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许这是我距离董元和王羲之最近的一次

 画游记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辽宁省博物馆的古书画珍藏,在大陆仅次于故宫和上博。把我真正带入书画世界的,正是几年前浙江省博物馆借自辽博的《守望千年》特展。我也一直心心念念想去辽博,今年他们的《中国古代绘画展》和《中国古代书法展》华丽登场,我也终于下决心跨越两千多公里去看展。

辽博的书画展形式上跟上博的很像,书画分开,以艺术史的脉络陈列。同时又给我另一个石渠宝笈展的感觉,因为辽博的收藏大部分都是清宫散佚的。展览的介绍各大公号都很详尽,这里只说下个人感受。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明星展品,教科书的熟悉面孔。所谓的大唐气象,此图便是。人物样式可以跟唐代壁画印证,画得比壁画好太多,细微之处令人赞叹,修复得也好,能看清楚细节。绢的尺幅比较大,或是屏风改装。不一定就是周昉的作品,也有说法是五代后唐的。辽博太远的好处是,就算是中秋假期,也没有人满为患,这样的焦点展品也有时间细心欣赏。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此图当年在浙博见过,竟没留下什么印象(当年真个麻瓜)。后来又见过故宫版,觉得故宫版的色彩更好,而辽博版的笔墨则更佳,但颜色似乎比较单一,主要是红绿两色,像俗套的版画。当然两卷都是宋摹,故宫的好像是北宋的,辽博这个是南宋的。梁清标在题签里称画中间的字是王献之的,或许母本真有王献之的字?王铎的跋比较搞笑:宇宙第一尤物。

五代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图》

前两个虽然是明星,但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还是董元。其实之前已经见过故宫的《潇湘图》和上博的《夏山图》,但见了《待渡图》还是想跪下,太美了。之前看了很多关于《溪岸图》论战的文字,已经有点认同董元真迹只有《溪岸图》,但见了如此好的《待渡图》,要我不承认它是董元实在办不到啊!此图尺幅大品相好,连光影的明暗不同都能清晰表现,真是一派江南,前面董其昌题的引首大字也够气势。这么大的画,当年是怎么看的呢?做手卷似乎太大了。

晋王羲之(?)《曹娥诔辞卷》

此卷的碑帖版又叫《曹娥碑》,非常出名。卷后署有升平二年年款,即公元358年,至今已经近1700年历史。关于它的作者有两个说法,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无名氏,假如是王羲之,则它是王羲之唯一存世真迹。比较肯定的是它是东晋作品。画心部分有唐代怀素、韩愈等人观款,后面则有宋高宗、赵孟頫等人题跋,可谓流传有绪,个个都是大人物。此书画心已经非常暗旧,在现场看很难辨识。

唐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卷》

欧阳询的作品我还见过故宫的《卜商读书帖》,两者都是行书,书风近似,此帖写得更潇洒。引首有乾隆写的“真迹无疑”,人人都认得,所以吃瓜观众也都能取笑一番大猪蹄子的白话。后面有赵孟頫的题跋“欧阳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对了,《曹娥诔辞卷》也有赵孟頫的跋,称“《曹娥碑》正书第一,欲学书者不可无一善刻,况得其真迹。”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此卷也在浙博见过,传为张旭的传世孤本,是由董其昌鉴定的,不过也有很多人怀疑。癫张醉素,台北故宫的怀素名作《自叙帖》也很有争议。我不太懂草书,就不多说了。

唐孙过庭(款)《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

辽博自己的介绍也说不是孙过庭的,只是宋元人的临仿本,算是仿得比较好的。难能可贵的是后面有一段北宋驸马爷王诜的长跋,画好字也好。

唐沈弘 《楷书龙朔二年写经》

是写经生沈弘于云际山寺所写《阿毗昙毗婆沙智挞度修智品第四》,属于初唐写经的代表作。在我看来有点后来张即之的味道,或者应该说张即之有它的味道。

晋王羲之 《兰亭序》北宋拓本

这卷北宋拓本,有张则之等人收藏印,后面还有董其昌的跋,他吹得天上有地下无,“此本实萧翼之间谍智果、辩才之仇也。尤延之、王顺伯诸公见此,必不聚讼于《定武》;赵子固见此,必不舍命升山;子昂见此,汝不盘旋于独孤、东屏之二本,而十三、十七题跋不置。”比之台北故宫的定武兰亭,少了许多名人跋。

就先写这些,宋以后的《瑞鹤图》什么的有时间再写了。

●《中国古代绘画展》第一期

●《中国古代书法展》第一期

时间:2018814日—约1114日(展期3个月)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