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道时精满气足,真的会不知男女之事而自作

 大道自然360 2023-03-01 发布于云南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曾有言:未知牝牡之合而自作,精之至也

老子的意思便是说,假如你的身体达到了一种精满气足且圆满的状态时,就算心中没有想男女之事,思虑纯良,但你的身体也会不受控制,下体自发地也会有所反应。

而从我的经验来看,老子的叙述,则是完全可信的。

就比如说昨天中午,在完成了上午的工作以后,身体和精神稍微有些疲惫,于是我便打算休息一会儿。只不过我也能够感觉到,我并不想睡觉,而只是想从世俗的繁杂事物中抽身出来,让精神飞驰,让身心放松。

而对于多年修道的我,已经不需要通过打坐或者其他什么方式来使得自己进入那种无为入定的状态了,自己只需要跟着道的指引,随着感觉顺势而动,想躺就躺,想坐就坐,想听音乐就听音乐,不管是什么方式,自己随时都能够体会到那种自在逍遥的感觉。当心毫无羁绊了以后,就算自己意识清醒,我也能够很明显的体会到自己体内能量流动精气正在快速补充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身体的疲劳感也在这种自在中随风而散。慢慢的,自己的精神越来越集中,心灵也越来越安静。于是乎,我关掉音乐,让房间彻底安静下来。跟着这种畅快的感觉,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细细感受。不一会儿,感觉腿似乎有些酸痛,于是自己便很自然地就躺在了床上。

只不过我并没有睡着,意识虽然有些模糊,但神智依然清醒,仿佛自己的灵魂进入了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而就是在这种状态中,我可以十分明显的感受到能量流汇集精神好转的感觉。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觉地,上面老子所说的那种状态,也就便会出现了。刚开始只是感觉自己的下体有一种燥热感,但跟男女之事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它不是由外界引发或者自己内心杂念造成的。

而随着自己体内的精气补充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很自然的,便是一柱擎天。这种状态,跟平时由杂念引发的完全不同,他不会让自己心乱神迷。没有冲动,也没有想要解决一下的欲望,但这种状态,自己也是十分享受的。而当自己意识开始清醒,并随着这种入定状态的消散,他自然而然的,便又会恢复如初了。

前面我就讲过,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肾虚的毛病。而现在看来,则很有可能是因为我通过修道使得自己体内精气得到了恢复,所以肾虚的毛病才真正根治的吧。

但说到这里,不仅是我,相信各位小伙伴们都也十分好奇了。老子所说的精,以及道家所说的气和神,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又在我们体内发挥了何种作用呢?古人一直说要养生,则必须要精满气足神旺,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跟我们的健康产生联系的呢?

而通过下面的内容,我将告诉各位答案

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人体的精气神的相互深化和转化的规律,而其中的核心的核心,则是有关气的功用。就治病疗养而言,传统医学认为:任何病灶的发生,要想根治,则必须要从气入手。

那么,中国古人所说的这个气,究竟又是什么呢?

就我的修道经验以及我对于理论物理的认知来看,我很难从当今的科学之处找到有关气的解释。他跟我们的形体有关,跟能量有关,跟物质有关,但不仅仅是如此的。物质基元是它的载体,但并不是他的本源。

原本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由于多年修道的经验,以及经历过的一些离奇事。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不得不去说服自己,应该去尝试着。相信一些二元论的说法。

就我的感觉而来,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这种运转的气,他并不是指的物质性的空气,而是跟我们的精神有关的生命能量之气。更或者说,我更愿意去相信,灵魂是存在的,而自己修道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这种能量气流,他则是我们精神生长的基础。

在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世界观体系中,他往往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而对于气的解释,中医,修道之人,他们的描述和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古人认为精气神是统一的,就如同天地人本为一体一样。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性和命的本质,在修道过程中,通过对于精气神的感悟是可以证得的。

在当今的各类词典或者著作中,人们普遍把气描述成是一种物质流,比如空气,水蒸气等。那么,这种貌似看起来比较科学的唯物观,对于我国古人所说的这种气,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

在我看来,我是不认可这种说法的。

根据古人的解释来说,气这种东西,它是没有形体的,他并非是物质,而是构成物质的基础。通过现代物理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能量和物质本为一体,统称为质能。他们可以相互转化,但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他们确实也是有区别的。但如果深究的话,说能量是物质的基础,也是不为错的。所以,在古人看来,重要的是能量,而不是物质。

根据先人们的描述,这种气也包含了一定的规律和性质。正所谓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在气的运转过程中,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老子与道德经中总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阴气是静态的表现,而阳气则是动态的表现。随着阳气的消失,阴气则会增强。而正是如此,便也可以说,阴气是由阳气的带动而生成的。阴阳二气相冲又相和,他们本身就是处于一种对立而又和谐的动态变化之中的。

而在我打坐冥想的过程中,我对此也是深有体会。阴阳二气在体内交融汇集,时而激荡冲突,时而又会构建出一个稳态,从而让自己彻底的安静下来。

而庄子则更进一步总结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认为,万物包括生命之生灭都是由于气的变化造成的,气自身虽是变化的,但其无生无灭。故而便可以,万物之形变,乃是无常的。我们当顺应自然,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再比如,汉代思想家王充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气者,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在他看来,气这个东西是人处于本然及无为状态下能量流的体现。当人进入那种寂静的状态的时候,在道的指引下,他会自然的开始发生流动,从而影响我们感知到的一切。

从我的经验来看,王充的这份论断我是十分确信的。唯有无为,唯有合道于自然,方能对气有所感知。故而能知气为何物者,非其人,不可悟也。

另外,在我国传统医学典籍中,对于气的描述则更是精彩。《内经素问》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南宋时期,名医刘完素曾说:气盛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气绝则物死。

而知道了气以后,我们来理解精是什么东西,则会更加容易了。

古人言,精为有形之祖,精为有形之基。我们人体的血肉,器官的构造,总的来说,都可以称为精。精的这个概念,如果把它理解为物质,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了,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至少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古人认为,生命物质凝聚着能量。在精神的指引下,他们可以幻化成形,或以生,或以灭,或以险,或以隐。周易系辞篇有言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管子内业篇也曾言:精者,气之精也。

由此来看,古人认为气是作为能量的一种方式,而如果把能量汇集起来,则成了精。我们人体的血肉和物质,是能量汇集以后所形成的。而从当今物理的知识来看,貌似也是有些道理,能量和物质之间,本无分。

有了以上知识作为铺垫,接下来我们理解神是什么东西,则会容易许多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的观点,谈一谈自然之神。他们认为,我们世界的运动,也存在着一种源动力,促进我们大地进行阴阳变换,主宰万物的生死规律,而这种原动力,儒家便把它称为神。

神是客观规律的体现,他按照道的指引,催动着万物的演进,鼓动着宇宙万象的变化。故而有春夏秋冬,旺相休囚,动静显隐,阴阳变换。儒家经典荀子天论篇曰: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曰是谓之神。此神者,为自然之神也,合于大道而长养万物。

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易学经典《周易》曾有言:神无方,而易无体。神,出于自然,故而变化莫测。易,出于人心,而不拘一时。神与易,无处不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同出于道而归于无极。故而学易之人,不可不知神为何物。

正所谓阴阳不测之谓神,便是如此。阴阳,体用,太极无极,皆由人之心神与自然合一,可测也。

宋代邵雍康节先生曾有诗曰:

易中秘密穷天地,造化天机泄未然。

中有神明司祸福,从来切莫教轻传。

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此中之神,可以理解成宇宙意识。其无所不包,无所不化,可驾驭阴阳,可气聚精生,此间之为,皆出于神也。

以上观点,皆为儒家描述的自然之神也。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血肉之躯上的神,究竟是什么?

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有言曰:

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心能藏神,心主神明。

根据传统医学的观点,我们的精神所存的地方,并不是在大脑皮层,而是在心舍。不过还请注意的是,是心舍,而不是心脏。而如果要寻求其物质结构的所在地的话,大概便是大脑的中心位置吧。中国道家称为上丹田,又称为泥丸宫,是处在我们大脑的黄金分割中心线之上的。

按照古人的意思,我们人体的一切,都是由此出发,由神发出指令,再由我们的大脑进行编译,从而控制住我们的全身。它是我们人体的控制中心,仿佛我们身体器官的主人一般。

古人认为,除了我们的本来面貌元神以外,如同万物皆有灵一样,我们的身体也有千般造化,千种分神,三魂六魄。道教养生专著黄庭经曾有言:泥丸白节皆有神,诸体之神,约为三万六千。

元神和分神之间,相互联系各司其职,使得我们人体井然有序。当阴阳失调,只会导致我们内部气血紊乱,分神不服从元神的控制,故而则会生病。

另外,在知道了以上内容以后,我们再来谈一谈有关神和精气的关系。

有古人言:以其流行,谓之气。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精气神,这三种名状之物,同出一体,本于大道,故而密不可分。而确定能量气流走势和确定精汇集方式和形状的,皆出于神的作用。故有先贤曰: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阳之精气好动,故而神有变化之状。阴之精气好静,故而有神之妙用。

当然,这个神并不是指的是神仙,用现代汉语来理解的话,把它理解为意识,可能会好一点。古人认为,生命物质的运动或者我们的选择,皆依赖于精神的指令。是坐还是站,是玩还是学习,都接受我们意识的掌控。

对于接受唯物主义的,当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指令。但在此处我们谈论的神或者我们的意识,我们最好采用一种二元论的观点。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古人所谈论的东西。

在古人的论述里,精气神总是放在一起论述的,比如灵枢决气篇有言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也。故而我们可知,神是气和精的起源,没有神就没有精和气。

儒家称: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自然规律之道则为天理,变化特性则为天德。由道而生,于我们人身中所体现的,便是性。由性而生,所能主宰我们血肉的,便是神,也可以被称为灵魂或者意识。

相传,根据古人的理解中,在能量流气的加持下,神才能够发挥作用。有气则灵,无气则竭。但神者,原本无生无灭,原则上他是可以脱离气而存在的,人生之数走完的时候,神归其方,归于虚无。

故而古人又说,万物皆有灵,万物也皆有神。

而根据佛家的论点来说,他们也是承认精神和灵魂存在的。他们认为我们的身体,即我们的血肉之躯与我们的精神结构,即我们的灵魂和意识的结合,是在莫知其源的因缘和合之中生成的。

没有灵魂,没有意识。没有意识,就没有心神。没有魂儿的人,不能称其为人。没有人之形体的,也不能被称为人。故而,唯有形神兼备,有人之形,有人之神魂,方能为人。

中国著名道士吕洞宾曾言:天地视人如浮游,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所谓元神者,本来面目也。但因其精气随天地而败坏,故而有人之识神也。那么,何为元神?人之本性也。何为识神?分别之心也。

人之生也,混混沌沌,不知有天地,不知有黑白,不知有好坏,亦不知有分别。

人之学也,清清楚楚,知东西南北,知魑魅魍魉,知利弊得失,故而有分别心。

庄周之好友惠施,为人多方,其书五车,其道好辩,其言好端。以诡辩之术,每日与人辩论,不胜则不休。庄子评其曰:离道远矣。但观今之人,何人不行惠施之语?何人不言惠施之辩?何人不有惠施之争?有争之心,有辩之言,皆以识神而区别对待知缘故。

古人皆以成神成圣,为君子之最高理想。而成神成圣的途径,则必须要明白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并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元神的作用。天地万物,一心同体,我们与宇宙之间本书同源,能量同一,物质同宗。

就我看来,我们常说的要随心而动,而这颗心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部分其实也就是随着元神之本意而行。

古人认为是元神赋予了我们生命气息的初始状态,而我们自从出生以来的所有行为,也必须要符合原神的固定程序来进行。

但说到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常说识神,是我们区别对待的原因。但在此刻,我们把元神和识神进行划分,以此来进一步归纳他们的功用和本源,是不是也是属于识神在起作用呢?

在我之前学习和修道的过程中,我也常常在思议这个问题,也会因为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而走入思考的困境当中。

而后来,随着我对大道的理解更加深入以后我才发现,如果能够与大道同体的角度来看待的话,元神和识神本无分。自己只要能够清清静静的,哪里又有什么区别之心呢?哪里又需要去思考这二者的区别呢?元神兴起之念,识神择起之用,然后顺其自然,跟着实情去做就行了。

古人常常会把人的初始状态和成长状态,区分为先天和后天。佛家的慧远禅师也曾对神有过精彩的描述,他认为我们是不用去区分先天和后天,因为一切都是过程而已。神的本性,无生无灭,随着姻缘和合,动而起念,静而寂灭。圆尽无生,妙尽无名。由于外物或者和内感,而起心动念,此起心动念便是神也。当念头归于虚无,思想是停止了,但神的作用却依旧在进行。就我看来,这一个过程,也许便是潜意识了。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神依然在调控我们的内在,故而其不生不灭。

神者,即生化之理,不息之机也。

只不过说起来十分简单,但非得道之人,很难悟得其根本所在。我们日常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每一种欲望,都会对于我们感知我们的本来面目造成干扰。我们可以感知它作用体现出来的象,但其本源,却隐藏在我们的内心当中,难以亲眼目睹,难以得而用之。

故而古人又曰:形潜莫睹,在智犹迷,非得道之人或大智慧者难以看透。

而通过我的修道经历来看,我认为古人所说的神,其实跟气和精的性质是相同的,过度用神的时候,它也会伤害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精神什么时候会感到十分疲惫,难道不就是我们特别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用我们的意念强行去维持住原有行为所造成的吗?

但我认为,这种神的损耗,他并不是会直接损伤我们的元神,而是会通过伤精动气的方式来进行体现。修道之人为什么长寿,难道不就是因为他们精满气足神旺所以才身体健康的吗?过度用神,则会损伤我们的精气,久而久之,因病早夭则会十分有可能。

而以上论断,也只不过是我根据古人所描述的进行的一种猜想,不能够作为任何科学或者修道依据。但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想要如何理解透彻宇宙以及众生的生命现象,对于我们来说,都应该首先认识我们自身。

二元论是正确的吗?除了要认识我们的物理结构及我们的肉身以外,我们是否还应该思考思考我们的精神结构,即心神精气,古人所说的这些东西,它是否存在呢?

我想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准确把握人这个生命体,他生命现象的来龙去脉,其物质性和精神性,我觉得都十分有必要深入的研究。

而我现在所做的,便是如此。

一手学理论物理,一手学修道。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愿有一天,我们都能够通达宇宙和生命的真相

好了,今之文到此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