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看到过错,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要如何处之?

 婷先生 2023-03-02 发布于山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各人身上的毛病过错,很多都是社会关系的因素形成的。当我们看到过错的时候,无论是看到他人的、还是自己的,都可以引发自己对于'仁’的反思。”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人生,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总在相似的人际关系中,发生相似的问题?譬如,我对上关系处理的不好,无论换几份工作、几个项目,总是在对上关系上吃亏。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这些各种各样的关系,又源自于我们所形成的思维惯性。而之所以形成思维惯性,是因为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基于很多内心本能的反应,这样做通常是有效的。后来,为了省事,就逐渐形成了惯性。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原生家庭影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发现了这个规律。

      细究一下,当我们第一次遇到某一类信息,比如遭到了别人的怒骂,自己的反应是怎样的呢?或是在某一类人际关系中,自己总是无限循环着相似的模式,是因为在第一次之前,自己内心中,就已经有了种子。遇到事情,相当于遇到了合适的土壤环境,于是表现到了言语、行为上;到后来产生了对他人的效果,进而开花结果。所以,过往的社会关系,只是土壤。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之前所做出了选择,并没顾及长远影响,因此形成了无意识的惯性记忆。

      当然,孔夫子也给了我们良好的解决建议。

      我们过往所形成的惯性,不是与之对抗,而是先去观察。因为,如果强行与之对抗的话,大概率是会遭到反噬式的自我反弹。最后,非但没解决,反而还有可能加剧。但是,保持观察的状态就相对温和多了。我先站在第三客观的视角,看看自己过往的事情当中,自己当时的感受是啥?起心动念是啥?所以我当时做出了怎样的反应,长期下去,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呢?如果是生活中,看到他人的过错,我身上是不是有同样或是相似的因素呢?如果有,那么承认、接纳,如果是我下次遇到,我将要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就更加勉励,并想办法帮助他人。

      所以,看到过错,无论这个过错是自己曾经的,还是他人身上的,本质上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承认其存在,接纳、理解,自己跟自己好好聊一聊。哎呀!我这次真是悔不该啊!由于自己着急,忍不住对家人说话声色严厉了些。但本质上,我是为家人好呀,不应该被自己的一脑子着急,让情绪不受控制呢。若是下回,我要如何更明智的处理呢?我是爱家人的,我要如何讲话、或是做出哪些行为,让对方真正感受到我的关爱呢?

      承认自己内在确实存有某些偏颇,相当于放过了自己不承认的“小我”。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内心的对抗性,甚至事后反弹。所以,自己跟自己内省、忏悔,自己安静地、真实地、真诚地直面内心,就是靠近仁的状态。因为,放过了自己,就更容易去体谅、理解他人,而不会继续磕磕绊绊、在相似的石头上被一次又一次的绊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