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钠肽在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浪迹天涯soyxqc 2023-03-14 发布于浙江

心血管疾病既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慢性肾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中,又以冠心病和心力衰竭(HF)最为常见。B 型利钠肽(BNP)和和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BNP 和 NT-proBNP

心室的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心肌细胞收到牵拉刺激后,首先分泌 B 型利钠肽原前体 (pre-proBNP),随后形成 B 型利钠肽原(proBNP),proBNP 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 BNP 和 NT-proBNP,BNP 是具有利钠、利尿、扩血管等生物活性,主要在肺、肾脏经内切酶降解或 NPR-C 受体结合被清除,半衰期大约 20 min。而 NT-proBNP 是无生物活性的,唯一的清除途径是肾脏,半衰期约 60~120 min。

血浆 BNP、NT-proBNP 浓度可因测定方法(归因于抗体结构不同)、年龄、性别和 BMI 不同而异。正常值往往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的正常值往往高于男性,与 BMI 成反比。另外,一些疾病状态,比如肝硬化、肾衰竭、房颤都会影响 BNP、NT-proBNP 的浓度,比如房颤患者的 NT-proBNP 诊断截点要升高 20%-30%。

肾功能的影响

目前我国指南已经考虑到了年龄与肾功能对 BNP 与 NT-proBNP 的影响,并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分层:50 岁以下的患者 NT-proBNP 水平 >450ng/L,50 岁以上 >900ng/L,75 岁以上应 >1800ng/L,肾小球滤过率 (GFR)<60 ml/min 时应 >1200ng/L。

但是对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 BNP/NT-proBNP 截点难以确定。这是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BNP/NT-proBNP 水平总体低于急性心力衰竭,需要做出的鉴别诊断较多,包括各种可以伴有 BNP/NT-proBNP 不同程度增高的非心力衰竭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衰的排除诊断中:BNP<100ng/L、NT-proBNP<300ng/L(当 GFR<60 ml/min 时 <1200ng/L)可排除急性心衰。BNP<35ng/L、NT-proBNP<125ng/L 可排除慢性心衰。

图片

总体来说,BNP/NT-proBNP 指标在急性心衰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要大于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价值,阴性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阳性的临床诊断价值。

肾衰竭患者的 BNP 和 NT-proBNP 血浆浓度升高

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 BNP 或者 NT-proBNP 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时,应该考虑到肾功能的影响。无论是否有临床诊断的 HF,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 BNP 浓度通常升高,BNP 的清除方式包括受体介导的结合和去除、中性内肽酶降解及被动排泄清除,所以 GFR 与 BNP 浓度呈负相关,无心力衰竭症状 ESRD 患者血清 BNP 的基线值可达正常人群的 10~100 倍。另外,肾衰竭时 BNP 升高也可能是由于容量扩张或左室肥厚。

从两者之间的代谢来看,NT-proBNP 受肾功能影响较大,有研究认为 GFR 每降低 30 ml/min,NT-proBNP 水平增加一倍,因此肾功能不全时, NT-proBNP 血浆水平会升高。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来确定肾衰患者中用于诊断 HF 的 NT-proBNP 的阈值。

一项研究纳入了 599 例血清肌酐 ≤2.5 mg/dL(221μmol/L)、诉有呼吸困难的急诊科就诊患者,发现对于 eGFR≥60 mL/(min·1.73m2) 的患者,50 岁以下患者的临界值为>450pg/mL,50 岁及以上者的临界值为>900pg/mL;而对于 GFR<60 mL/(min·1.73m2) 的患者,临界值为 1200pg/mL。在 GFR≥60 mL/(min·1.73m2) 的患者中,这些临界值诊断 HF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和 88%,在 GFR<60 mL/(min·1.73m2) 的患者中分别为 89% 和 72%。

透析患者 BNP 和 NT-proBNP 血浆浓度升高

对于透析患者,NT-proBNP 由于容量负荷的增多、左心室肥厚等因素引起分泌增加,同时肾脏清除下降,导致 NT-proBNP 水平通常增加。此外,动静脉瘘引起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从而引起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和血浆 BNP 和 NT-proBNP 水平升高。

另外,透析模式也会对血透患者的 BNP 和 NT-proBNP 有影响,由于 NT-proBNP 相对分子量大小明显高于 BNP,低通量膜和高通量膜对 BNP 均有清除作用,但只有高通量膜对 NT-proBNP 有清除作用。在腹透患者中,腹膜透析的模式以及残余肾功能都可能影响血清利钠肽的水平。

BNP 的半衰期仅为 20 分钟,在体外的稳定性较差;NT-proBNP 的半衰期为 120 分钟,在体外稳定性较好,有效监测时间长,血液中含量相对较高,相对于 BNP 更适合用于临床监测,但是由于 NT-proBNP 受到肾功能的影响更大,因此也限制了 NT-proBNP 在肾衰患者中的应用。

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常的一些药物,比如 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奈西利肽、沙库巴曲等均可以导致体内 BNP 非生理性增高,导致 BNP 在一定药物周期内不能客观反映心功能状况。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时期 CKD 患者的 BNP/NT-proBNP 诊断心力衰竭的标准,目前的研究暂时还为得出明确的临界值。同样,BNP 和 NT-proBNP 作为透析患者容量状态监测的工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不同容量状态对 BNP 和 NT-proBNP 的影响程度。

因此,对于慢性肾衰竭或者透析患者,使用 BNP 或 NT-proBNP 来作为诊断 HF 的标准似乎受到限制。此时,BNP 的主要价值在于低浓度可排除左室功能障碍。个人认为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衰诊断不能单纯只参考 BNP/NT-proBNP 的参考值,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图片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静姝
投稿 | 503356829@qq.com

参考文献:

1. 张宇辉,张真路,王运红,等. 基层医院心力衰竭临床诊疗中 B 型利钠肽和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16(3): 169-173.

2. 赵东方, 戎殳.B 型利钠肽/末端 B 型利钠肽原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血液净化,2021,20(7):437-440.

3. Wilson S Colucci, MDHorng H Chen, MD et al. Detection of natriuretic peptide in heart failure,UpToDate。

4. Cataliotti A, Malatino LS, Jougasaki M, et al. Circulating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rol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biomarker for ventricular remodeling. Mayo Clin Proc. 2001 Nov;76(11):1111-9.

5. McCullough PA, Duc P, Omland T, McCord J, et 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renal fun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 an analysis from the Breathing Not Properly Multinational Study. Am J Kidney Dis. 2003 Mar;41(3):571-9.

6. Takami Y, Horio T, Iwashima Y, et al.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non-dialysis-dependent CRF. Am J Kidney Dis. 2004 Sep;44(3):420-8.

7. Anwaruddin S, Lloyd-Jones DM, Baggish A, et al.Renal functio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measurement: results from the ProBNP Investigation of Dyspne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RIDE)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2006 Jan 3;47(1):91-7.

(▲▼上下滑动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