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312高考复习:新高考卷第3题——信息类文本解读(中)

 老程杂记 2023-03-12 发布于安徽

一、考什么

1.考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2020新高考Ⅰ卷】

【相关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题目: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察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2.考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2021新高考Ⅱ卷】3.下列选项中,最能全面而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为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C.“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

D.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3.考论据能否证明观点。

【2022新高考Ⅰ卷】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2021新高考Ⅰ卷】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考对材料局部内容的分析评价。

【2022新高考Ⅱ卷】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杨译本的长处和不足,指出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

B.材料二使用“临摹”的概念,意在强调杨译本对于《红楼梦》的绝对忠实,这与霍译本的间或背信弃“意”形成了对比。

C.材料三认为只有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转换生成的翻译者,才有可能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

D.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中国典籍“谁来译”的问题,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分而论之,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

5.考对材料结构层次的理解。

这个一般在主观题里考查(下次再讲),如果放在选择题里考,多设置为其中的某个选项,如2022新高考Ⅱ卷的D项(见上题)。

二、怎么考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材料从一到三数量不定。

新高考Ⅱ卷多只给一则材料,如2020年、2021年。新高考Ⅰ卷多提供两则材料,如2022年、2021年。也有例外,给三则材料的,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材料组合还有其它可能,如“文字+表格”,“文字+图像”等。

今天只讲第3题的考法——

1.给材料外的事实或言论,要求判断其能不能符合概念的内涵或证明材料的论点。

【相关原文】这里所说的合作,是指群体(至少由两个成员构成)中的成员为让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获益而做出贡献,不论其他成员是否也做出贡献。

题目: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的一项是

A.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交流,一对爱看电视的夫妻卖掉了家里的电视机。

B.为了当上寝室长,某寝室的两名同学每天打扫寝室卫生。

C.为了改善与同桌的关系,小洁主动在课间帮同桌打水。

D.为了全家人的健康,小亮力劝爸爸戒烟。

2.对材料局部内容进行转述或解说,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

2022新高考Ⅱ卷的考法:A.材料一分析……指出……;B.材料二使用……概念,意在……;C.材料三认为只有……,才有可能……;D.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

3.运用材料的观点方法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相关原文】判断经济学是否属于科学,先要弄清楚科学的特征。一般而言,科学至少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二是研究态度力求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地摆脱价值判断的干扰;三是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和逻辑推理。……因此,相较于自然科学,经济学的研究结论要更为多元。在研究态度上,经济学家的研究不可能不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可能不存在着相当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经济学也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找到适合于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田野调查等。

题目:根据材料二,以下研究课题最适合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的一项是

A.土壤酸碱环境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B.全球主要构造带地震活动的状态
C.多巴胺分泌对人情绪波动的影响
D.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

4.根据文意进行推理判断。

【相关原文】现代经济学的历史仅二百余年,与典型的自然科学相比,它还是年轻而不成熟的,但它发现的许多规律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对经济学的科学化做出高度评价,他认为:“尽管那些落后的社会科学还需要找到自己的伽利略,而经济学却已经历过自己的牛顿革命。

题目:B.依据材料一,在波普尔看来,部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尚未完成。(判断对错)

5.和名著阅读放在一起考。

题目: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有这样的一段建筑描写:“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里面数楹茅屋。……走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对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

A.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三、怎么练

1.训练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内涵

阅读文本,要能快速抓住解释概念内涵的表述语句。

【相关原文】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将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借景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能扩大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题目: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园林中“借景”的一项是

A.颐和园以远处西山、近处玉泉山为背景,夕阳西下时景象曼妙。

B.拙政园西部假山上建造宜两亭,此亭尽收西部与中部两处春色。

C.大明湖中碧波荡漾,妙不可言,比千佛山、趵突泉还要好看一些。

D.承德避暑山庄将磐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融入其中,为之境色不少。

可以趁此机会把《乡土中国》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家族”“礼治”等再复习一遍。

如: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穷苦人家的社会圈子很小,而有钱的大户人家圈子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B.乡土社会的格局就像把石头丢在水面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C.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都以“己”为中心,所以网络的中心相同。

D.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由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2.训练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观点的能力

阅读文本,要能快速抓住各材料表述观点的语句。

本次周考卷材料一诗情画意,山水精神——园林的古典与现代》观点的表述语句——

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的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

仍然可以在《乡土中国》上打圈圈,比如让学生整理一下重要章节的主要观点,就很有必要。

如第一章《乡土本色》的主要观点:“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个观点的主要内涵有:①乡下人依赖土地,基本不流动;②从村落特征上看,村落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③村落内是人与人熟悉、人与物熟悉的社会;④乡土社会的信用依赖于对行为规矩的异常熟悉,人们在礼俗的规矩下彼此熟悉,心领神会;⑤乡土性与现代社会互不相融。

如第二章《文字下乡》的主要观点:乡里人不识字并不代表智力愚笨,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乡土社会里连语言有时也是多余的,单凭文字与语言判断乡土中人的智愚是不科学的。

3.训练学生分析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

先明确观点,再理解论据的意思,最后判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时论据给的言论,文言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看不懂选项

【相关原文】任何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都依赖于理解者和解释者的前理解,……前理解为理解者和阐释者提供了特殊的视域。在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看来,理解者和阐释者的任务就是扩大自己的视域,并使之与其他视域相交融,从而实现“视域融合”,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就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一个全新视域构建的过程。

题目: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伽达默尔观点的一项是

A.多年来,中国政府和高校与相关国家和高校先后签署了数百份互派留学生协议,这些留学生为国际文化交流、为各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B.一位网络博主在短视频中生动活泼地讲解各地的文化景点,每个视频最后他都邀请网友推荐当地景点,网友反响十分热烈,他的视频也越做越好。

C.学习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某班同学按照老师要求,先去自行选择参观一些古建筑,然后在班内交流探讨,加深了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

D.据设计者介绍,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诞生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他自己先后创作了500多个卡通形象,绘制了上万张草图。

4.训练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及评价信息的能力

例:判断下面两个选项的正误

A.黑格尔认为黄河文明极具保守性,他的观点对后人如何评价黄河文明影响甚大。

【相关原文】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述。

B.《周易》中的肯定了推行变革的重要性,并用汤武革命的史实予以阐释。

【相关原文】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的第四十九卦是“革卦”,意为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解释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不仅表达了求变之意,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革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这里仍然可以用《乡土中国》为例来进行这样的分析和评价,如第二章《文字下乡》里说“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有哪些理由呢?概括起来,大概有这么三条:①面对面熟人社群不需要文字;②文字难以准确传达情意且有消亡的可能;③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跟愚无关。

又如作者认为“乡土社会里连语言有时也是多余的”,原因是什么呢?也可以列出三条:①语言是直接交流受阻时的替代品,在特殊的社群中会有特殊语言;②特殊语言只是社群象征体系中的一部分,且有两面性;③熟人社会一般会采取直接交流而抛弃具有间接性特征的语言。

5.训练学生识别选项推理谬误、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

【相关原文】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广泛的合作可以由亲缘选择机制来解释。母亲会为了拯救不慎落水的孩子而跳入水中,她这样做显然要付出个人的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有人提出了直接互惠理论来解释广泛合作。该理论认为,广泛合作基于直接互惠机制,其基本内容是:明天继续合作的承诺可以激励今天的合作。这强化了人们的信任和期望:当你认识了某人并建立起合作关系后,无论此人是不是亲属,你们俩都能从中获益,并且这种关系在未来仍然有益。

题目:C.亲属之间的合作行为应当用直接互惠机制进行解释。(推断正确吗)

【参考答案】

考什么:1.D。2.D。3.C D。4.B

怎么考:1.B。3.D。4.正。5.D。

怎么练:1.C C。3.D。4.误。5.不正确。

相关链接:
20230304高考复习:新高考卷第1、2题——信息类文本解读(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