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故事:街头的老虎灶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含山城乡老虎灶水火炉
 黄茂金

过去含山县城及乡镇每条街上都有一两家老虎灶水火炉。人们清晨起来,到老虎灶水火炉边排队买水。沸腾的开水,水蒸气冲入灶台,弥漫街心,则是街头一景。


老虎灶离地面一米左右,灶台安装四个铁水罐,木头盖子盖着。每个罐子直径35厘米,高约为80厘米,它们共一个火膛。火炉以砻糠、木屑作燃料,后改为烧煤炭。水火膛后侧是两口大锅,每口大锅上都有一个大焖子嵌在锅上,焖子是由木板箍成的,直径约120厘米,高约100厘米,这是专供焐水的。再后面是一个烟囟,一直通到屋顶,似老虎尾巴。它的灶门像老虎的血盆大口,两口锅像老虎的眼睛,整个灶是老虎的身子,所以人们叫它“老虎灶”。

开水火炉的人家,屋子前后距离较长,后面堆着砻糠、煤炭,还安放几口七箩缸,用以存放冷水。冷水有自家从临近河里挑的,也有雇小工挑的,还有用木制的装水车子拉送到烧火炉人家的。


水火炉一年四季不避寒暑,逢年过节也不关门休假。每天三更,老板雇用的伙计就要起床,打开炉子烧水,不然清晨供水就来不及。解放初期卖水,是一分钱一木制端子。一端子能装一瓶开水。一角钱十三瓶开水。每次打开水,就放下一个木制水筹子。一天只须一角钱,一大家子所需的热水、开水都够了。也有人是提着茶壶来的,也有人家提着量子(小水桶)打点热水回家洗衣服,洗澡的,这时例外地供应没有煮开的水。有的老虎灶人家,还在院子里增设了盆浴,供作业工人或过路客洗澡。在这里洗澡比澡堂便宜得多。


70年代初,我在乡镇教书。每天早起,我拎着两个水瓶到水火炉冲开水,总见一位老者常搭着一块湿漉漉的毛巾,不时掀盖察看,见有人买水了,他拿起端子,笑嘻嘻地说:“慢”、“稍等”、“当心”。街坊邻居夸他是好人,都到他家冲水。小孩亲昵叫“谢爷爷”,年轻人呼他“谢伯”。我熟悉谢伯,解放前是农民,解放后当过生产队长、大队干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谢伯以开水炉卖水为生。这是个体力劳动,每天要到离他家300米的得胜河里挑水,20来担,还要翻过高高的堤埂,每天来回行程20里路程,真够累的。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炉、燃气灶、电水壶代替了水火炉,全县各乡镇的水火炉陆续停业。如今只有运漕和陶厂两镇还能见到1-2家老虎灶水火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