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话剧《戏悟》探索话剧舞台独特的“化戏曲”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3-15 发布于北京

初看只知戏中事,

再看已是戏中人。

风雷京剧团原创京话剧《戏悟》,

于今晚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再度上演。

面具下的真假,

戏楼中的秘辛,

善恶千回万转,荡气回肠......

图片
图片

近些年由风雷京剧团演出的梨园三部曲《网子》《缂丝箭衣》《角儿》好评如潮。三部戏均取材于梨园故事,京味儿十足,主要人物和场景也均选在氍毹后台,关注人物命运,写梨园弟子的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贪嗔痴、失荣乐,情节曲折,洞悉人性,结局均有一抹苍凉怅惘的余韵。

话剧《戏悟》是风雷京剧团带来的新创剧目。这部新作充分借鉴梨园三部曲的成功经验,选择带有传奇性的故事,塑造独特鲜活的人物。这一次,他们选择以禁毒警察为主人公,奉献了一出悬念丛生、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图片

主人公大成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禁毒警察,妻子因车祸意外离世后,他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每每发作,他眼中的世界就变成了戏曲舞台,身旁的人全部变成戏曲人物。这样的设定,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得到别具一格的外化,将舞台上随时出现的戏曲人物变得合情合理且富有诗意。正义感十足的年轻警察徒弟、城府颇深的戏园子经理、忠奸难辨的小混混、身体孱弱需要关爱的女儿、看似正直热情的医生、身份成谜的神秘人“钟馗”……所有人物都带着各自的心事和秘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这样展开了。

图片

剧中处处隐藏着戏曲密码,所有的情节推进都和戏曲人物故事息息相关,主人公也有各自的戏曲人物心像。但主创显然对剧目选择和分寸感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如果把戏曲元素当成情节,不加深究,并不影响理解剧情。但如果观众对戏曲比较了解,那么看戏时的感悟和赞叹会成倍增长。

全剧一开始,大成警官在戏园子看戏,剧目正是取材自公案小说《彭公案》的《剑锋山》。这出戏写的是义士锄奸平盗、打击黑恶势力,暗中呼应以大成警官为代表的禁毒警察缉毒寻凶、弘扬正气之举。而结尾,大成警官在戏园子演出《汉津口》时抓住大毒枭,也呼应了台上长坂坡赵云单枪匹马救阿斗、张飞当阳桥吓退曹军、诸葛亮搬兵救刘备脱险的剧情。破解毒贩见面时间和藏毒地点的关键密码,都藏在剧目、唱词之中。满满的戏曲元素并没有让观众感到困惑,究其原因,无非是主创做到了“化戏曲”。

图片

众所周知,焦菊隐先生早在1943年执导郭沫若创作的话剧《虎符》时,就开始了话剧民族化的探索——在话剧舞台上使用大量戏曲元素,让演员走台步、跑圆场,还要配合锣鼓点。这样的尝试让演员叫苦不迭。随后,焦先生在执导《蔡文姬》时,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由戏曲化向“化戏曲”转变,把握戏曲的美学精神,提取戏曲以少胜多、虚实结合等艺术特点,用寥寥数名演员转圈的调度表现出百姓逃难、流离失所的悲惨和慌乱,那段曹操、曹丕、周近的“三人转”调度,更是一言不发就表现出三个人物各自的心境和思想转变过程。

图片

全剧最为惊艳的是第四幕。舞台上难以展现的车流、飙车、下雨等场景,用飘飞的飞虎旗、趟马和天女散花做替代……大成警官身边的乘客则是扮上的关羽、白素贞,司机是窦尔墩。道具的巧用,调度行云流水,配合着锣鼓点,浓艳的色彩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如此奇妙的场景,相信许多没有看过京剧的观众会因此产生走进戏园子听一出儿的愿景。

图片

风雷京剧团在话剧舞台的实践中,慢慢完成了追求形似向追求神似的转变,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化戏曲”方法,最大程度扬长避短,用精彩的故事打下戏保人的基础,让唱念做打成为戏曲演员的护甲,再用虚实结合让舞台变得色彩斑斓,以虚带实,继而以虚代实。这种对话剧民族化和“化戏曲”的积极探索,使《戏悟》成为了向这个领域深度研究的经典案例。

图片

文字:王甦

编辑:文珊

美编:张琳琳

排版:甄文清

图片提供:风雷京剧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