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3.《鬼谷子》之06 忤合第六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原文:  凡趋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译文:无论是联合或对抗的行劝,都会有相应的计策。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圆环一样循环连接,环环相扣,形成各种各样的发展态势,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所以需要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形,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原文: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译文:所以,圣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存身治世,施行教化,宣扬名声。他们会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天时的变化和趋势,以及社会的有余和不足,以这些为出发点,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联系,并以此来适时变化自己的决策。

     原文: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译文:世界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事物,也没有永远的榜样,所以圣人做事永远遵循客观规律,也没有什么说他们不能做的,圣人明事理,他们无所不听,他们即要去做的事,肯定是符合自己事先定下的策略。计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就未必有利了,很难做到同时对双方都有利的,肯定会有合有忤。满意了这方的意愿,就会违背另一方的想法,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主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

     原文: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 ,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译文:忤合术运用于天下,必须根据天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策略。运用于治理诸侯国家,也要根据诸侯国的具体国情,制定适合的政策法令。运用于管理一个家庭,也要根据这个家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法。运用于自身的人际交往,也要考量个人的才能、气质和性格。来制定合适的方法。无论用之于家国还是个人,虽有大小之别,但进退的原则都是一致的。实施忤合术,一定要制定好具体的操作步骤,然后附之以“飞箝”之术,以弥补缝隙

      原文: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

    译文:古代那些善于通过背离一方、趋向一主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掌握四海之内的各种力量,控制各个诸候,促成“屣合”转化的趋势,然后达成“合”于圣贤君主的目的。因此,伊尹五次投靠商汤,五次投靠夏桀,不能昭明其志,最终受用于汤;姜尚三次投奔文王,三次投奔殷商,不能昭明其志,最终知遇于文王。他们运用“忤合”认清了天命所在,所以归附明主而不再怀疑。

       原文: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译文: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品德不高尚,处世之道理解得不够深刻,是不可能驾驭天下的,不苦思冥想,就根本探究事物的本源,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去仔细探寻事物的本质,就不可能给事物成功的取个名字来标记。如果个人的才能也一般,聪慧不够,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有忠厚老实而又无真知灼见,就不懂得如何用人。所以忤合的规律是:首先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衡量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弄清楚对方在某一个面不如自己之后,再实施具体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可进可退,纵横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