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香识茶——茶叶知识大全,第一篇 源启

 天下美食 2023-03-06 发布于广东

去年夏天,因晒茶不当,导致白白扔掉几饼茶,痛定思痛之余,觉得有必要对茶叶的分类、特性、品鉴、储藏要有点深入了解。接下来,会从茶叶的分类开始,做几期关于茶叶的小文,一方面对己来说是个学习的过程,对条友们来说就当个消遣就够了。

喜欢茶叶的茶友众多,里面不乏对茶叶有深入研究的资深人士。小文主要根据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一点浅显认识,希望是一抛砖之作,不当之处,欢迎指点一二,不但提高鄙人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给众多头条友友以借鉴。

文章图片1

闻香识茶

在中国传统茶艺中,对于茶的属类的认识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泡出一杯好茶的第一步。中国有着优越的产茶条件,茶区辽阔且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对茶叶进行分类的方法很多,有按产地划分,有按制作方法划分,有按原料的茶树品种划分,大致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中国茶分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茶等。中国茶可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按产地可划分为川茶、浙茶、闽茶、滇茶、台湾茶等;按生长环境可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

文章图片2

中国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

中国茶的分类,混为白茶一类的君山银针和霍山黄芽实为黄茶;近来名头大响,似乎列为单独一类的普洱应列为黑茶一类。

文章图片3

中国茶分类

茶叶演化归渐

唐宋时期,因饼茶深受上层社会的欢迎,盛行一时,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散茶才没有得到重视。但由于团饼茶的制作、加工、冲饮过于繁琐,到元朝时,团饼茶越来越受到冷落,散茶逐渐开始兴盛起来。散茶是不需要任何压制而成型的茶,原料较细嫩且芽叶完整。

文章图片4

采茶图 杨信绘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体恤茶农,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后,散茶便大行其道。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朱权也精于茶事,认为经过精工细作之后的茶叶失去了原有的饮用价值,所以也大力提倡生产散茶。因为皇权的干预,散茶便成为汉族饮茶的主流,尤其是到了明中叶,随着炒茶法的逐渐普及,散茶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中国茶艺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文章图片5

明太祖 朱元璋像

到了清代,茶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标志就是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各阶层社会活动的场所。清朝历代皇帝都好饮茶,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因康熙、雍正和乾隆对茶的喜饮偏爱,使得这一时期茶叶生产达到鼎盛,是茶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文章图片6

清代茶叶制作过程

另外,这一时期最令人瞩目的是宫廷饮茶的规模和礼俗较前代有所发展,在现存的清代茶诗文中,仅乾隆皇帝的御制茶诗就有几十首。

《观采茶作歌》

清.乾隆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阖览民艰晓。

参考《中国传统茶艺图鉴》 东方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