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王室在衰败以后,为什么无法重新振兴,成为强国?

 where5 2023-03-20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简单来说:

周王室的体量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前期的阶段极度缩水,至春秋中期又被晋国从北(晋南阳)、东(成皋)、西(桃林塞)、南(陆浑戎)四个方向包夹,已然失去了复强的空间。

图片

图为春秋中期周王室内晋包围的大致局势,不过图中并未对晋据成皋有所体现。

特别需要澄清一点:

有一些朋友习惯上会将周王室和诸侯、诸监、采邑对立化,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一些诸侯、诸监、采邑原本就是周王室之王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的失势或分离也必然会导致周王室体量上的削减。

在国人暴动之后,周王室虽经历了“共和干王位”和“诸侯复宗周”的折腾,其对宗周、成周诸邑的统治力自然有所下降,但周王室在宣王朝依旧能够集结大军进行征伐,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方叔涖止,其车三千。

兵力多达3,000乘。

幽王朝末期,王室陷入内战长达20年,直至平王一派取得了胜利,王室东迁于雒邑(或在内战期间就已东迁,见《竹书》),宗周就此丧失——尽管如此,王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依旧保持有相对较为可观的体量及一定对外征伐的能力,比如介入晋国内战的军事行动。

就周王室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前期尚有一定实力的原因,直接因素主要有三:

一为西虢国的拱卫作用,西虢公一系自西周后期以来一直为朝中最为显赫的重臣,西虢国的军事力量自然会对朝廷有所支持;

二为秦大夫的栋梁作用,在宣王朝(或厉王朝末),西虢公因种种原因而将西虢迁至陕邑一带,在原驻地仅保留有一个小虢,周廷遂令秦大夫处理宗周西部的诸戎事务,秦人就此长期与诸戎交战以解决周室之西患;

三为郑伯的客观作用,郑伯受封于宣王朝,始封地位于宗周西部还是东部有争议,不过其很快就“溜号”到了成周的东虢、郐国一带,约在西周与春秋交界期开始大肆兼并成周诸邑,就此在成周坐大,而在周王室东迁后郑国自然成为了王室所仰仗的重要力量。

图片

图为平王东迁的大致形势。

至于周王室到春秋中前期彻底失势的原因,也就十分清晰了:

首先,在双王对峙期间,王室对宗周、成周的统治力自然会进一步下降,王室的上层建筑原本就已出现动摇;

其后,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对秦伯授予宗周一带的征伐之权(应为承认既成事实),秦国由此明确脱离出周王室的组成部分,王室的一根柱石被砍断;

再其后,周王室与在东方最为仰仗的郑伯决裂,郑国由此明确脱离出周王室的组织部分,王室的另一根柱石被砍断;

到最后,周王室所依仗的唯有位于三门峡一带的西虢国,而在西虢国被晋人消灭以后,王室所依仗的力量已全部丧失,也就再无力回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

卫国的过早崩盘。

卫国,本为成周北部的诸监,在春秋中前期就被戎人击溃,其残余势力在以齐国为首的诸侯协助下东迁复国。

而成周大抵分为三部分:

西部为洛阳盆地,其范围较小,即周廷的所在地,被王室牢牢控制;

南部为黄河以南的中原平原,其范围较大,郑国正是在这一区域坐大;

北部为黄河以北的中原平原,其范围较之南部略小,诸邑尚处于王室的统治下。

其中:

北部地区与卫国的原驻地关联紧密,在卫国被戎人击溃后,这一地区自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动荡。

图片

图中可见,卫国对黄河北岸成周诸邑的屏护作用。

在之后的王子带之乱中,原本就不甚稳定的成周北部自然会陷入进一步的动荡中,致使王室将上述地区(有被迫成分地)赐予晋国,是为晋南阳。

由此一来,王室在洛阳盆地在最后一片较大的领地也就此丧失,孟津、成皋的通道被卡死,南部又有晋人迁来的陆浑戎卡住,结局也必然成为了霸主的玩物。

至战国前期,恰逢晋国解体,周王室似乎摆脱晋人的纠缠,并尝试引入秦伯的力量(献、孝两朝交界期),但最终不敌晋人的手段,王室在小小的洛阳盆地内有被一分为二,彻底掐灭了扑腾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