、黄柏30g,地榆20g,苦参10g,石菖蒲20g,白及10g,白头翁30g,紫草30g,锡类散1.5g。每日1剂,浓煎成150ml,晚间保留灌肠。连续灌5天,停2天。如此循环。

  二诊:治疗14天,症情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日2~3次,夹少量血丝,偶尔脐腹隐痛,时有腹鸣,低热未发,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小数。脾虚气阴不足,热入血分。治拟健脾益气养阴,凉血宁络。

  处方:山药30g,白术10g,茯苓15g,白芍15g,麦冬15g,地榆15g,侧柏叶15g,仙鹤草15g,防风10g,白及10g,丹皮10g,赤小豆30g,当归10g,荆芥10g,紫草15g,焦楂曲(各)15g,谷芽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保留灌肠同上。

  三诊:治疗7天,大便不实,日1~2次,未见黏液血丝,时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腹痛腹鸣未作,仍感头昏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脾虚气血不足。

  方药:黄芪15g,党参15g,山药2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炒当归10g,白芍15g,阿胶珠15g,焦楂曲(各)15g,谷芽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仍配合保留灌肠。

  3个月后随访,症情平稳。

  按:本案病起小产后,荣血不足,脾虚不运,脂膜内损,以致大便黏液及血,便次增多,气血不足,脐腹隐痛,便后不解。一年来体温偏高,神倦腰酸,头目昏晕,目涩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乃脾之气阴两虚,营卫不和所致。素体气血不足,低热为虚热,足太阴脾虚,故以补虚为主,重在益脾气养脾阴,调和营卫。

  方中重用黄芪、山药、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白芍、五味子、麦冬、百合、当归、阿胶等养阴养血。营主血,卫主气,调气血亦即和营血。地榆、仙鹤草、陈皮、桔梗、荷叶、白薇、青蒿等清肠止泻退热;丹皮、赤小豆、当归、荆芥等凉血宁络,白及护膜。下利日久,必致脾虚,常易及肝,肝气不调,气机不畅,易见腹痛,脐腹疼痛常属肝邪乘脾,故徐景藩常在方中加用白芍、防风。白芍用以抑肝舒挛定痛,而防风既能祛风,亦能胜湿,两药合用,刚柔并济,不论脾气虚,脾阴、脾阳虚而兼腹痛,痛甚欲便者,均可参用。

  外用保留灌肠方是徐景藩的经验方,利于直达病所。方中石菖蒲芳香化湿,治泻甚良;地榆、黄柏、苦参清热;白及护膜宁络。配合口服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黄柏

  ● 医案三

  张某,男,时年18岁。2009年11月18日初诊。诉下利赤白次多间作2年余。患者于2007年4月初发,下利脓血便,日5~6次,伴左下腹疼痛,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发病以来,体重下降十余千克,以致休学。舌淡红、苔薄白,根微腻,脉沉细不数。历经查治,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2009年9月8日肠镜报告:肠腔出血、狭窄,病位在回盲末端及直肠。患者自幼易感外邪,平时常咳嗽少痰。

  诊断:(肺脾两虚,脏毒痢疾,湿热蕴结,脂膜受损型)慢性下利。

  治则:健脾养肺,清化湿热,兼以行瘀。

  方药:1、山药30g,白术10g,黄芪15g,百合30g,玉竹15g,黄连2g,藿香10g,紫草 15g,丹皮10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5g,炮姜炭6g,阿胶珠15g,焦神曲15g,仙鹤草15g,合欢皮30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黄柏30g,地榆20g,苦参10g,石菖蒲20g,白及10g,白头翁30g,紫草30g,锡类散1.5g。每日1剂,浓煎成150ml,晚间保留灌肠,连续灌5天,停2天。如此循环。

  3、灸治: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命门等穴位。

  二诊:治疗14天,舌白多黄少,舌淡红,脉细濡数。脾胃湿热未尽,湿重于热,濡则为脾气虚,数则为虚热,阴虚而生热,肠中有热。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唯腹痛未除,位于下脘,左上腹右下腹,涉及胃脾肝。患者面色白光白,耳廓前庭禀赋不足,因久利脾胃升降失常,水谷精微不足,以致气血亏虚。当前治法仍以健脾抑肝和胃,清化湿热。上方去百合、玉竹、丹皮、当归、赤芍、炮姜,加陈皮10g,半夏10g,薏苡仁30g,木香6g,鸡内金10g,丹参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配合保留灌肠和灸法。

  三诊:治疗14天,腹痛已缓减,舌苔不腻,重在调补,补肾生髓化血,正气充旺,邪气自衰,扶正以祛邪。方药:黄芪15g,当归10g,山药3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3g,阿胶珠15g,紫河车15g,补骨脂6g,紫草10g,仙鹤草20g,黄连3g,薏苡仁30g,谷芽30g, 焦山楂15g,神曲15g。配合保留灌肠和灸法。

  3个月后随访,症情稳定。

  图片

  ▲黄芪

  按:本案患者自幼体弱,易外感咳嗽,年未及冠,腹痛下利赤白,病已2年半。饮食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肌肤,故形体偏瘦,面色萎黄无华,神倦乏力,舌淡红、苔薄白。素体肺气不足,肺与大肠相表里,主病虽为下利,乃肺脾两伤,脏毒痢疾,肝脾不和,肠府湿热内停,久病入络,脂络受损所致。

  本案特点:1、病史不长,消瘦明显,神倦乏力,似虚劳,健脾重用怀山药,补脾气养脾阴,古方有薯蓣丸,以山药为君;黄芪、当归并用,含当归养血汤之意;黄连与阿胶并用,清肠腑之热,补营血之亏虚;古方脏连丸,方中就有黄连与阿胶;炮姜与白术并用,健脾温中;仙鹤草、丹皮、赤芍行其瘀血;紫草凉血止血,有助于溃疡愈合。2、禀赋不足,肺脾失养,不耐外邪,运化不力,饮食水谷不卫肌肤,故补益肺脾,固本之法获效。3、灸治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命门,以健脾温肾,脾虚及肾,命火不足,火不暖土,影响气血生化功能。配合灸治可以缓解症状,提高和巩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