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古方就止痛

 谷山居士 2023-03-15 发布于上海


小编导读

名老中医韦献贵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即从事疼痛病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探索,长于诊疗疼痛及疑难病,学验俱丰,享有盛誉,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多次被写进教材。小柴胡汤是“和方之祖”,临床运用范围甚广,韦献贵先生在临床常用小柴胡汤灵活化裁,治疗多种痛证,屡获佳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01
治疗头痛

头为“清阳之腑”,三阳经之总汇。若头痛为热郁肝胆所致,其痛多胀而偏于右侧,或兼发热,脉细弦等。用本方加龙胆草、菊花以清泄透达;目眩甚、脉弦大者,加地龙、珍珠母,以平肝潜阳;若头痛剧烈,胸闷呕恶,加草果、槟榔以辟秽化浊。

曾治郭某,头痛6年余,每于饮酒或情志不舒时发作。此次发作已12日,头痛且胀,右侧尤甚,目眩失眠,头汗涔涔,胸闷欲呕,不思饮食,肢冷畏寒,脉弦细,舌苔薄白。证属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拟和解少阳法。

处方:柴胡12g,黄芩9g,党参12g,半夏9g,当归9g,川芎12g,生姜4片,大枣12枚,炙甘草6g。服药3剂,汗止痛减,唯纳差、畏寒如故。原方加白术12g,服药9剂,诸症悉除

Image

02
治疗三叉神经痛

其痛多呈阵发性烧灼样剧痛,恼怒则发,痛时面红目赤,口苦或兼头痛,舌苔薄黄,脉弦数。此乃肝胆气机郁滞化火,循经上攻于头面所致。于本方减人参,重用黄芩(酒洗),加龙胆草、栀子、地龙、细辛,以泄热平肝,通络止痛。若兼便秘,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如曾治王某,男,58岁。患右侧三叉神经痛8,屡经治疗效果欠佳,每日发作10余次,每次持续约3分钟,呈烧灼样剧痛,在洗脸、吃饭或恼怒时易于发作。此次发作伴心烦、恶心,时吐痰涎,目眩,头沉,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证属少阳热炽,灼津成痰,痰热上攻。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化痰。

处方:柴胡9g,黄芩9g,清半夏12g,川贝母12g,竹茹15g,龙胆草9g,地龙15g,细辛3g,生姜2片,炙甘草6g。服药3剂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上方减龙胆草、细辛,加当归、川芎,继服12剂而诸症消失

03
治疗咽喉痛

手、足少阳经皆循行咽喉,故《伤寒论》把“咽干”作为少阳病三大主症之一。少阳胆火上炎,咽喉首当其冲,而致红肿疼痛、发热口苦等症。用本方减参、姜,加金银花、桔梗、射干、天花粉,以清热养阴利咽。

曾治一李姓男孩,三天前不慎感寒,发热恶寒,无汗,全身酸楚不适,咽喉肿痛,经治疗汗出而热势大减,但咽痛未除,伴咽干欲饮,口苦,低热,时有恶寒,咽部充血,舌边尖略红,苔薄白,脉弦稍数。证属热郁少阳,津液被灼,治宜和解清热,养阴利咽。

处方:柴胡9g,黄芩9g,半夏9g,射干9g,天花粉15g,栀子6g,炙甘草3g,大枣10枚。共服5剂而愈

04
治疗胃脘痛

热郁少阳,化火犯胃,胆胃热实,气机不利,则痛而嘈杂痞满,脉多弦数。用本方合左金丸,以辛开苦降,泻火止痛;伍金铃子、谷芽、麦芽,以疏肝理气,醒胃消谷。

如曾治陈某,男,44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三年,经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近因情志刺激,胃脘疼痛复发,痛势急迫,伴灼热感,反酸嘈杂,时时欲呕,口苦而干,不欲饮食,小便黄,大便干,脉弦数,舌苔薄白微黄。证属肝胆郁滞,化火犯胃,肝胃不和。治宜泄热和胃。

处方:柴胡12g,黄芩12g,清半夏9g,黄连9g,吴茱萸1.5g,金铃子9g,延胡索9g,佛手9g,生谷、麦芽各30g,煅瓦楞子18g,炙甘草6g。服药5剂,疼痛、吐酸均减,食欲增加。此后以上方为散,共服月余而安。

Image

05
治疗腹痛

邪客少阳,每因脾胃气弱,而易致邪陷脾络,络脉不畅,气血不和,则腹中拘急挛痛。宜首用小建中汤益气健中,继以小柴胡汤重用党参加白术,和解与健脾并用,以扶正达邪。腹又为足少阳之脉所循之处,若邪客少阳之络,则枢机不利,气血阻滞而致腹痛。可于方中加白芍以缓急止痛;腹痛拒按,口渴便秘者,本方减人参之补,加芒硝之泻,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

如曾治张某,男,68岁。体质素弱,腹部胀痛6日,大便2日未行,经用润下、行气诸法不应。自述手足心热,傍晚尤甚,时有心烦,恶心,食欲欠佳,舌苔薄黄,脉沉弦有力、微数。此乃少阳邪热未解,阳明燥热已成,治宜和解清热,咸寒润下。

处方:柴胡12g,黄芩9g,芒硝18g(冲服),枳实9g,清半夏6g,党参6g,生姜2片,大枣10枚。共服3剂而愈

06
治疗淋痛

三焦决渎失司,水道不利,水蓄化热,湿热蕴蒸于膀胱,则小便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兼口苦咽干,寒热往来,心烦喜呕等。用本方加滑石、木通、瞿麦,以和解清热通淋,使湿热化而水道畅,其痛自愈。

如曾治李某,女,27岁。妊娠7个月。3天前出现尿黄、尿频,继之小便涩痛,痛引腰部,小腹坠胀,寒热往来,时有心烦,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湿热蕴蒸,治宜和解清热通淋。

处方:柴胡9g,黄芩12g,清半夏6g,木通6g,滑石30g(包煎),瞿麦12g,大枣10枚,炙甘草6g。共服6剂而愈

上述说明,小柴胡汤治疗痛证属实、属热者居多。以病程较长、往来寒热、口苦心烦、默默不欲饮食为辨证之纲。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疏泄失职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必以小柴胡汤“和”之。方中柴胡、黄芩合用,既能升散透达,又能疏利清泄;半夏、生姜合用则能升能降,调理气机;党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诸药共奏和解疏利、扶正祛邪之功,而收“止痛”之效

本书是对名老中医韦献贵先生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较为系统的总结。书中突出以下四大特色。

1.学术求实,熔古铸今:通过对《黄帝内经》论“厥”的辨析、《金匮要略》运用半夏的规律、桂枝汤治疗疼痛要略、《阴证略例》辨治阴证的特色、气学理论与临床的探究,阐明了中医学术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体现了韦献贵先生深厚的理论造诣。

2.学术思想,特色鲜明: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诊疗的疼痛学术框架,形成了系统学说,内容曲尽其详;辨治疑难病的学术思想以疑难病辨证论治纲要为基础,包括“辨证六步,次第井然”“论治法则,纲举目张”。从“和中”论治疑难病的学术思想说明,由于疑难病的脾胃功能多已受伤,因此治疗疑难病,应重视从调和脾胃之“和中”入手。

3.医案完整,见解深邃:所选案例典型、记录完整、内容翔实、疗效可靠。按语对病证的分析注重引用经典理论,或融会有关医家的认识,而征有所验,赋有新意。

4.创制新方,疗效独特:所拟定之方,不拘经方、时方,择善而从。创制新方,配伍精当,力求简、便、验、廉,疗效可靠。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