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抑郁需要这3大智慧,但可悲的是,很多人还不知道

 抑郁那些事 2023-02-28 发布于重庆

一、放弃的智慧


自我时时刻刻都在受到挑战,受到环境、观念、规则、道德、社会关系等等的挑战,于是产生各种冲突,冲突是心理问题的根源,当我们无法解决这些冲突,就会形成各种人际关系障碍、各种心理障碍。

当我们受困于焦虑症和抑郁症,我们试图改造自己、改造别人、改造社会来迎合自己头脑的评判,但这终究只是一场取悦头脑的游戏,取悦头脑,只会不断把外在的喧嚣和不安带进生命里,让自己的身心得不到半点宁静,生命随时随地处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境地。

事实上,焦虑抑郁症痊愈的过程就是放弃自我的过程,放弃自我是一场自我的革命,放弃自我,就需要出离头脑一直坚持的是非评判的标准,放弃正确与错误之分、放弃成功与失败之分、放弃得到与失去之分。

所以,人们痛苦的根儿在哪?就在于我们无法接受超出于,或者有悖于我们观念的东西。一旦这个人,这件事,不符合我的观念,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我就难受了,痛苦了。所以让你痛苦难受的,是这个人吗?是这件事吗?都不是,是你的观念而已!

当我们坚持一个标准和观念的时候,并固执地认为这个标准和观念是绝对正确的时候,事情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传统文化才提到致中和的概念。

当你的头脑被植入只有考上名校,才会有前途,那么你一定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从而开始自我攻击、自我否定。

当你的头脑被植入只有身高超过一米八,才会有人喜欢,那么当你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有可能你需要用一辈子来处理自己的自卑。

所以我们需要放弃的是头脑评判的观念,停止评判的背后,是不被自己的观念控制,因为观念是观念,你是你,人是人,事是事,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是我们非要让他们产生关联,关联得不对,我们就产生痛苦的情绪。

真正的关系是分离,而不是在一起,是我们的观念把自己和别人生拉硬扯捆绑在一起,于是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来定义我们的幸福,这是对幸福最后的误读。

是我们的观念把今天的事和明天的事,在逻辑上进行关联,于是大脑通过反刍思维和灾难话思维把这些事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身心随时处在分裂的状态。

当然,我们要一下放弃我们熟悉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是艰难的,但我们可以从生活,工作,感情的小事入手,试着练一练自己抽离的能力。当一件事发生了,试着不去评判对错,该解决就解决,该不管就不管,而不是因为自己觉得好坏对错而大动情绪,徒增烦恼。

当你这样做了,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平静,淡定,内耗也越来越少,你会包容下更多的人和事。因为一切的发生都在你允许的范围内,这就是你的心理承载能力。


二、接纳的智慧

我们生命中一切的发生,你都无法阻止,更无法抗拒他们的到来!你怕,也是如此,不怕,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我就选择接受。

寂天菩萨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当你有勇气全然接受一切的发生时,奇妙的事就发生了。你会变得从容,淡定,安定,柔软且有力量。此时,你的心就静了,心一静,智慧就来了,智慧来了,能量就来了,能量来了,处境就变了。

其实这是不言而喻的,只要你尝试着去做,你会发现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一切都在悄悄变的美好!

正如这句话意思一样:你所见即是我,好与坏我都不辩驳,纵你阅人无数,始终无一人恰似我,很遗憾没能成为你的偏爱和例外!



三、当下的智慧

人生就由一个个独立的“当下”组成。我们谁都无法将“现在”抽离出来而只空谈明天。其实,当我们一再的错过当下,就是在错过整个生命。

我们平常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的生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由精神与物质组成的生存体系。

《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我不过是感官连续不断地意识流,基于过去和未来,在当下展现的唯一的自己,也就是说,自我不是稳定不变,而是瞬息万变。它没有一瞬间是稳定的。如果说这个生命体系已稳定了,那就意味着这个生命体系在我们这一期生命结束了。当然,这一期生命的结束,也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不过要随着与我们这个生命体系有关的所有的事物的因缘和合,使我们这一期生命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继续流转。

因此所有这一切,都是当下的延展,当下的延续,除了有当下这一念以外,在我们这个生命中要找到一个实在的东西是找不到的。因为当下之外不存在任何生命的状态。

所以《金刚经》有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我们在说现在,时间已经成了过去,来到了未来。

但头脑总是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抑郁症总是以反刍思维活在过去,焦虑症总是以灾难性思维活在未来,从而颠倒梦想、混淆是非。

所以人生可以把握的,不是过去,更不是未来,只有每一个当下。过去的已经过去,时光不会倒流;未来的还没有来,无论你多么缜密的思考,多么周祥的计划,多么精密的设计,但往往都不会如愿,如果人生还剩唯一的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就是无常。

“刻舟求剑”的故事中,剑在船上的某一个位置掉下去了,船在走,水在移,你把掉下剑的那个地方刻在船上,你要从那个地方下去找剑。那已经不是原来的位置了,事物已经在瞬息万变,一日千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我们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中,总是留念过去的状态,让我们无法用勇气来面对现在的痛苦,所以我们不断用意识能量来抗拒痛苦,抗拒痛苦,不会解决痛苦,只会增加痛苦。



所以,无论是执着于过去,还是执着于未来,都是“我执”,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金刚经》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 我们要从当下的这一念心,来把握我们生命生存的方式、生存的方向、生存的质量。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住的。既然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无住的,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超越、可以突破、可以成就、可以发展。

所以,只要一起心动念,它一定是心和对象,也就是说,心、精神和物质是同时体现出来,没有谁先谁后;既不是心在前,物在后,也不是物在前,心在后。因为一切的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去感受,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生命和外在的一切产生一种共振的时候,这一切的意义才产生了,一切的东西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说,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一切法就是万事万物。所有的一切,不在过去,不在未来;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生,不在死;它就在当下,当下即是天堂。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