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108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3-17 发布于陕西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伤寒论》.第108条)。

作者:蒋远东

本条文讲了一个太阳伤寒的转属过程和脉诊并治的结果,其中的伤寒、腹满谵语是太阳伤寒因转属阳明的一个过程。腹满在《阳明病全篇》中是热满;在《太阴病全篇》是寒满。第249条讲:伤寒吐后,腹脏满者,与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用的是大黄、芒硝、甘草。大黄、芒硝是下热的药,由此可见,阳明腹满是热满。第273条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由此可见,太阴腹满是寒满。本条讲的这个腹满当是寒满,是太阳伤寒的寒邪从足太阳膀胱经进入三阴后转入三阳的,其满是太阳伤寒的寒邪入于足太阴脾经而引起的太阴腹满。因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脾越寒胃越热,故发谵语;谵语是阳明病详见《阳明病全篇》。

脉法是古中医中最晦涩的东西,各门各派有各门各派的讲法,多为口传心授之术也,标准是没有准的。《三因极-病证方论》讲:左手寸脉主心与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肾与膀胱;右手的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主脾胃,尺脉主三焦与心包络。《鉴.平脉法》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又云: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迟为在脏,数为在腑;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这其中有个注解讲:寸口,通指三部言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寸口脉是寸关尺三部脉的统称。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书上提到寸口脉与人迎脉,试问本条讲的寸口脉浮而紧是左右手的寸脉浮而紧,还是左右手的寸关尺的脉都浮而紧呢?如果依照《平脉法》中所讲的就很难分辨清楚;如果依照《三因极-病证方论》讲的,本条的寸口脉浮而紧当是左手三部脉比右手三部脉更浮紧,此即为肝乘脾也。因为,肝脉在左。由此可见,有些书上所谓的人迎气口在手,究竟人迎在左手还是寸口在左手其依据就在于此。从《三因极-病证方论》可见,人迎迎的是气,肺主气,肺脉在右,右手即是人迎脉;左手脉即是寸口脉。本条讲的寸口脉浮而紧当是左手的肝脉比右手的脾脉浮而紧。

《易经》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是大自然的一个法则。古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当克脾土,本条文并没有说肝木当克脾土,而是用了一个乘字来表示肝是乘伤寒的寒邪入里化热后克了脾土的,是肝仗邪热之势克了脾土的,即为乘。乘有被操纵的意思在里面,所以本条文把肝木乘脾土叫纵。肝在这里就像一个门轴一样当邪盛的时候,肝木就会引邪入里,随风而舞。因为,肝木也主风。当邪衰的时候,肝木就会随正气拒邪气于体外就像门轴一样随门而合。

如果说本条的寸口脉浮而紧是左手肝脉弦大的势头已经淹没了寸脉和尺脉了,右手的脉也有弦的意思在里面,即是为肝乘脾。那么《辨脉法》讲的: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本条讲的肝乘脾就是肝脉比脾脉大,左右手的脉都显弦。这个弦脉在本条用的是浮而紧的脉在代替,与太阳伤寒的脉阴阳俱紧只是一字之差,太阳伤寒的脉是浮紧,本条的肝木克脾土的脉是浮而紧。《三因极-病证方论》讲:左手的尺脉主肾、主膀胱,太阳伤寒的脉阴阳俱紧当是左手的寸脉与尺脉都浮紧,乃至于右手的脉也浮紧;本条的寸口脉浮而紧是左手脉弦紧,乃至于右手的脉也弦紧也,故须祥辨。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拇指的大敦穴沿大小腿内侧上行,过期门而入肝脏。由此可见,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入肝脏的最后一个穴位,在胸膈横线与乳头垂直相交的下两指处,也是邪气进入脏的最后一个穴位。《阳明病全篇》第216条讲: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由此可见,期门穴是邪气出入与肝脏的一个重要通道,刺期门穴是阻止邪气出入于肝脏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是泻其实也。

本【注】讲:伤寒脉浮紧,太阳表寒证也。腹满谵语太阴、阳明里热也,欲从太阳而发汗则有太阴、阳明之里;欲从太阴、阳明而下之,又有太阳之表,主治疗诚为两难,故不药而刺期门也。如果太阳病表不解,太阴腹满痛,可与桂枝加大黄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