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2.概率偏见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行为经济学家把人类自以为的概率称为心理概率。而心理概率和客观概率不吻合的现象,叫“概率偏见”。

       举个例子:有三个倒扣的杯子,其中有一杯子里面有一个金币,主持人告诉你,如果你猜中了金币在哪个杯子里面,金币就归你所得。

      假如你凭感觉猜的是第一个,这个时候主持人打开了第三个杯子,里面没有金币,现在剩下你猜的第一个和第二个。

      主持人问你:“我再给你重新选择一次,你是否坚持选择第一个杯子?”这个时候,你会改变选择吗?我相信多数人都不会,理由是无论现在选择哪个杯子,猜中的概率都是50%,既然概率一样,那还是相信直觉比较好,坚持自己的第一次选择。

      可是正确答案却是错误的,应该要换第二个杯子,这样猜中了概率会提高一倍,这是为什么呢?感觉和直觉不是很符合呀,因为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通常是不相符合的。这种现象就叫做概率偏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认为,这种偏见主要来自三个原因。

       第一、代表性偏差。这是一个很拗口的名词,通俗来说就是“以偏概全”。

      比如说“地域黑”的现象,我们经常在网络新闻、微博、贴吧、论坛社区上看到看到有些网友的留言“××地方的人就是不好”,“我就讨厌××地方的人”,还有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网络上对某个地区的人进行辱骂,用固定的恶意标签来定义某些省份或者地区。也许是他曾经被这个地方的人骗过,然后身边也有几个朋友有类似的经历,他可能就觉得这个地方的人全都是骗子。这是非常可怕的代表性偏差。

        还有的人喜欢研究星座。他可能有好几个朋友都是水瓶座。于是他对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我和水瓶座的人性格比较接近,比较合得来。这也是以偏概全。

      还有的人去赌场,刚开始头三个小时运气比较好,连赢了很多局。可能他就会以为今天可能是属于他的吉日。于是他就越玩越大,那这种代表性的偏差就会让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二,可得性偏差,也叫易得性偏差人们很容易根据自己固有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比如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了很多创业成功的故事,也看到了身边有些朋友通过自己做生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就会有一种错觉。“创业是容易的,成功是触⼿可及的,应该不难吧,只要我努力干活,肯定也同样可以做到,但我们不会意识到,大量的人创业失败,没有被报道出来。才是一种常态。而这些都是我们没有看到的。

     还有在企业中,有些团队成员觉得,他们给公司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做的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可是老板却看不见。也得不到其他团队成员的感激。这往往是“可得性偏差”引起的。

      管理者要用事实和数据让这些员工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贡献在团队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和级别。

     当我们看到媒体对飞机失事进行报道,这个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人们多半会觉得坐飞机好像很危险。可是事实上,从每公里的死亡率来看,坐飞机比坐汽车的安全要高出22倍。

    第三,沉锚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也就是第一印象会影响我们对一些人的喜好判断,以及对一些事的好坏判断。   

      比如你是一个企业的销售经理,你在面试一个业务员的时候,该业务员西装革履,侃侃而谈,经验也丰富,你凭着第一印象就录取了他,可在试用期,你却发现他办事虎头蛇尾,总是不在状态,你不得不舍弃这个员工。

    还有些女孩子第一次谈恋爱就遇到一个渣男,她也深受其害,感情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她从此就认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很难再去相信其他男生,也很难再进入一段感情。这些都是受到沉锚效应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决策,还是要学会理性分析,要让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尽量接近。

     当我们要做决策的时候,不要过多的依靠主观的判断,要多角度来验证这件事情的客观概率是多少。

     如果针对有些事情客观概率我们自己也无从判断。那么也不要过度的相信自己的直觉,多听听专业的顾问意见,或者倾听身边朋友的建议,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