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肝:一组补肝血的穴位,帮你抹除黑眼圈

 冯名雨艾灸 2023-03-18 发布于河南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之前我的妻子在去年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换上了严重的失眠症。

不仅一直睡不好觉,并且脱发,黑眼圈和痘痘特别的严重。

上次经过艾灸,失眠基本上没有了,但是黑眼圈一直没有消退,想问下这个情况该怎么艾灸?

黑眼圈对于经常处于熬夜加班,刷手机的朋友来讲,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黑眼圈问题,我们在调治的时,「从肝肾入手」居多。

大家可以先对着镜子看看自己黑眼圈的颜色,是偏青色还是偏黑色。

「青色入肝」,「黑色入肾」。所以,黑眼圈偏黑色的多半肾亏,黑眼圈偏青色的肝血亏虚居多。

搞清楚黑眼圈颜色的偏向之后,从局部活血化瘀入肾,再加上调理肝肾的穴位,基本上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效果。

重点的穴位,推荐:

肝俞穴,肾俞穴,血海穴,太冲穴。

(戳上图,可进店)

1


活血化瘀

■.眼睛局部的皮肤是很薄的,身体稍微有点积水或者淤血沉积,非常容易表现在眼部周围。

比如昨天晚上喝水喝多了,第二天睡醒后发现眼睛水肿,就是因为眼部稍微积水,就会非常明显。

黑眼圈也是一样的,说明眼睛周围气血流速慢,眼部周围的垃圾毒素和淤血,沉积在这里形成了黑眼圈。

所以,解决黑眼圈第一步就是:促进眼周气血运行。

推荐艾灸:眼部周围穴位。

你的黑眼圈在哪儿,你就艾灸哪里即可。注意温度和时间,不太烫伤就好。

也可以借助眼部的艾灸器,直接往眼睛上一戴,自己躺在床上,等待一个艾柱燃烧完成,眼部暖暖的,此时眼睛周围的经络遇热扩张,有助于毒素和淤血外排。

■.眼部艾灸可以看做治标,想要彻底解决淤血在眼睛周围的沉积,必须从「活血化瘀」入手。

血海穴,作为「血液的海洋」,既能促进血液的再生,也能促进淤血的外排。

去年,就有一个患者,大腿有一个淤青好几个月了一直不见消除。

之后,手持石磨艾条重点艾灸了患处和血海穴,半个月后淤青就逐步没有了。

可见血海穴化解淤血的效果很强。

「血海穴」:屈膝90度,膝盖骨内侧上2寸。

■.淤血被消除了,我们深究一步,淤血为什么会产生呢?

淤血多半和气不足,气不畅有关。

因为血液在身体中运行,肯定有一个力量推动血液运行,这个力量,中医认为是:「气」。

气不足,或者气在体内运行不畅,都会导致淤血产生。

因为我们生活饮食比较好,气不足的几率较少,多数都是因为工作,生活,学习压力大,气不畅导致的可能性较高。

推荐艾灸: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而「肝主疏泄」,可以疏调身体之中的气。气的运行通畅了,血液自然就畅通了。

「太冲穴」:足背,沿第1、第2 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可感有一凹陷处即是。

2


调补肝肾

■.肝俞穴和肾俞穴,是肝肾的背俞穴。

背俞穴,就是各个脏器的经气在背部输入的位置。

简单的讲,用背俞穴可以解决脏器的「虚症」和「寒症」。

寒症就是冷,虚症就是不足。

比如「肝主藏血」,肝血不足,对于筋的滋养不够,容易导致手脚屈伸不利,手伸出去了但是缩不回来;指甲太脆,容易断裂;

「肝开窍于目」,肝血对眼睛滋养不够,眼睛容易迎风流泪或者迎光流泪;

都是肝血虚导致的诸多问题,此类情况都能用肝的背俞穴,也就是肝俞穴来调理。

再比如「肾主藏精」,「腰为肾之府」,肾里面的精华不足,容易腰膝酸软;

「肾开窍于耳」,肾精对于耳朵的滋养不够,容易耳鸣,典型的表现是耳鸣的声音小,像是蚊虫哼哼一样;

「脑为髓之海」,肾精转化为髓,所以,肾精亏虚容易导致大脑的记忆力下降。

诸多的肾虚问题,都能用肾俞穴来调补。

所以,肝俞穴和肾俞穴,就是调补肝肾的不足,避免眼圈发青或者发黑。

「肝俞穴」: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肚脐正后方,旁开1.5寸。

■.上述的这个患者,我是在今年1月末收到他的反馈,黑眼圈已经变淡了,眼圈发黑看不出了,就是还有点发青

白天她用的是眼部艾灸罐,晚上睡前蒸汽眼贴贴敷眼部,穴位是艾灸两天休息一天,持续艾灸了半年多,以上的情况大家作为参考。毕竟解决黑眼圈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