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之所以出现残疾化倾向,是因为“魔”多而知“道”的少

 衆妙之門 2023-03-16 发布于陕西

他的“残疾文化说”令人耳目一新

2018年,作为报道人员,我全程参加了中国道医技术大会,认识了海内外很多道文化界人士,大会顾问姜先生就是会前认识的,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们这些人都是跟“魔”打交道的,中国文化之所以出现残疾化倾向,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少,而各种'魔’不断出现!”

这句话我记在了笔记本上,事后我们进行了几个晚上的长聊,我们的忘年之交从此建立。

文章图片1

作者是唯一一个抱着笔记本的与会人员

在几天的交往中,我们一起吃住闲聊,听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见闻,从他和他的学生那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

后来我们的关系快速升温,我对老师傅的崇拜与日俱增,而老先生对我的期望也很高。但是我所接受的任务却很少能满足他的愿望。他要我帮忙整理他几十年来积攒的文集、档案、偏方、秘箓,并希望我在卫健委“十三五”规划课题组方面有所作为,等等,但我除了抽空帮他做一些建档立卷和论文整理工作之外,并没有他希望的那样有大的作为。

文章图片2

这不光是时间的限制问题,更主要的是他的涉及面太广,太杂,进入他的界面实属不易,所以他会经常说我“只知道小道小术,走不出残疾文化的阴影”。

“残疾文化”就是抱残守缺思想造成的对传统文化整体性割裂

所谓残疾文化,就是文化的整体被肢解、被割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源于道,因为阴阳激荡才形成了和谐自然状态。你总不能自以为你的理解、你的做法才是基于道的,而别人都是“不道”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失为哪一个物种、哪一种文化而存在的。

文章图片3

老先生说: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偏见和动摇,那些先入为主的抱残守缺,个人信仰的固步自封,那些门户之见的不相与谋,偏执偏见的自以为是,还有缺乏精专的生拉硬扯等等,都是残疾文化的特征。根源在于信息化、碎片化、实用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知半解。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自视、自见、自伐、自矜,会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永远见不到大道。

为何会固步自封?因为有“心锚”,意识半径就被局限在了心锚的周边,还以为能“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与天地精神往来,那不是睁眼说瞎话,贻笑大方吗?

文章图片4

凤翥龙翔,风嘶虫鸣,山高水长,人杰地灵,大自然造就了万物,它们就有存在的原因。但人类是万物中的另类,活在物欲的世界,不仅侵害其它物种,还要侵犯同类,结果呢?温室效应,冰山消融,天变暗,地掏空,水污染,空气变质,生物多样性骤减……

人类破坏了和谐自然,打破了整个生态平衡,就要承担恶果,老子说“其事好还”,不是吗?

因为“自贵而相贱”,都说自己是才是真理,于是三教争名,九流趋利。

文章图片5

佛儒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我们说道家最真实,和尚说佛家最真确,儒生说儒家最真诚,总之不离一个“真”字。

为什么佛学在它的祖国古印度消失了,反而能在中国扎根?为什么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不能相互融合?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博大包容性,如同大海;同时佛教入乡随俗,主动适应本土文化的嫁接、改造、兼容,如同流入中国文化的大海,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佛儒道三大支柱。

文章图片6

然而,纵观当下学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人为割裂文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好像不捎带着贬损一下别家学说,都不是本家文化。

所以任何强调自己一家一派的观念,都属于残疾文化,都是对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戕害。

现在的传统文化常常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各立门户,互相掣肘,所以庄子批评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道术将为天下裂。为天下裂的道术,就是残疾文化。

文章图片7

为什么说修道的人一生都要跟魔打交道?

“万物负阴而抱阳”,有仙则有魔。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道人修行意在洞彻万物阴阳属性,抱朴守一,少私寡欲,在万千变化中保持住自己的真常之体不变。以静心而制万缘,贪心动,则前功弃。

钟离权十试吕洞宾,试的就是道心与定力,面对魔王考验,能够澄心去欲,自然能识破迷障,领悟到破障的心和术。

对于修道者来说,修道的过程就是斗魔的过程,明白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你就明白了修道就是降魔的道理。古今修道的那么多,成道的有几个?你修的层次越高,你遇到的魔障就越大,老子告诉侯王说: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文章图片8

你么认为的侯王的治国之道,对于修者来说就是治身之道。侯王不自我表现,才能明察天下。修者不能驱魔静心,一样不能明道;侯王不自以为是就能彰显民心,修者魔性在身,自命不凡,一样身心不能获得自由;侯王不居功自傲,人们就会记住他的功绩,修者公德心重,不会有功德;侯王处下所不争就能承担重任,修者争心不息,则得不到众生的拥护。

修道的过程就是驱魔的过程,心魔无非名利二字,所谓高道大德,修的也就是““存道去魔”。也就是老子三次提到的“去彼取此”:为腹不为目、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以及“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如此才能与大道的素朴合而为一。

文章图片9

就是说,修的是“为腹”、“处其厚实”、“自知自爱”,这属于“道”的内容。所谓“魔”就是“为目”、“居其薄”、“自见自贵”。

作为一个老修者,先生的“凡真修道者,都是与魔鬼打交道”的说法,我很赞成。因为修道就是每时每刻都在跟名利的贪念“心魔”作斗争。

只是,作为一个世俗者,我总是不在先生说的那条“道”上,论“修”,何其难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