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君子”的含义浅析

 鹤纭 2023-02-24 发布于辽宁

    “君子”一词出自于《易经》,原意是指君王之子,是地位的象征。后来被孔子引申为德性层面,专指有修养有学识的人。

    也就是说,君子的含义经历了一个由“位”到“德”的历史演变过程。君子的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儒家的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最初君子的含义是对统治者的尊称,是纯粹象征地位的中性词,而后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其含义发展为有道德有知识的人都称可作君子,成为带有道德意味的褒义词。

    《诗经》中共有60多首诗中出现“君子”一词,或暗含“君子”之意,可见“诗三百篇”那个时代,人们对君子这一称谓的喜爱,但由于诗歌的背景及描述的对象不同,其含义所指差异较大,上至王候将相,下及平民百姓。

一、古代统治者的尊称

  《诗经》中,以君子指代帝王、诸候、卿大夫含义的诗歌多在“雅”中体现,包括赞美与讽谏。“雅”为宫延乐歌(西周王幾的乐调),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雅,燕飨之乐也;⼤雅,朝会之乐。那种场合的“君子”相称,即有礼乐文明的影子,也有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自豪和珍视。所以,在国风诗中,君子指代上层贵族的诗并不多。

例如:

1、《国风·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本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的描述,颂扬了召公的德政和勤勉,通过对甘棠树的呵护和爱惜,表达了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

2、《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定之方中》是通过对卫文公营造宫室、规划卜吉、力劝农桑的情景描述,赞颂卫文公夙兴夜寐、劳瘁国事的励精图治之德,同时,也展现出在卫文公治理下,卫国国力逐渐复兴和一派强盛的景象。

二、品德高尚者的尊称

(一)温润如玉、德才兼备的君子

    “玉者,国之重器”。玉在国人心目中是弥足珍贵的,在春秋时代,君子往往自比德于玉,孔子曾说过:“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诗经》中为我们塑造了很多如玉般温润的君子形象。

例如:

1、《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我认为,这首诗是歌颂君子的绝佳之作。对于这首诗的称颂对象,古今有二种说法:一是指歌颂卫武公之德;二是泛指歌颂周王朝品德高尚的能臣良将、士大夫等。

     本诗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成为中国诗歌以及文学作品中竹文化的起源。

     另诗中运用多个比喻表现出一种变化和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前行。

       所以,可以理解,这首诗即赞美了卫武公的勤于政务、清正廉洁、虚心纳谏,体恤民情。同时,也象征着君子的形象标准:德才兼备,威仪轩昂,如骨器般坚硬,如象牙般高贵,如翠玉般皎洁、如美石般执着。而诗中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人们称许君子品德的代名词。

2、《国风·周南·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唯美的爱情诗,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在人们的意识中,“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的理想之美,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3、《国风·郑风·风雨》

   “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即可理解为思念丈夫(情人),也可引申为思君子。正如《毛诗序》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风雨”可以象征险恶的人生处境或动荡的社会环境;“鸡鸣”则象征君子不改其度,这时的“君子”则由“夫君”之君变成为德高节贞的君子了。

    《风雨》在后来的历史风雨中穿行,涵育了“君子不改其度”的民族精神。 因此,后世许多士人君子,常以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要“鸡鸣不已”自我激励,冲破黑暗,迎接光明。

(二)忧国忧民、为政以德的君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执着努力入仕,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忧国忧民”一直是古代文人君子的情怀。

例如:

1、《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通过诗人对宗庙宫室遗址,黍稷离离的描述,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苦楚,对自身前途和国之命运的忧虑,其忧之深,痛之切,悲之沉,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可以说,这首诗具有犀利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2、《国风·郑风·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这首诗可以理解为赞美以德为政的君子, 该诗以衣喻人,从羊羔皮制朝服的质地和装饰的细腻形容,包括对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赞美身服羔裘官员有正直美好能舍命为公的气节,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义的品格。

     通过对诗意的理解,人衣相配,美德毕现,于是才德出众,不骄不躁的君子形象,鲜明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三、丈夫或情人的尊称             《诗经》中风诗的大量君子,是对普通男子的一种日常交际、世俗化的尊称,多体现在婚姻爱情诗中,相当后世的“郎”和“良人”意思,即不具有贵族的身份,也没有那么强的道德君子的约束 ,但生活的情感意味则有所突出,体现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位置和崇敬之情,也是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的需求。

例如。

1、国风·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这是一首表达祝福习俗的诗歌,或是祝颂君子安享福禄,或是婚礼的祝福歌。现代很多学者也认为这是古人在婚礼宴席上对新人所唱的祝福歌,反映的是西周的社会状况和淳朴的民风。

      此诗以南方生长的高大树木被葛藤攀援、缠绕起兴,表达对这位君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象征着女子嫁给丈夫,有所依靠,幸福美满。

2、《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远出服役丈夫的诗。诗人通过描述日落西山,暮色苍茫,鸡栖其巢,牛羊归圈的寻常农耕生活情景,映衬出孤独的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和思念,人情之习见,语言之质朴,怀念丈夫之深切,感人肺腑,直击心灵。

3、《国风·魏风·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虽然这首诗的题旨有几种,但大多理解是一首女子赞美心仪之人的诗。“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诗意层层递进,即赞美所思之人的仪貌,又称颂其品德,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好形象。

    总之,君子一词在《诗经》中含义宽泛,随着继续深入的学习,会有更精准的理解和收获,无论是对统治者和上层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而言,“君子”一词在人们心目中,都是指向品行道德高尚之人,历代儒客文人常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这种君子风格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