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染艺术精品展开幕 四大篇章兼具崇高与纯真

 泊木沐 2023-02-26 发布于辽宁

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引西入中与融合中西,激活并发展丰富了山水画的民族传统,树起了山水画划时代发展的一座丰碑。

本次展览展出了数幅李可染早年的山水之作,从而能够看出他早年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的学习,继承古法、博取新知,致力于“打进”传统的早期作品。

李可染《颐和园寅辉桥》 43x38cm 1959年 刘文杰藏

李可染《颐和园寅辉桥》 局部

李可染《颐和园寅辉桥》 局部

李可染《北京西山碧云寺水泉院》 中国画 45.5x36.5cm 刘文杰藏

李可染《北京西山碧云寺水泉院》 局部

谈李可染山水绘画的改变,不得不提及的就是1954年,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一次历时3个月的旅行写生,掀起了中国画家们关照大自然的写生热潮,从而涌现了一股关注现实主义和生活的中国画。

同时,这次旅程对于李可染的山水艺术风格的转变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才有了李可染后来在山水艺术上的全面繁荣期,画出了后期山川浑厚,墨韵苍茫,以江山入画的山水创作巅峰。

李可染《巫峡帆影》中国画

李可染《巫峡帆影》局部

那句著名的“为祖国山河立传”,正是李可染推动中国山水画的抱负和志向。“李家山水“,也正是可染先生在20世纪下半叶立中国画面临危机之时的成就。

如果说李可染的山水画是充满了崇高又肃穆的题材,他笔下的祖国山水是宏大的,那么相对而言,他笔下的人物画和牧牛题材的作品则是另一番景象。

李可染《春雨江南》69.2x49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李可染《春雨江南》局部

李可染的人物画,大多充满着生活的趣味,人物描绘简约,构图不复杂,或以细笔勾勒,亦或是以墨色点染,虽总是寥寥数笔,却能把人的微妙动态与情绪呈现的淋漓尽致。

李可染《观画图》中国画 69×44.5cm 1958年

李可染《执扇仕女》中国画 69×40cm 1943年

李可染《採莲图》 中国画 70×35cm 1948年

李可染素描人物作品

以轻松的笔墨“戏画”轻松的人、轻松的事,表现李可染幽默诙谐性格的人物画。

李可染笔下的人物往往和牧牛一起出现。牧牛,也是李可染的艺术创作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门类。

据了解,李可染画牛是从他在重庆金刚坡时期开始的。

李可染《观山图》 中国画 69.5×45cm 1975年

李可染《春花灿如霞》68x45cm 1988年 刘文杰收藏

李可染《树荫牧牛图》 68x46cm 1980年 刘文杰藏

李可染《孺子牛》中国画 32x21.5cm 1978年 机构收藏

在重庆时,李可染住在夜深人静的山村里,他常常听到对面牛棚里水牛吃草的声音。那是房东的牛,每天由一个几岁的孩子放牧,他想到了人生和人生的意义。

现场展出李可染《九牛图》50.5x254.5cm 1987年

于是开始观察水牛,发现南方的水牛比北方的老黄牛骨骼体态富于变化,宜于用水墨画来表现,而水牛的温顺、勤劳也正与可染先生的追求的做人品格相似,于是他萌生了画牛的想法,并借以寓寄自己的情感和人格理想。

从此,充满童趣和纯真的牧牛和牧童成为李可染笔下的重要绘画题材。牧牛图,也为这位有远大艺术抱负的艺术家一个净化心灵的窗口。

李可染书法作品

人们总说字如其人,李可染虽然看上去性格温和,但他的书法却隐藏不了他骨子里的强大气场。正如他山水的宏大一样,李可染的书法作品也呈现出重、拙、苍、大的风格,气势饱满又厚重。

对于书法的训练,李可染也是自幼酷爱,八九岁时就为乡邻写春联。少年时代临习赵孟頫。后来,李可染在书法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最终呈现出有隶篆之意,有朴拙之气,刚劲、苍秀又温煦朴厚。

中国美术馆通过4个篇章带领观众走进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展出作品来自中国美术馆、私人藏家和机构藏家。

同时展览也展出了多件素描作品,呈现出李可染对生活的观察入微,他的素描一笔不苟,了然于胸,有条不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