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夫子医案 | 起则头晕

 杏林真传公众号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患者信息

姓名:王某  

性别:女   

年龄:40岁   

就诊时间:2019/05/24

望诊:形体稍胖,面色淡黄,神情尚平; 

闻诊:语声细缓

病情信息收集

1.主诉:

起则头晕2-3周;

2.现病史:

2-3周来,起则发头晕,天旋地转,转动脖子则头晕,晕时无呕吐,有左侧脖子痛,局部捻之痛,变天无反应,平时无头痛,头不怕冷不怕风;上班久视电脑多,胳膊劳累易发酸;2-3周人疲劳困倦思睡;

3.一般情况:

吃饭、睡觉尚可;大便数日一解,并不干;人怕冷,脚冷为主;

4.既往史:

2年前发过头晕,吃中药缓解,方子具体不详; 

5.体征:

望诊:形体稍胖,面色淡黄,神情尚平; 

闻诊:语声细缓

舌象:舌质淡红苔淡白中间稍厚;

脉象:脉细缓,右稍弦右寸微浮,左脉偏软偏沉;

提示


现患者四诊信息俱全,请先试为分析。

再与下文之辨证论治解析相参校。

若有疑问,可于文后留言。

病象分析

1.现病史:

2-3周来起则发头晕——脑需清阳温煦才能清明,清阳上升的通道受阻或者清阳无力上达;

天旋地转——风扰;

转动脖子则头晕——局部有阻滞;

晕时无呕吐——有余之邪不多;

有左侧脖子痛,局部捻之痛——局部痰阻,痰局限性;

变天无反应,头不怕冷不怕风——非外在风湿;

平时无头痛——非脑窍局部病变,外寒不多

上班久视电脑多,胳膊劳累易发酸

——久视伤血,血显不足,不能濡养筋脉;

2-3周人疲劳——气不振,或实或虚

  困倦思睡——清阳不得上走,或阴邪阻滞清阳上升或气血不足,不得上升;

2.一般情况:

       吃饭、睡觉尚可——胃气未受影响;血分影响不大;

       大便数日一解,并不干——非热结所致,因腑气不得顺降,或脾湿不运或胆气不疏泄肠;

       人怕冷,脚冷为主——湿性趋下,湿邪阻遏,卫阳未能敷布全身;

3.既往史:

        2年前发过头晕,吃中药缓解——此次头晕与体质有关,或虚气血不足,或实痰湿;

4.体征:

望诊:形体稍胖——痰体,痰停少阳膜腠;

面色淡黄——淡为不足;

闻诊:语声细——血不足,不能充盈;

——湿性缓,有湿;

舌象:舌质淡红苔淡白中间稍厚——痰湿熏蒸于舌面;

脉象:脉细——脉管充盈不够,血不足;

——湿邪;

右稍弦——气机阻滞;

右寸微浮——上部留邪或有表证;

左脉偏软——气不振,虚或为邪气所困;

偏沉——病位偏里;

辨证论治过程

辨证诊断:

1.独立分类(辨证三要素)

1)病因:

湿:起则发头晕;转动脖子则头晕;人疲劳困倦思睡;大便数日一解,并不干;人怕冷,脚冷为主;语声缓;苔淡白中间稍厚;脉缓,偏软;

血不足:起则发头晕;语声细;脉细;面色淡;

痰:左侧脖子痛,局部捻之痛;苔淡白中间稍厚;形体稍胖;

2)病位:

肝:起则发头晕;语声细;脉细;面色淡;

脾:人疲劳困倦思睡;大便数日一解,并不干;人怕冷,脚冷为主;语声缓;苔淡白中间稍厚;脉缓,偏软;

少阳:形体稍胖;左侧脖子痛,局部捻之痛;

3)病机:

清阳不升:起则发头晕;

局部痹阻:转动脖子则头晕;

2·综合判断:

——肝血不足,清阳无力上升,复加痰湿痹阻,清阳上升受阻。

3·立法处方:

治则:

气血同调;

治法:

养血祛湿,化痰升清;

方药:

当归芍药散合柴胡二陈汤加葛根;

   当归10   白芍10   川芎10 ——养血

    炒苍术10 茯苓15   泽泻10 ——除湿

    法半夏10  陈皮10  ——化痰

    柴胡10   葛根15   ——升清,引药上行。

14  头煎20,复煎40 一日一剂,一日2次,饭后温服。

疗效反馈

病例二诊,时间: 20190618

病情进退:服药14剂后:起则头眩近除,偶有头晕感,转动脖子觉僵硬感;疲倦较前减五分之一;饮食可;服药期间大便正常,停药则大便解之不畅而不硬;眠稍差,易醒;近1年月经2次/月,量不多,无所苦;无明显上火症状;

舌象:舌质稍红苔淡黄;

脉象:脉缓,关上稍旺,关后及尺部沉细;

诊断:升清之力足够,气显不足;

治法:方向同前,加强补气;

方药:上方加白参10g 14剂;

说明与发挥

1、头晕本症、伴症鉴别举例:

1)本症:

性质

①晕沉——湿;

②晕时天旋地转——肝风;

③晕时昏胀——风热或阳亢;

④晕时昏暗——气虚;

2)伴症:

1)情景

①起则头眩——清阳不升或气血不升;

②晃动则晕——水饮(体位有关,水饮晃,阳气摇曳);

③饱则头眩——湿浊或食滞或脾气虚不运

2)呕吐

①有——实邪,浊阴上干,如痰与水饮等,其中痰稠浊,饮稀而透明;

②无——虚

2、杂病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多股份制特点”,即当前的主诉可以是多个病理机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起则头眩一症,正常情况下脑需清阳上走才能保持清明,从蹲坐位转站立位时,清阳亦需要随之上走,如果清阳上行遇到障碍或者气血无力上升清阳,就可出现起则头眩。具体各占多少比重还需结合症状再作鉴别。

(素材来源刘英锋教授门诊医案)

END

文字整理



▲卢雪莲

       卢雪莲,湖北随州人。岐黄国医书院第五届研究生,师从刘英锋教授。

文字整理:卢雪莲

编辑:刘夫子传承工作室编辑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