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桩与拳的关系

 tjboyue 2023-02-2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与太极智慧同行


【桩修】为太学堂开设的精品直播课程,由余功保先生亲自担任主讲,并由几位优秀的太极传承人担任助教辅导老师。世界太极拳网将陆续刊登辅导老师系列文章,阐发站桩的要领和心得。本期刊登丁岑亮老师的文章《桩与拳的关系》。

纵观太极拳百年发展史,百花争鸣,门庭翘楚,各流派风格特点分明,又都融会贯通,然学练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一层功夫一层理,须渐修方能顿悟。解放以后,因其健身养生功能逐渐被认可,太极拳面向全人类推广,对于绝大多数太极拳习练者来说,刚接触太极拳都是从套路开始,这也成为了社会大众学练太极拳的普遍现象,似乎也成为了评判是否会练太极拳的准绳。其实,祖辈习练太极拳,都有一套严密且完整的体系,要想真正登堂入室,需得明师指点,更要遵循体系。

图片

本文作者:丁岑亮



站桩在整个体系中位列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所有太极拳的预备式均从无极桩起,通过无极桩建立身体的间架结构,达到练功入静的状态,由无极始,生阴阳,心静体松、上虚下实、阴升阳降、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气催形,以静制动、口吐清浊、渐入佳境、节节贯穿,内外相合,形神兼备。
有些拳师认为,练太极拳可以不站桩,认真练习套路动作,慢练单式,本身就是站“活桩”,就能收到站桩的效果,所以完全没必要,甚至还觉得站桩静止不动,会造成关节损伤和气血的运行不畅。这种观点得到了部分习练者的认同。现实中有人只打拳不站桩,确实也练出了很高的水平,虽然练习套路动作,也能收到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有桩功的加持,锻炼效果会更好,最重要的是从内修的层面看,更能体现;其实,如果我们对体系和练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就不会下如此定论,通过科学的方法,完全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如果你想在太极拳的修行路上不断精进,坚持站桩是非常必要的,他能够对太极拳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也能让养生效能事半功倍。

图片
举个例子,太极拳练习要求呼吸要细、缓、匀、长、深,整个过程要保持自然状态,不得喘气、憋气、努气、大呼等。这种要求,一开始光靠打套路难以找到功感,哪怕打了很多年拳架,也无法做精练透,因为在套路或单式练习中,需要我们注意的要领太多,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圆裆曲膝,提肛敛臀、三线如松、四梢相应、内外三合等,每一个要领会让人分散其注意力,难以兼顾;再谈“十大要领”,一上来就练拳架和套路,甚至推手,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基础的习练者来说,很难找到感觉,记动作还来不及,身心无法入静(境),更谈不上内观。
就算兼顾上,也容易进入似是而非的误区。比如刻意调整呼吸,又很容易使动作要领做得不自然,用意过重,不得松柔,产生拙力,自己也可能因为呼吸不自然感觉别扭,久之,难免灰心泄气。如果是站桩,固定桩形,你就可以把更多的意识用来内视观想,像品尝珍馐美酒一样感受一呼一吸,感受要领在身体中的变化,感受口内生津的过程,直至找到功感并将要领融入其中,做到极致。站桩结合拳架,久之自然。
对于站桩的作用,本人粗浅归纳了四点:一是提高身体下盘的沉稳性;二是找到身体自重与地面产生反作用力的基础;三是培养元气从而滋养脏腑,强健身心;四是练就动中犹静的本领,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静,心静气自行。没有内静,肢体骨架难以内松外柔,在练拳中难以渐渐退去拙力,更无法达到用意不用力的美妙境界。
拳经有云:“上虚下实中间灵”的“下实”如何得到保障?下盘若不稳,上盘能松吗?实脚若不实,虚脚能虚净吗?有了站桩的功夫,对于虚实和阴阳的把握会逐渐清晰,拳式要领与技法也会掌握的更好。
传统太极拳传人非常重视桩功的练习。无论是站桩还是拳架,都得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怎样的练法就有怎样的功效。练功时,首先要心静体松,只有松得开,才能沉得下;只有沉至足底,入地三分,才能产生与地面的反作用力;力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通于脊背、发于指掌,地心力是行拳走架的源动力,也是劲力的来源!
站桩的功夫在著名太极文化学者余功保先生的《董家太极—董英杰太极拳传承与精义》一书中说:“杨澄甫宗师曾经抬起一只脚,金鸡独立的站在那儿让董英杰推,没想到董英杰无论如何用劲,都无法将稳如泰山的杨澄甫推倒。”以上精彩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站桩的好功夫。
站桩作为一种功法,与太极拳相辅相成,光站桩不练拳,也非如此,相反,我们更应把站桩中的要领带到拳架之中,太极拳核心的功法和技理还需通过拳架的运化以及其他的练功方式来体悟行践。在太极拳中,每个式子都是一个桩架,如三体桩、弓撑桩、虚步桩、独立桩、马步桩等,杨式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和“提手上势”当作虚步桩, “搂膝拗步”当作弓步桩,“云手”当作开立步桩等等,既有特色,收效也好,并能在此过程中更快的获得功感,其境妙哉;有了站桩的基础,行拳走架式式相连,行云流水,由静生动、动静相间,如果说站桩是结构和状态的建立,那么行拳则是运化桩架,从而加速气血流动,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把握阴阳,气达全身等,正所谓:“桩立拳、拳运桩”便是如此。这也足以见得桩与拳的内在联系。

图片
一人一拳,一拳一练。此文并非否定每个人的看法和练法,而是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遵循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升自身的效能和修为,让太极拳的传承发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让公众更理性的接纳;站桩、拳架、推手、器械、散手、功法、技理、心法,层层递进又息息相关;希望每一位太极拳人放下偏见,不固步自封,不执拗偏激,在修炼之路上越走越宽,以正念观照运化,放空智见和人生所谓的定解,立足脚根竖起脊,拓宽眼界放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