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志道医案(二)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23 发布于内蒙古

二、和胃汤化裁治疗胃脘痛一例

陈某,男,29岁。

初诊1999412日。

主诉及病史∶有慢性反复胃脘灼热样疼痛病史10多年,近1月多来复作。

诊查∶作胃镜示∶①十二指肠部多发性溃疡(活动期),小心穿孔;②浅表性胃炎(糜烂、出血);③胆汁反流。间歇性胃脘部灼热样疼痛,多于饥饿时出现或加重,进食后减轻或缓解,喜暖喜按,喜食热食,嗳气吞酸,疲倦、纳差、口干口苦、大便时硬时溏,小便黄,舌淡红,苔白滑、脉弦数。

辨证∶寒热夹杂。

治法∶寒热并用、和胃止痛。

处方∶和胃汤化裁∶半夏 黄芩 党参 枳壳 白芍 乌贼骨 麦芽各10g 黄连 木香川贝 炙甘草各6g  干姜5g  大枣4枚,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7剂,胃脘疼痛,嗳气吞酸稍减,精神较好、胃纳好转,余症同前。守方去木香、白芍,先后以和胃汤加减服药三

四剂,后以补中益气汤化裁,隔日服药10余剂,3个月后复查发现溃疡已愈合,但浅表性胃炎仍有,此后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以巩固疗效,追踪半年未见溃疡复发。

【按语】消化性溃疡作为慢性胃肠疾病之一种疾病,其病理改变有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的共性及代表性,其病因病机虽较复杂,但根据中医辨证,大体上可按五型论治,即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胃阴不足、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五种证型,其中寒热夹杂证型病人占多数,本人曾作过统计,在1998年至2002年接诊之消化性溃疡病人中,此类病人约占55%。近年来,有人以纤维胃镜、X线、脑电图及生化(血真性胆碱酯酶、17-酮、17-羟类固醇以及唾液钾、钠测定)等对寒热夹杂型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病理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其大致相当于急性活动期,且此时大脑皮层兴奋过程较强,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因此,我认为,消化性溃疡属寒热夹杂证型病人“炎症”存在的机理已非常明确,“炎症”于临床上或多或少会有中医之“化热”症状表现。另一方面,消化性溃疡病人可致脾胃升降转输失常,造成水湿内停或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停滞于体内产生了“湿滞”。由于其病情又多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故“湿滞”则亦日久停留不去,进而必困遏脾土,逐渐导致脾胃功能的减退,阳气的不足,寒从中生而出现“寒象”。当然,由于感受风寒之邪或过食生冷寒凉等亦可使寒邪直中中焦而出现“寒象”。由于以上所述之种种原因,所以,消化性溃疡患者于临床上常有寒热夹杂表现。本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证见∶间歇性胃脘部灼热样疼痛,多于饥饿时出现或加重,进食后减轻或缓解,喜暖喜按,喜食热食,嗳气吞酸,疲倦、纳差、口干口苦、大便时硬时溏,小便黄,舌淡红,苔白滑、脉弦数,上腹剑突下正中偏右偏左均有轻微压痛,脉症合参,考虑为寒热夹杂型胃脘痛,给予寒热并用之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半夏泻心汤由黄芩合干姜,党参、大枣、炙甘草合半夏不同药对组成,每对组合均选用性味功效相反的药物组成如黄连、黄芩之清热合干姜之温中,党参、大枣及炙甘草之补益健脾合半夏之燥湿消痞,在辨病与辨证基础上达到以下的目的∶①通过凉药与温热药之间的相互反佐,健脾与燥湿的主次协调,防止过寒伤阳、过热伤阴等之副作用。②本病是寒热夹杂,而寒与热并非对等的,往往有所侧重,我们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孰轻孰重、灵活变换双方的剂量比例起到双向调节药的功效,从而使药证丝丝入扣,用药更恰如其分。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半夏泻心汤对溃疡确有保护性作用及明显的治疗作用。亦有报道,溃疡病人连服半夏泻心汤,可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溃疡愈合,并可防止已愈合的溃疡复发。方中半夏辛温暖胃散寒,黄连苦寒除胃热,同为主药,辅以黄芩、党参、干姜、大枣、炙甘草等则可达到脾胃调和,气得升降,愈合溃疡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