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展出所藏《兰亭序》珍迹,网友问“哪来的”,兰亭“第一谜”

 衆妙之門 2023-03-14 发布于陕西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正在东京馆“東洋館8室”,联合举办“王羲之と蘭亭序”展出活动。一批日藏《兰亭序》摹本珍迹及相关稀见书画公示于众,多为孤本,中国都没有。

中国的宝贝收藏在日本!

文章图片1

展览官方海报

这事,让中国网友特别上心,这些东西哪来的,花了多少钱买的?

这次展出的珍迹有——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许彦先本《定武兰亭序》、王晓本《定武兰亭序》,传褚遂良摹《兰亭序》(复本)、王铎临《兰亭序》(复本)……比国内哪一家博物馆都丰富。

台东馆藏韩珠传本《定武兰亭序》。

这些王羲之书法珍品,用俗话来说, “太值钱了”!

文章图片2

展厅现场

举办这次展出的东京馆和台东馆,均收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名人墨宝,不仅仅王羲之。

《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一直认为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其原迹在世上消失已过千年,古今摹本甚多,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兰亭序》摹本大系,古今书家几乎无人未曾临摹过王羲之作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基本都是唐宋人的摹本或石拓本。

但,这也弥足珍贵了!

文章图片3

褚摹兰亭序 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目前,《兰亭序》摹本珍迹主要在中、日、美三国的博物馆和私有藏家手里。

世人为何痴兰亭?自然因为字写得太好了,太漂亮了。

除了《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乐毅论》《十七帖》这些书法经典,传皆出自王羲之之手。

文章图片4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故多称“王右军”。

据说早年拜师承钟繇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卫铄)为师,博采多学,草真行俱美,自成一家,终成“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不只影响了中国习书者,对崇拜中国书法的日本书界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如此。日本人为什么对《兰亭序》这么有兴趣,原因就在这里。

文章图片5

祭侄文稿(局部)

《兰亭集序》素有“天下行书第一”之美誉,第二行书为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明人董其昌是这样说的: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董其昌是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明朝后期著名的书画家,此语出自其《画禅室随笔》,为其习书心得,代表了古代书家的主流观点。

但是如果说世人痴兰亭,仅仅因为字写得太好太漂亮,那就有失偏颇了。

文章图片6

《兰亭序》摹本焚残片(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围绕《兰亭序》的种种谜团,才是让是大家着迷的主要原因。

其中有四大谜团,最富魅力——

一曰谁写之谜

二曰唐太宗陪葬之谜

三曰摹本之谜

四曰流传之谜

先说兰亭第一谜——到底谁写的?

人人都说《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大手笔,这有什么不对吗?不对,自古就有人怀疑其并非出自王羲之之手,而是另有他人。

文章图片7

定武兰亭序(韩珠船本)局部 (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状元、嘉庆道光间名臣、扬州仪征人阮元即称: “唐太宗所得《兰亭序》,恐是梁、陈时人所书。”

乾隆年间,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赵魏也有同样的观点:王羲之的字不可能像《兰亭序》那样,应该更有古意一些。

赵魏是当年有名的金石学,精于金石碑版之学,著有《竹崦盦金石目录》《御史台精舍碑题名》等。其言不虚,并非臆测,有独到的眼光。

文章图片8

定武兰亭序 王晓本封面(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再后,清朝光绪年间人李文田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对王羲之书《兰亭序》存疑。

李文田是广州顺德人,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已未科甲探花,是蒙古史专家和藏书家、碑学名家,工书善画,曾为慈禧太后作画,著作有《元秘史注》《和林金石录》等。

李文田认为世上已没有王羲之书法真迹了,即所谓“世无右军之书”,古人称其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如果有的话, “必其与《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相近而后可,以东晋前书与汉魏隶书相似,时代为之,不得作梁、陈以后体也。”

文章图片9

定武兰亭序王晓本局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到了1960年代,中国为此发生了一场“兰亭大战”,连毛泽东都牵涉进来了,他称之为“笔墨官司”。

这场大战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郭沫若引起的,他于1965年在《文物》杂志上,发表2万多字的长文——《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对《兰亭序》的作者提出质疑。

此言一出,学术界震惊。

文章图片10

郭沫若何出此言?因为他看到了新出土的两方东晋墓志。

1965年1月,考古人员在南京市燕子矶附近,发现了王羲之堂弟王兴之的墓葬。王兴之比王羲之小三岁,两个人光屁股时就在一起,长大还共过事。

考古人员从王兴之墓中出土了一块墓志,这方墓志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墓志双面刻文,一面刻王兴之志文,一面刻王兴之夫人志文。

文章图片11

王兴之墓志(局部)

志文字形方正,刻工精细,笔画挺直,棱角分明,稚拙厚重,被书家称为“方笔隶书”。

随后,在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又发现了一座东晋时期的古墓,墓主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伯父谢鲲。谢鲲是东晋初年名人,其墓志上的字也呈方笔特点,保留汉隶意味。

文章图片12

展览现场

郭沫若看了这两方墓志后,从书法风格上论证,王羲之的字也应该有些特点,带有隶书味道,但《兰亭序》看不出来,于是他提出了“兰亭集序并非王羲之所写”一说。

郭沫若的观点本来只有圈内知道,但在《光明日报》全文连载后,影响扩大,引起了全国反应。但碍于郭沫若的地位和名声,很多学者都没有撰文反驳。

文章图片13

定武兰亭吴炳本局部

为人正直,书风淳真的高二适看不下去,率先站出来,反驳郭沫若的观点。

认为当时的隶书一般用于刻碑文等正式场合,行书用于信札等日常书写。《兰亭集序》是王羲之闲暇时的笔墨之作,不能苛求他用隶书来书写。而且,当时汉字的字体正在演变之中,《兰亭集序》的部分字体,也仍未脱离隶书笔。

高二适的结论是:《兰亭集序》肯定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

文章图片14

定武兰亭序(许彦先本)封面(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但在那个上纲上线的年代,谁敢反对郭沫若?高二适投书《光明日报》后,文稿很快被退了回来。

高二适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江苏泰州姜堰人,与毛泽东的“债主”、原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亦师亦友。高二适遂把文稿寄给章士钊,转呈毛泽东,希望公开发表。

文章图片15

定武兰亭序(许彦先本)局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毛泽东不只是政治家,还是书法家,自创“毛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生喜爱《兰亭序》,时常背诵、临摹。很快毛泽东主席给章士钊回信,希望对《兰亭集序》作者的问题展开争论。同时,毛泽东又给郭沫若写了信,提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一看毛主席这样认为 ,郭沫若马上约见了当时《光明日报》的总编辑,建议在报纸上组织讨论。

文章图片16

国学兰亭序封面(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就这样,由毛泽东实际策划,郭沫若作为第一战将出场、高二适作为反方主帅应战的“兰亭大战”,上演了!

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赵万里、史树青、徐森玉、启功、严北溟、麦华三、龙潜、唐风(金性尧)、商承祚等各路名家纷纷参战,撰文争辩,或挺郭或挺高,最后文物出版社将代表性文稿,汇编成《兰亭论辨》一书,于是1977年正式出版。再后,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兰亭论集》,收藏更多的“参战”论文。

文章图片17

国学兰亭序(部分,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或许有网友会问,论辩的结果呢?仍是一头雾水,谁也说服不了谁,反而越辩越糊涂。至今,《兰亭序》的作者是不是王羲之,仍是一大谜团。

郭沫若提出的证据,现在看来是站不住脚的,正式碑刻字与日常手稿书是不可对比的,出发点就错了。

但是,郭沫若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从来没有过的观点,指出了《兰亭序》的真正书家,谁啊?

文章图片18

智永!

郭沫若称——不只《兰亭集序》墨迹是智永的,连324字序文都是他写的。

智永是谁?唐朝时云门寺的和尚,系王羲之七世孙,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郭沫若为什么说《兰亭集序》出自智永之手?而不是别人?主要原因,就是智永精通书道,书法出众。

文章图片19

《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小川氏藏墨迹本”)

习书人都知道的入门笔法——“永字八法”,就是智永所创。

传智永居于寺阁,悉心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其所临《真草千字文》(最好真迹本也在日本),至今都是习书的经典范本,在日本都有影响。

智永才是《兰亭序》真正的作者吗?

这一观点的背后又有故事,又牵涉到了唐太宗李世民。

文章图片20

明《兰亭图卷》(局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