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HFpEF伴高血压,降压药物如何选用?

 wbyymxg 2023-03-1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心力衰竭(HF)是一组由多种原因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而引起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其根据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状态,可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根据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也是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高血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能致心肌重构,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致全身小动脉病变,降低血管顺应性,增加循环阻力等,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图片

HFpEF在临床占近50%,而高血压为HFpEF的重要原因,HFpEF伴高血压早期表现包括左室充盈、扩张及舒张功能异常。目前常用降压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那么,HFpEF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如何选用呢?



01

RAAS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如ACEI/ ARB。

ACEI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可降压,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肌氧耗、扩张周围动脉血管,其对高血压者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可改善肾脏预后,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同时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能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左心室功能,可降低心力衰竭者发病率与死亡率。ARB如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可降压,能扩张周围动脉血管、改善心肌重构、降低高血压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可延缓肾功能的减退、改善肾脏预后,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其在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和发病率方面的效果与ACEI相同,能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前负荷、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平均肺动脉压。

ACEI/ARB通过抑制RAAS、抑制AT1受体活化,进而降低HFrEF者的心血管事件,推荐用于血压控制,但ACEI/ARB未能降低HFpEF者全因死亡风险。

注意事项:ACEI可引起咳嗽、低血压、高钾血症等,禁用于血管性水肿、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6.0mmol/L)者。ARB可引起高血钾、低血压等,禁用于低血压(SBP<90mmHg)、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者。

02

ARNI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如沙库巴曲-缬沙坦,新型降压药物,双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可降压,有强效、快速、平稳持久降压及靶器官保护(心脏、肾脏、血管等)、改善代谢紊乱等优势,还有排钠利尿作用,并对降低夜间高血压、减小血压变异性(BPV)有独特优势,同时可改善心力衰竭。因ARNI的降压疗效和器官保护作用,HFpEF伴高血压者推荐ARNI,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再入院风险。

注意事项:可引起低血压、高钾血症、血管性水肿、肾功能损害等。禁用于重度肝功能损害、胆汁性肝硬化和胆汁淤积;遗传性或特发性血管性水肿;存在 ACEI或ARB 治疗相关的血管性水肿既往病史者。



03

利尿剂


包括袢利尿剂、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普坦类药物)/排水利尿剂,可用于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者,可有效缓解心力衰竭者的呼吸困难及水肿,改善充血、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和运动耐量。

袢利尿剂如呋噻米、托拉塞米等,有强大的利尿作用,为高效、强效利尿剂,其可降压,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有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增加作用,在肾小管液流量增加的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不下降,可用于高血压者,尤适于伴有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者,并适于大部分心力衰竭者,特别适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肾功能受损者。

新型利尿剂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普坦类药物)/排水利尿剂如托伐普坦,可选择性阻断集合管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能阻断水的重吸收,增加水排泄,有排水不排钠的特点,不影响神经激素、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能减轻容量负荷加重诱发的呼吸困难和水肿,并使低钠血症者的血钠正常化,对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疗效更显著,推荐用于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者。

注意事项:袢利尿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血压、糖代谢异常、听力障碍、高尿酸血症、多形性红斑等。若低钠血症合并容量不足时,可考虑停用利尿剂。

普坦类药物主要为口渴和高钠血症,偶有肝损伤。禁用于对口渴不敏感或对口渴不能正常反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正使用CYP3A4 强效抑制剂(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无尿者。


04

MRA

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可与醛固酮受体结合,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属弱效利尿剂,推荐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减少心血管事件。此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抗心律失常、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心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者的病死率,长期使用ACEI(3个月以上)后,可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在ACEI基础上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醛固酮,对心力衰竭者有益。

注意事项:可引起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及男性乳房发育、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胀痛、毛发增多、声音变粗、月经失调等。螺内酯对性腺影响相对较大,可产生抗雄激素作用。依普利酮与性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较螺内酯明显减少。高钾血症、肾衰竭者禁用。


05

CCB


钙通道阻滞剂,包括二氢吡啶类CCB如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非二氢吡啶类CCB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常用降压治疗药物主要是二氢吡啶类CCB。二氢吡啶类CCB可降压,有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绞痛作用,可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显著降低高血压者脑卒中风险,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还有肾脏保护能力,对代谢无不良影响。因二氢吡啶类CCB降压效果强,对血压控制不佳的HFpEF者,建议联合二氢吡啶类CCB控制血压。

注意事项:可刺激肾素释放、致RAAS激活和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过度的扩血管作用)。常见踝部水肿、反射性心率加快、齿龈增生、面色潮红等。


06

β受体阻滞剂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可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持续、过度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对心脏、肾脏和血管功能均有不良利影响。β受体阻滞剂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可降压,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能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可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的预后、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肌灌注、提高LVEF、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可能影响糖脂代谢。

既往研究表明,窦性心率快与HFpEF预后相关。对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用于HFpEF的心率控制。

注意事项:可引起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液体潴留、低血压、血糖异常、乏力、肢端发冷、麻刺感或四肢冰凉、外周血管痉挛等。反复低血糖发作、糖耐量异常、周围血管病、间歇性跛行、慢性阻塞型肺病者慎用。禁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无心脏起搏器)、心率<50次/min、雷诺综合征、严重的外周动脉闭塞疾病、伴有坏疽危险的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支气管哮喘者。

参考文献:

[1] 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9,11(7):1-70

[2] 中国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5):465-485

[3]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1-4

[4] 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1):12-14

[5]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7,9(7):28-70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24-25

[7] 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血压变异性管理上海专家建议[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1,29(6):601-606

[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5):420-423

[9]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建议(2018)[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6(8):421-423

[1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

[11]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 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8,10(6):1-120

[12] 高血压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1):21-28

[13]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建议[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2):108-112

[14]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9,11(4):29-36

[15]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6):443-446

[16]  α/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8):3812-3815

[17]  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6):522-5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