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满身江湖气的“七绝圣手”,一首诗绝唱千年

 茂林之家 2023-03-14 发布于湖南

有真知,才有灼见

-

文章图片1

01 | 皆为我友

大唐盛世,风云际会。

一个个天之骄子,在诗坛留下了千古绝唱。

他们之间,各有恩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周宰相张说栽培了张九龄,张九龄又提拔了王昌龄和王维。

王维和李白同年生人,又同在长安谋仕,却一生未曾有过交集。

而玉真公主与他们俩却皆有传闻。

李白出翰林后,与杜甫相识,后又与高适梁园一聚。

永王璘兵败后,李白入狱,曾有信求助于高适,高适未予理会。

岑参第二次出塞时,高适和严武在哥舒翰帐中为他饯行,岑参酒后写下: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杜甫一生穷困潦倒,晚年多得严武、高适资助。

文章图片2

唐肃宗在灵武登基后,岑参投奔得官右补阙,杜甫闻讯亦前往,获封左拾遗。

孟浩然数次拜谒张九龄,却未曾获官,张九龄被李林甫陷害后,王昌龄曾在朝堂上大骂李林甫弄权,因此远贬岭南。

王昌龄岭南复官后,孟浩然与他喝了人生最后一顿酒。

孟浩然故去后,王维亲赴襄阳,写下了《哭孟浩然》。

因一顿酒把孟浩然“喝走”,王昌龄内心愧疚不已,在长安流连半年之久,期间与王维、辛渐痛饮,一度堕落。

王昌龄贬龙标时,李白赋诗相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高适、王之涣曾与王昌龄“旗亭画壁”,成千古美谈。

盛唐这些顶尖大诗人之间的关系,丝丝缕缕,有的有恩,有的存怨,但是总结起来你会发现,无论是张九龄、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之涣、孟浩然,他们都是王昌龄的朋友。

且,都是知交好友。

文章图片3

02 | 仗剑天涯

23岁前,王昌龄曾在嵩山悟道,苦读与习剑。

他出身于“太原王氏”,与王维同宗,家世显赫。

26岁时,王昌龄仗剑出山,客河东、过潞州,抵达长安。

恰逢科举门开,王昌龄也去试了一把,胡乱涂了几笔后,落榜。

之后,王昌龄赴河陇,出玉门,直抵塞外。

一个江湖诗人的梦,就此诞生。

在那里,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边塞诗人”,骑马仗剑,枕戈待旦。

文章图片4

第一次站在戍边的古城墙上,望着莽莽山河,他挥笔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踏入军营目睹遮天的帅旗和如云的战阵时,他又愤笔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路走来,他结交了很多知己,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送柴侍御归乡时,他乘风咏叹: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就这样,他以豪情壮志结束了边塞生涯,公元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文章图片5

03 | 一身肝胆

公元736年,因奸臣李林甫谗言,宰相张九龄被贬,远去荆州。

盛唐最后一个贤相就此陨落。

当时,满朝文武皆默,只有王昌龄站了出来,与李林甫对峙。

于是,他被贬去了岭南,无怨亦无悔。

孟浩曾有诗《送王昌龄之岭南》,其中有几句为: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所以岭南复官后,王昌龄刻意绕路去看望了多病的孟浩然,未曾想,一顿酒引得孟浩然旧疾复发,撒手人寰。

为此,王昌龄很内疚。

文章图片6

当时,朝廷的旨意是让他继续任江宁丞,可是他却跑去了洛阳,迟迟没有领命。

在东都,他和綦毋潜、李颀醉饮,一诉心中之不快。

一年后,他才走马上任,之后又分别与辛渐、李白、王维在长安相聚,自然也会念起孟浩然,他们的老朋友。

说起辛渐,他与王昌龄有很深的过从,因为王昌龄曾两送辛渐,其中有一首诗为不朽经典,绝唱千年,即《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文章图片7

04 | 人在江湖

公元748年,王昌龄再度遭贬,由江宁丞迁龙标尉。

此时,他已经五十一岁了。

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晚景。

赴任前,王昌龄曾写过一首《长歌行》: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此时,他依旧惦念自己的那些老朋友,奈何命运起伏,皆人海漂泊,天涯相隔。

而自己,也已经进入了“知命之年”。

回想起自己走过的大半生,心中无限感慨,如今又被远贬他乡,正所谓:

年少立志三千里,踌躇百步无寸功;

碎银几两催人老,只叹时光太匆匆;

莫笑少年江湖梦,谁不年少梦江湖。

文章图片8

公元756年,安禄山反,“安史之乱”爆发,已经59岁的王昌龄提刀上马,准备赶回家乡战火之地应援。

遗憾的是,途经亳州时,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闾丘晓为何杀他,历史上众说纷纭,但最大可能性是王昌龄主战,而闾丘晓只想自保,以王昌龄的性格,自然会有冲突。

尤其是,王昌龄过人的才能会遭人所妒,

比如,在安史之乱爆发前,王昌龄已发现端倪,遂上书朝廷,但朝廷未予理会。

所以王昌龄写下了《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及《箜篌引》:

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诸将多失律,庙堂始追悔。

安能召书生,愿得论要害。戎夷非草木,侵逐使狼狈。

虽有屠城功,亦有降虏辈。兵粮如山积,恩泽如雨霈。

羸卒不可兴,碛地无足爱。若用匹夫策,坐令军围溃。

不费黄金资,宁求白璧赉。明主忧既远,边事亦可大。

……

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文章图片9

这就是王昌龄的远见与谋略,遗憾的是,不但不得赏识,反而遭奸人所妒,这也是他被贬龙标的主要原因。

就这样,一代“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以凄凉、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历史已过千年,大唐盛世早已成过眼云烟,但人们会永远记得,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里,有一个一身江湖气的边塞诗人,他叫王昌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