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 身体是情绪的船在线收听

 舍得9kwpxz63rz 2023-03-09 发布于河北

21 身体是情绪的船

身体是灵魂的模样,身体是生命的殿堂。你好!我是王宇赤,欢迎跟我一起探索身体,有身体参与的生命更精彩!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讲:身体与情绪

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多种感觉思想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状态。

情绪有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也有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

情绪理论,流派种类繁多。心理学家们对“情绪”非常感兴趣,他们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对“情绪”做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和理论的建构。

身体与情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给另一方带来震动。

身体与情绪,既彼此需要又打打闹闹。一路“相爱相杀”地走过来,也会这样一直走下去。

身体为什么是情绪的船?

人有情绪,身体第一个知道。因为身体内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几乎同时产生,比如:有压力时,身体会出现肌肉紧绷、心跳加快、出汗、气短等身体反应。

身体第一个感知到情绪的到来,并通过不同寻常的生理变化表达出来。

人有情绪,身体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观察一个人外在身体姿态的变化,可以觉察到这个人情绪的变化,比如:内心感到恐惧,身体姿态会僵住,会不自觉地做出“后退”的身体姿势,或者做出保护自己的身体姿态。

一个人身体姿态的变化,告诉我们这个人正在经历的情绪变化。

情绪,会引起面部表情的变化。内心有情绪,是逃不过面部表情的。如果不是受过特殊训练,人每天的情绪都会写在脸上。

比如:开心时,我们会大笑,忍不住咧嘴;烦躁时,我们会皱眉,眉头不自觉向内紧锁;轻蔑不屑时,我们会眼睛向下、一边嘴角上扬;愤怒时,我们会眼睛瞪圆,脸部肌肉颤抖等。

我们很容易,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这个人的情绪。人类面部表情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人有情绪,心理感受会发生变化。心理感受,是通过身体被感知、被觉察到的。

所有心里感受到的不舒服,都是身体感知不舒服的集中表现。比如:我们抑郁时,心情低落的感受会遍布全身。抑郁情绪,被身体接收、感知并通过身体表现出来。

身体通过各种反应呼应着抑郁情绪,生理上也会出现特定部位的不舒适感:身体里热量下降;行动迟缓;四肢无力、只想瘫在一个地方不动......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充满活力,或者让身体充满活力,就算会有抑郁的感觉,抑郁情绪也很难长时间留在身体里。

身体提供抑郁的环境,抑郁情绪就在身体里扎根;身体不提供抑郁的环境,抑郁情绪就很难长久的留下来。

情绪,谁都会有。情绪在身体里停留时间的长短,与我们处理情绪的能力有关,与我们早期的心理环境有关,还与我们早期的躯体环境有关。

因此,通过改变一个人的身体环境,来改变这个人的情绪体验是可行的。

比如:我们感觉到抑郁,只想摊着,不想动。这时,如果能让自己动起来,出去走走、爬爬山、打打太极等,抑郁情绪就会慢慢散开,被不一样的感受替代。

这里,我们说的是正常人群可以这么做。对于被情绪困扰到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没办法让自己动起来的人,需要专业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技术指导下改变身体环境,缓解情绪困扰。

人的情绪在身体里,被身体表达

情绪是能量,没有好坏。这股能量在身体里产生,被身体感知并储存,再借由身体表达出来。

情绪,有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之分。积极情绪,给人带来愉悦、幸福的体验;消极情绪,带给人不舒服、痛苦的体验。

有“感恩”情绪时,人的胸口会产生热量,这股热量让人舒适、温暖。

舒适的感觉,让身体放松、敞开,允许能量流动。温暖的感觉,从胸口流经全身,被整个身体感受到,让身体会做出与情绪一致的行为,如:对人微笑、待人友善、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等。

有“仇恨”情绪,人的胸口也会产生热量,这股热量让人愤怒、敌对。

身体内会生起对抗、抗争的情绪。这样的情绪让身体紧绷、封闭、进入应激状态,身体姿态和动作都会处在肌肉紧张、能量封闭的状态里。身体会做出拒绝、反抗、保护自己的行为。

内心有力量和勇气,身体就会充满信心,敞开迎接所有的情绪,允许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流经整个身体。

身体是情绪的船,承载着情绪。身体里的情绪被感知、被理解、被尊重和接纳。情绪自由的来了又去,潮起潮落,即丰富了生命又为生命注入动力。动力十足的生命之船,才能扬帆远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底色,这并不由你选择

我的一位来访者,因“人际关系困难”、“没办法建立亲密关系”等问题,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

她很有礼貌,说话和动作都谦虚、得体,每次见她,她都带着和蔼、友善的笑容。这让我总有一种错觉,认为她不需要做咨询,她看起来什么都好,来这里干什么呢?我知道我认同了她的投射。

她拒绝我靠近,用一切美好挡在我们之间,告诉我:“你看,我很好,你还是离我远点吧。”

生活中的她也是这样。她习惯性的展现“好”,总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像设定的“人设”一样。

但是,她的“人设”跟明星的“人设”不一样。明星的“人设”大多是为了炒作专门“打造”出来,而她的“人设”是她的潜意识“打造”出来的。她自己深陷其中,却并不知道。

咨询中,她讲述的多数是开心、乐观的事情,偶尔也会说些不公平、受委屈的事,但最后都会加上一句“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然后又跟没事似的笑呵呵的。

她“大度”的优越感,让我不舒服和愤怒:

她那么大度、事事得体,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小人”,跟她在一起感觉自己很“坏”。她很“好”,高高在上;相比之下,我很“坏”,一直在下。

我感受到“愤怒”,她周围的人也能感受到“愤怒”。因此,她人际关系不好也在情理之中。

我感受到的“愤怒”,有一部分是她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怒”。每次她遭遇不公平,内心都有愤怒、不舒服的情绪。她习惯性拒绝这部分情绪,并不等于真的就没有负面情绪。

她只是不去感受这部分情绪,认为这种情绪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她总认为自己的情绪应该是“好的”,应该是积极正面的。

她把“坏”留给别人,把“好”留给自己,这让跟她在一起的人非常难受。

有几次,我把感受到的情绪反馈给她,她都否认,她说自己没有我说的这部分情绪。接下来,她就会取消一次咨询。

她用行为表达对我的“愤怒”,并告诉我:她没有错,错的是我。

虽然她意识上感受不到愤怒,但是她的身体和身体行为却出卖了她的愤怒。她的身体行为用取消咨询的方式,表达愤怒;她的身体状态用肥胖、臃肿,表达愤怒。

她悄无声息地释放她的愤怒情绪,自己却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是潜意识行为,不能被意识到。

她能意识到的是,她是“好的”,是积极乐观,充满阳光的。

她有一个非常脆弱的妈妈,不能接受她的“不好”。小时候她不能哭、只能笑,不能情绪低落和沮丧,只能开心和高兴。

她的负面情绪从来没有被允许和接纳过,没有人愿意低下头来,看一看、陪一陪她的脆弱和不开心。她学到的是忽略负面情绪,因为没人教她如何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她身体里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使她身体肥胖,臃肿。

她的肥胖集中在身体腹部,肚子明显比身体其他部位臃肿。腹部是情绪产生的中心部位,情绪的漩涡由丹田处产生,向身体的上半身输送。

情绪通过胸腔分配,选择扩大情绪还是缩小情绪,选择让情绪流经全身还是卡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不动。

身体内对情绪的操作,是我们成长经历、行为习惯、创伤体验的综合选择,是我们的人生脚本和剧情

我来访者的人生脚本是分裂的,只能接受与她一致的观点和想法,无法接受差异性,对不同意见和观点选择忽略和视而不见。

她的情绪底色也是分裂的,丢掉负面情绪,只留下好的情绪。她把所有“好”的感受都留给了自己,把所有“坏”的感受都留给了别人和外界,分裂的与这个世界相处必定困难重重。

你的情绪底色就是你的人格底色。

我们被什么情绪牵绊、困住,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不由我们自己说了算。除非你能对自己保持深刻的觉察,持续不断地走在自我成长道路上。

自我控制感不等于压抑情绪

“保持稳定情绪”已经成为现代人步入社会必须拥有的技能。

不轻易在人前表露情绪好像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很多人会把情绪压抑和自我控制感联系在一起,这两者之间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同。

压抑情绪,是忽略内心涌起的情绪,选择不理会感受到情绪,扔到一边假装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该干嘛干嘛。

有时我们是有意这样做,有时是无意识行为,没经过处理的情绪不会自动消失,只会累积。

没有得到处理的情绪,心理感受上会产生累积。

第一次遇到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表达和化解,情绪会停留在身体里。当我们第二次,第三再遇到,也会倾向不表达情绪,不表达的情绪会累积起来,让我们对这类事情越来越敏感,情绪反应越来越大。

没有得到处理的情绪,会累积在身体里。

情绪没有表达和释放出来,会累积在产生情绪时敏感的身体部位上。

比如:第一章回答问题那节课,有一个学员提出她青春期驼背,姐姐为了让她不驼背,会经常猛拍她后背。她后背被反复、多次的猛拍,即受到惊吓又产生愤怒,但这些情绪没办法表达,因为姐姐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她好像没有理由表达被猛拍之后的不满和愤怒。

她的身体被反复猛拍之后,留下了肩膀高耸的毛病,高耸的肩膀是身体受到攻击时产生的肌肉记忆,也是不能表达的情绪,储存在肩膀里的结果,情绪没有得到释放,高耸的肩膀很难恢复正常。

自我控制感包括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不是压抑情绪,控制情绪是可以自如的应对情绪、理解情绪,而不是随时随地爆发情绪,更不是强迫自己压抑情绪。

控制情绪,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表达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并可以承受表达或不表达的结果。

情绪谁都有、表达也很必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也是你的自由,重要的是你可以承担用不同方式表达情绪之后带来的后果。

比如:你需要跟这个人大吵一架,那么就要承担与这个人关系破裂的可能;你选择跟这个人说出你的情绪,就要承担有可能不被理解、被误解的可能;你选择不表达情绪,就需要有妥协、平衡、化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控制情绪,是在理解情绪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怎样和情绪相处,选择哪种表达情绪的方式都可以,关键你内心能够接受和平衡。

忍不了就大吵一架又何妨;懒得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吵架太耗能,你当然可以笑脸相迎,息事宁人。

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使用身体面对和处理情绪

我的一位舞动学员,身体和头脑严重分离,每次来上课,她都晕沉沉的想睡觉。她说:来到教室,身体就会沉重起来,有拖不动身体的感觉。

做什么练习,她都没有太大感觉,她用头脑清晰的挡在身体面前,隔开身体,也远远的隔开了情绪。

我请大家做代表不同情绪的动作,第一轮让她用语言说出是什么情绪,她习惯用头,我们先在她习惯的领域内活动。

第二轮,大家又做出代表不同情绪的动作,我让她模仿这些动作,然后说出这些动作都代表什么情绪。

第三轮,这次我让她直接用动作回答猜到的情绪。

这样的练习,促进她的身体动作与情绪产生连接,让她的身体慢慢习惯情绪,不再排斥情绪。

接下来,我让每个学员都用身体表达同一种情绪,比如:悲伤,大家都去跳一支悲伤的舞。我请她走到每个同学面前,镜像每个同学“悲伤”的动作两分钟。

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悲伤。她大量的做悲伤情绪的镜像动作,身体在镜像别人的动作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被激活,模仿动作者的情绪被动作者的情绪激活,产生与动作者一致的情绪体验。

这个过程她深刻的感受到悲伤,悲伤的动作来自别人,悲伤的情绪却是她自己的。

这种与情绪连接、感受情绪、表达情绪的练习我会让她做很多,她的身体在不断与情绪的碰撞中,她越来越能清晰的感受到情绪,被情绪触发时她会流泪,她流过几次泪之后,人柔软、平和了许多,感觉清澈了。

身体处理情绪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身体是情绪的寄居场所,是情绪表现、表达的载体。

身体到处都是情绪按钮,但不能随便乱按下去,处理不好会带来二次伤害,一定找有经验的治疗师帮助你。解决情绪问题,不能丢下身体。

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内容:

第一:身体与情绪如影相随。身体承载情绪,是情绪寄居的场所,是情绪表现、表达的媒介,身体与情绪丝丝相扣,缕缕相连。

第二:每个人的情绪底色不一样,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情绪底色是我们的人格底色,被什么情绪困住,是人格中的漏洞,也是未被疗愈的伤痛。

第三:控制情绪不是压抑情绪。控制情绪是你有选择,不管你选择怎样处理情绪,你要承担后果,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第四:身体处理情绪有很多优势。身体里的情绪按钮,不能乱按,否则会带来二次伤害,处理情绪问题,离不开身体。

好的,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节课的内容是如何用身体化解情绪,身体知道怎样与情绪相处,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