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大舜教授治疗不寐医案七则

 柠檬猪nyzbh9re 2023-02-25 发布于广东

高玉萍1,谢超明1,周德生2,3*,刘利娟1,3,李 中1,3,李 杰1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长沙 410007;3.陈大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论文从七个不同病案论述陈大舜教授治疗不寐的临床诊治经验,其临床效果明显。七则医案:心火胃热,心肾不交致不寐,治以清热泻火,交通心肾,方用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肝阴亏虚,虚热内扰致不寐,治以柔肝凉血,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致不寐,治以清胆和胃,养血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肺阴虚兼痰瘀互结致不寐,治以养阴安神,化痰散瘀,方用沙参麦冬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至丸加减;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致不寐,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气阴两虚,虚火上扰致不寐,治以养阴益胃,清热除烦,方用益胃汤合酸枣仁汤加减;脾肾两虚,虚火扰心致不寐,治以交通心肾,养心安神,方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关键词〕不寐;脏腑论治;心肾不交;胆胃不和;肝郁气滞;气阴两虚;陈大舜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1]。《素问·宣明五气》中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不寐多由心、肝、脾、肺、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五脏病变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动扰,神不守舍而引起。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阳阴不交,阴阳失调。《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阴虚不纳阳,阳胜不得入阴皆可发不寐之症。

陈大舜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院士。笔者跟随陈大舜教授门诊,见其从脏腑论治不寐,疗效明显。兹例举不寐验案七则。

1 验案举隅

1.1 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治疗不寐案

吴某,女,57岁。2014年11月29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易醒加重1年。自诉近一年来,操劳家务,抚养幼儿,疲惫劳心。刻诊:入睡困难,易醒。口气臭秽,无口干口苦,纳可,小便可,但大便稀溏、费力、不顺畅。舌边尖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略数。中医诊断:不寐。心火胃热,内扰心神,心肾不交证。治用:清热泻火,养心安神,交通心肾。方用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生地黄15 g,木通10 g,淡竹叶10 g,甘草 6 g,黄连 10 g,肉桂 2 g,酸枣仁 20 g,茯神15 g,柏子仁15 g,远志15 g,夜交藤20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药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守方加减再进14剂而寐安。

按:患者长期疲倦劳心,情志抑郁化火,心火炽盛,内扰心神,神不守舍,则发失眠。舌边尖红当属心火有热。母病及子,心火导致胃热,胃热上冲则口气臭秽,《本草纲目·口舌》记载“口臭是胃火、食郁”。本案当属心火胃热作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心与小肠相表里,方用导赤散,使心火下移于小肠,从小便导出,是其正治,且患者大便稀溏用导赤散也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因患者本以心火为主,兼有胃热,故只用一味黄连清胃热兼泻心火。黄连、肉桂组成交泰丸,交通心肾,交济水火。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下;寒热并用,如此水火既济。辅以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养心安神,全方清热与养心安神并举,共奏疗效。

1.2 酸枣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不寐案

金某,男,61岁。2014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多梦2年余。去年曾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史,右侧肢体麻木不利,经治疗恢复。刻诊:入睡困难,梦多,口干,鼻出血,饮食二便可,舌苔薄白,脉弦带滑,陈述病情时声音语调亢奋,Bp:140/ 95 mmHg。中医诊断:不寐。肝阴亏虚,阳亢于上,虚热内扰证。治法:柔肝凉血,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酸枣仁20 g,知母15 g,茯苓15 g,天麻10 g,钩藤15 g,川芎10 g,柏子仁15 g,合欢皮15 g,夜交藤15 g,玄参15 g,黄连10 g,肉桂2 g,川牛膝15 g,牡丹皮10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7剂药后症状基本控制,继续守原方21剂而告愈。

按:患者肝阴不足,阳亢于上,阳热之邪上扰头窍,遂鼻出血,口干,语声亢奋。肝阴不足,肝失所养,则魂不守舍,且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故虚烦失眠。肝藏魂,肝体阴用阳,若阴血不足,肝体虚,肝阳外浮,则魂不入肝而不寐。本案以酸枣仁汤加味养肝阴安神,清热除烦,治疗以阴虚为主的失眠,陈教授习惯用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如上方所示:以酸枣仁汤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用天麻、钩藤,取天麻钩藤饮之意,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的《中医内科杂病症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黄连、肉桂组成交泰丸用以交通心肾,水火既济;本案除失眠外还一突出症状为鼻出血,其发病机制为肝火侮肺金,遂加强泻肝凉血之品,加玄参滋肾水补肝阴,又凉血止鼻出血;牡丹皮清肝经热,亦止鼻血;川牛膝引血下行。全方平肝潜阳,止血安神,以治失眠。

1.3 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案

易某,男,53岁。2014年9月20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易醒难于再次入睡半年余。半年前因摔伤而加重失眠症状。刻诊:入睡困难、易醒,常惶恐不安,偶有口干口苦,纳食尚可,二便调。舌苔薄微黄,脉弦带滑。中医诊断:不寐。胆胃不和,痰热上扰证。治法:清胆和胃,养血安神,清热化痰除烦。方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黄连10 g,枳壳10 g,竹茹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神 20 g,酸枣仁15 g,知母15 g,川芎10 g,甘草5 g,石菖蒲15 g,合欢皮15 g,柴胡10 g,黄芩10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病情改善,续服枣仁安神胶囊1月。

按:胆为清静之府,喜疏泄升发而恶抑郁。胆不和则易气郁生热,炼液成痰,痰随气升,痰热内伏,阳不入阴,则虚烦不得眠;痰热上扰,心神不宁,则惊悸不安,睡眠中易醒。其苔薄微黄,脉弦带滑均为痰热之征象,宜用温胆汤一方,《集验方》中最早提到此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方中半夏为君药,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气降则痰降;竹茹为臣药,清热化痰;君臣相伍,倍增化痰除烦之功效;配伍陈皮、枳壳、茯苓理气化痰、宁心安神,全方温凉兼顾。方中融入酸枣仁汤,以治虚烦不眠之症,重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虚热清则夜寐安宁。理气药物的配伍,使得痰热清,胆胃和,则虚烦自除。

1.4 沙参麦冬汤合二至丸加减治疗不寐案

黄某,女,54岁。2014年12月20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1月余。患者近期失眠,昏沉欲寐但难以入睡。曾做过乳腺癌切除术,术后一直感觉体质虚弱,皮肤有干枯感。刻诊:入睡困难,神疲乏力,口干、咽喉干,胸闷,时时欲舒展胸廓。二便可,舌苔薄黄,脉细弦。中医诊断:不寐。肺阴虚兼痰瘀互结证。治法:养阴安神,化痰散瘀。方用沙参麦冬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5 g,麦冬10 g,法半夏15 g,白术10 g,天麻10 g,石斛15 g,女贞子 15 g,墨旱莲 15 g,木香 6 g,丹参 10 g,佛手10 g,柴胡10 g,黄芩10 g,砂仁5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告愈。

按:肺阴不足,不能养魄,魄失所养,不能安舍于肺而失眠。患者皮肤干枯、口干、咽喉干,为肺阴虚之征,《素问·五脏别论》记载:“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乳腺癌术后恐有留痰瘀之弊,瘀久化热,痰浊上扰,血热扰心,又热邪灼阴而心神不宁,出现失眠。足厥阴肝经布胸胁绕乳头而行,痰瘀阻滞于乳房,肝经气机运行不畅,肝郁气滞则胸闷,时时欲舒展胸廓,脉细弦,故治以养阴清热,化痰散瘀,疏肝理气。取沙参麦冬汤之意加石斛、二至丸养肺阴清热,取半夏白术天麻汤之意加丹参、银杏叶,化痰瘀,辅以柴胡、黄芩、木香、砂仁、佛手,疏肝解郁理气。本案的特色在于从肺论治失眠,大多医家治疗失眠多从心肝肾入手,本案却从肺脏入手。不仅心主神的功能失调能导致失眠,其他四脏同样也可以,《素问·宣明五气》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情志失常,继而导致不寐的发生[2-3]。肺脏的病变也可以引起其他脏器的病变,最终可导致阴阳失调,阴阳不交。本案充分体现了五脏相关理论和中医整体观念。

1.5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不寐案

唐某,女,43岁。2014年11月16日就诊,主诉:入睡困难,多梦3月余。3个月前,因家中纠纷而情志不舒遂发此疾。刻诊:入睡困难,多梦,易烦躁,神疲乏力,嗳气,健忘,口干目干,大便溏。月经量少,色黯,夹有瘀块。舌苔薄,舌边有齿印,脉弦细。中医诊断:不寐。肝郁化火,脾失健运,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0 g,栀子10 g,当归 10 g,赤芍 15 g,白芍15 g,陈皮 15 g,柴胡 10 g,茯苓 10 g,白术 10 g,薄荷6 g,丹参15 g,藿梗10 g,苏梗10 g,枳壳10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1月29日二诊:服药后睡眠改善,黄褐斑减少,仍有口干目干,有时盗汗。原方去陈皮、枳壳,加麦冬10 g,石斛15 g。14剂,告愈。

按:神疲乏力乃脾虚的表现,嗳气是肝郁的表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患者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行不利,郁久化火,故时而烦躁时而郁闷、嗳气,久之,肝火内灼,累及脾胃,肝木横克脾土,至脾气虚弱,进而伤及心血,心神失养,发为失眠、健忘。舌边有齿印为脾虚表现,脾气壅滞,失于健运,则神疲乏力,大便溏泻,不能化生气血来补给心肝。如此反复,每因情志不舒而诱发,病情逐日加重,肝郁气滞,气机郁滞不能推动血行而致血瘀;气血瘀滞,化源不足,则月经量少,色黯,夹瘀块。舌脉为气滞脾虚之佐。故一诊治疗时以丹栀逍遥散加减。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健脾,清热养血功效。上方用丹栀逍遥散加用赤芍、丹参,活血化瘀兼清热;加陈皮、藿梗、苏梗、枳壳,加强疏肝理气之效,藿梗、苏梗取自陈教授自拟二梗二仁汤之意,具有舒畅气机,调神解郁之功效。白芍、赤芍同时应用也是陈教授的用药习惯,赤芍散邪行血,白芍敛营益阴,赤芍白芍配合应用能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案药中病机,确有效果。二诊时,气滞缓解遂减两味理气药,阴虚盗汗,加麦冬、石斛以养阴除烦,继续巩固疗效。

1.6 益胃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案

李某,男,70岁。2016年11月01日就诊,主诉:睡中易醒1年余。刻诊:夜间易醒,醒后自感口干,喜饮冷水,神疲乏力,纳食欠佳,大便1次,小便微难,舌苔薄微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不寐。气阴亏虚,虚火上扰证。治法养阴益胃,清热除烦,安神定志。方用益胃汤加减:南沙参15 g,北沙参15 g,黄精15 g,玉竹15 g,石斛 10 g,酸枣仁 20 g,知母 15 g,茯神15 g,川芎10 g,合欢皮15 g,远志10 g,柏子仁15 g,夜交藤15 g,厚朴10 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2016-11-15复诊,效不更方,守原方续进,又14剂而安。

按:患者年老,先天之本亏虚不足,不能滋养脾胃。脾胃失其濡养,升降失常,痰湿内生,则胃失和降,“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而失眠。脾胃失和,则气血匮乏,出现神疲乏力,纳食欠佳。阴虚生内热,热灼津液,则口干,喜饮冷水。舌苔薄微黄,脉弦滑,亦为气阴亏虚之象。陈教授化裁益胃汤方,方中重用沙参、玉竹,养阴生津,加黄精,增强补气养阴、健脾之效。方中合用酸枣仁汤,除虚烦之热。石斛入胃经,乃甘寒之品,加强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陈教授认为,年老患者,气阴两虚,需滋胃阴,养肝阴,考虑燥湿伤阴,阴伤日久,故以补阴为主再化内湿。

1.7 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不寐案

马某,女,60岁。2014年11月15日来诊。主诉:入睡困难十余年。自诉入睡困难,自服安定两片半,症状未见改善。有类风湿病史,冬季手脚冰冷。刻诊:神疲倦怠,纳呆,常感口干舌燥;吃热食物即感牙痛,小便可,大便干燥。舌质红,边生白斑点,舌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不寐。脾肾两虚,心肾不交,虚火扰心证。治法:益气养阴,交通心肾,通腑泄热,养心安神。方用交泰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0 g,肉桂粉2 g,阿胶10 g,黄芪15 g,知母15 g,茯神15 g,川芎10 g,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合欢皮15 g,炙甘草5 g,熟大黄5 g,夜交藤20 g,黄精15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二诊时,症状稍好转,守原方继续服用28剂基本控制。

按:《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循喉咙,挟舌本”,肾阴虚则肾精不能循经上滋口舌,致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故见口干舌燥,牙龈不受热食,大便干燥,舌质红,边生白斑点,苔薄黄。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心神失养,失治误治,贻误病情,遂多年失眠不愈。脾气虚则神疲倦怠,手脚冰凉,纳呆。方中黄连和肉桂组成交泰丸。交泰丸适用于心肾不交、夜寐不宁等症。心为阳,属火,居上焦;肾为阴,属水,居下焦,两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相互交通[4-5]。《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论》中提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由于心阳(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肾阴,肾阴(即肾水)上升而济于心阳,从而使心肾两脏的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状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6]。升降失常,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则失眠;黄连、阿胶是取黄连阿胶汤之意,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重用之以解心中发烦,阿胶其性善滋阴,又善潜伏,能直入肾中以生肾水。《伤寒论》第303条记载:“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主治少阴病之阴虚火旺不寐,少阴属心肾,心属火,肾属水,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辅以黄精补气养阴,益肾水;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黄芪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之要药。本案妙在熟大黄的应用,熟大黄泻下力缓但效果持久,通腑泻浊,导热下行。全方交通心肾,益气养阴,泻热通腑并施,以达养心安神之效。

2 结语

陈教授基于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导致精神情志失常,继而导致不寐。陈教授指出任何局部的病变,均可视为整体病变[7],故而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抓住主诉,辨别主病主症,抓住关键症候,不可面面俱到,从脏腑病机论治不寐。临床选方用药,用名方经方加减;所用药味不多,剂量较轻;避免使用性味峻猛之药;主张中病即止,不可盲目服药伤及正气,提倡生活调理和情绪疏导,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94.

[2]赵以兰,彭晓虹,胡幼平.针灸治疗失眠处方选穴规律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4):57-58.

[3]刘 杏,程丑夫,金朝晖.程丑夫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经验举隅[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10):24-26.

[4]曾庆成.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病症浅识[J].湖北中医杂志,1999,21 (7):38.

[5]李 涵,杜金行,任兴联.浅谈广义“心肾不交”的分型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26(12):2797-2799.

[6]朱月玲,朱文佳.夏永良治疗失眠临证医案举隅[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2):18-20.

[7]胡方林,唐现莉,刘仙菊.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三辑·陈大舜医案精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转自《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 P507-510页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