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的出路在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3-03-14 发布于浙江

零碎知识按照某种关系组合,发挥1+1>2的知识的集合,小学语文的写作知识,依附于教材的阅读体系,也可以以独立的写作知识来完成写作任务。

知识体系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梳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升思考、认知、理解、记忆、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孩子们更加善于学习和生活。

梳理零碎的习作知识,发挥写作知识的问题解决价值,应当是以写作情境设计为基础,也是学习写作主体对象——小学生决定。

好的写作结果是一种组合,六年小学学习的组合,起着交际性工具的奠基作用,这种零碎于六年之中的散乱型写作知识如何发挥集合作用,习作的出路在于怎样的梳理与集合始终要以儿童的学习为出发。

课程育人、阶段性与发展性、时代性和典范性、情境性和实践性、过程性和整体性的理念正说明单个习作知识的教学已不顺应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目标。

以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相统一的互相促进,决定了习作教学新思路的找寻,是当今写作学习发展的新任务。

个体经验发展中得以实现的写作知识集合,不再仅仅是知识结果的展示,而是知识形成的过程性的展示愈加能够展现学习的意义,这就是素养形成过程的可视化。

在以往的单元习作过程中,我们强调以习作范例、写作方法、习作展示来完成写作理解,重在突出对于写作结果达成的辅导,缺乏建立写作过程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尤其缺乏习作是一项创造性学习任务的理解。

所形成的审美素养仅仅停留于习作的结果,缺乏高雅情趣审美意识观念渗透的写作学习,没有关注到小孩子是小学语文写作学习的主体。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与写作结果评价彻底隔离,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写作学习情境缺失,实践性单一地指向写作结果的实践,多样化的阅读与日常生活难以融入单篇习作理解。

写作是创造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创造的基础。小学语文写作的创新思维在于用儿童的普通语言去创造性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理解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读写转换范例体系。

这样的课型设计、数据库建立、过程性互动评价是未来写作课堂的新挑战,其中,孩子们获得的将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写作能力。

无论结果的质量如何,任何一篇出于孩子的文章,都体现了孩子的整体性素养,习作课堂的评价也不再单一地指向文学表达的质量,而以过程中孩子运用综合积累的能力为评价。

创新,离我们的课堂设计很近,它的挑战源自于我们的思维习惯。

写作创新,也应离孩子们的作文本很近,它的决定权在于引导孩子如何具备在阅读中发现美的规律,这种美的规律,就是写作的思维理解。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