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肠化胃胀痛,消化差治愈案例方法:

 杏林仁者 2023-03-14 发布于河北

 蒋先生,男,48岁,患者自述6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疼痛,这几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不好、情志变化则症状加重。
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
病人担心癌变,找我来看病,经查患者胃隐痛,喜暖喜按,遇冷痛甚,胃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
辨证为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
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
方用台参,炒浙白术,云苓,白花蛇舌草,丹参,甘草,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香附、乌药,水煎服。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二诊:上方服用20剂,胁痛消失,胃痛减轻,食欲增加,仍便溏。方中去香附、乌药,加炒麦芽,炒神曲,炒山药。
 三诊:上方又服10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复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
药方病症分析: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胃痞”等证范畴,临床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而形成。《景岳全书》指出“胃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当以理气为主。”故治疗脾胃阳虚证,不仅要温中健脾,还要注意疏肝、理气、和胃,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本方即是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时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