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金纳的人格观

 星晨炼 2023-03-18 发布于浙江


|
关于人格的问题,
斯金纳认为
【人格】的基本概念既不确切,又容易误导人。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
无论是一只老鼠、一只鸽子还是一个人,
其行为不过是对外界刺激的习得反应而已。

而【人格】
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
而形成的、惯常的、独特的行为方式
以及这些方式的组合。

他拒不接受那些【决定和指导行为的人格或自我概念】,
并批评指出,
假定某种类似精神的东西存在于人体内使人运动
是泛灵论的遗迹。

他认为
【对人格的研究】
应该是对【个体的特殊学习经历】和【独特遗传背景】的系统考察。

或者说,
【人格研究】
就是去发现【有机体的行为】与【行为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
|
一、人格研究的途径
斯金纳选择从
【个体所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人格的发展与改变。

他认为,
尽管弗洛伊德等人的阶段理论在【预测人格变化时有一定的价值】,
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对事件的控制或操纵】,
而后者正是行为科学的关键所在。

在斯金纳看来,
科学的最基本目的是【对事件的控制和预测】,
而阶段理论却是【描述性】的。

要想解释儿童行为的原因,
【描述性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去【控制和操纵那些对儿童游戏行为有影响的事件】。

基于此,
斯金纳主张【从学习角度】研究人格,
【学习】
使人获得各种行为,
使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生存。

个体要学会辨别
在哪些刺激或情境下,行为会得到【强化】。
在哪些刺激或情境下,同样的行为得不到强化,
因为【习得行为】被认为处于【刺激控制之下】。

例如,
有的孩子学会了【在公共场合哭闹】,
因为在这种场合,【母亲总会来安慰她,满足她的要求】。

相反,
如果在家里,
母亲对此类哭闹行为,或许根本不予理睬。

通过强化,
儿童逐渐明白【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

行为塑造的过程,
也就是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的过程。
|
二、关于人格评估
斯金纳没有采用其他理论家所偏爱的典型评估技术,
在他的理论中,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或【投射技术】等
完全没有容身之地。

他并没有直接涉及【人格】,
实际上他对【人格评估】也不感兴趣,
但他【对行为】进行了评估。

在应用行为矫正技术时,
首先必须对【特定的行为】进行评估,
既包括【理想行为】,也包括【非理想行为】。

接下来,
对于作为【强化物】
以及可以被用来【改变行为】的【环境因素】,
都必须进行评估。

没有这些事前的评估,
便无法对行为进行适当矫正。

斯金纳评估行为的方法被称为【机能分析】,
它涉及行为的三个方面:
1、行为的频率;
2、行为发生的情境;
3、与行为相关的强化物。

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评估,
才有可能制定并执行一项行为的矫正计划。
|
三、与弗洛伊德的区别
在弗洛伊德看来,
【惩罚】使个体【对受到惩罚的行为所造成的刺激感】感到厌恶,
结果【任何能减轻或消除这种刺激的行为】
便立即受到正强化。

所以,
【压抑】仅仅是这样一个事实,
【受到惩罚的行为】令人厌恶,
人们采取【不介入】或【眼不见为净】的策略,
躲避【条件化的厌恶刺激】。

斯金纳对【升华】的解释是,
如果行为的两种方式都能给人带来满足,
但其中仅一种方式会受到【惩罚】,
那么另一种方式则更可能发生。

而弗洛伊德将【升华】看作是
本能能量的释放,
尤其是【性本能冲动】和【社会赞许活动】的结合。

关于【转换】,
弗洛伊德认为
是将【一种无意识冲动】转变为
【一种象征性等价的躯体症状】。

【心理事件】可以使躯体致病,
如【内部指向的愤怒】会导致【溃疡病】。

可是按照斯金纳的说法,
【感到愤怒】只是一个
认为与【溃疡病】有医学联系的条件,
两者都是由复杂的【社会情境】引起的。

这些情境
可能是【可恶的上司】
【百般挑剔的妻子】
【行为粗暴的丈夫】
【哭哭啼啼的孩子】
【薄情女】【负心郎】等等。
|
虽然斯金纳的理论体系
以强大的实证研究做支持,
但也因其决定论的观点,
实验情境的简单化,
只关注行为频率而对行为本身缺乏关注,
以及没有考虑【人与老鼠、鸽子不同的独特品质】
而饱受批评。

尽管采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技术进行行为矫正
依然非常流行,
但【行为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依然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