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课堂--麻黄汤

 茂林之家 2023-03-20 发布于湖南

一、麻黄汤正局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主证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共八症。身疼者,非神经痛,寒束也;骨节痛者,是寒湿入骨节也;喘是肺气闭塞也。古云:“中风表虚有汗用桂枝,伤寒表实无汗用麻黄。”方中桂枝为臣,调和营卫,强心通气,令毛孔开,汗乃出也。麻黄即泄卫气,解表发汗,为君。杏仁为佐,宣肺,因肺气不降故病,以杏仁宣泄之。故肺气虚者不可用之。杏仁可兴奋呼吸中枢,扩张气管,润大肠,润肺下气。肺与大肠为表里,肺燥则喘咳,气上顶则咳、咽痒。紫苏子可治咽痒,以诸子皆降故。杏仁亦然。肺虚之人不可多用,如肺痨等。无杏仁用郁李仁、桃仁可代之。甘草为使,引药出表。麻黄不温经,但强心、补肾、定喘、发汗、止痛,加桂枝则温经,加杏仁方可宣肺。若但用麻黄则肺气肿、气管扩张矣。

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若发热恶寒,是表未解,用辛凉发散剂解表。如桑叶、菊花、荆芥、薄荷等,荆芥亦是辛凉(峨眉临济医学观点)。若表已解,但热不寒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主张同于阳明伤寒。表未解者,用麻杏石甘汤。若表已解,不可复汗,应清之。辛凉解表还可用栀子豉汤。

表虚者,即卫气虚,表实者即卫气实。卫气虚者,以桂枝汤敛之;实者,以麻黄汤发之。

“阳明为热越,法当多汗”,不汗为死证。因无汗毛窍不开,热度难退。

若高热不退者,可加佩兰2g、薄荷2g。佩兰辛凉发散,可清肌肤之热,不在卫,不在血者。然不可多用之。紫苏叶亦然。

二、麻黄汤证变局

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十日以去”者,以六日为一阶段,“七日传经”之义也。六日中病仍在太阳,七日乃传也。故此时仍有表证。“嗜卧”者,心衰可见,但欲寐,脉弦细 ,为心气虚,或脾气虚、脾为湿困。是心阳不足或脾阳不足。后者宜越婢加术汤等清热除湿。若脉沉细者,血不足,或血管不通畅,心脏无力也,为心阳虚之义。

脉沉洪滑微迟。“胸满胁痛”者,肋下为胁,即胸胁苦满,肋间痛也,此少阳病之主症。少阳主证: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往来寒热或低烧,嘿嘿即冷寂无情义,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伤寒论》云:“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中,若脉浮细,与小柴胡汤;但浮者,与麻黄汤。外证已解,无少阳证,而脉仍浮,可再与麻黄汤发散之,此兴阳补阳之义。以发散就是兴阳也,如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半夏、炙甘草、羌活、独活、防风、白芍、陈皮、白术、茯苓、泽泻、柴胡、黄连)之义。

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目暝”者,不欲开眼也。“衄”者,是热重故。如今之色白体胖之人多甲状腺疾患。白胖之人,组织疏松,打之痛剧,针则易出青紫。此类人儿女好、夫妻好,有憨福。儿女亦皆白胖,但读书需努力。文科较好,数理一般。

小儿白胖则多属先天不足,黑瘦则气足。人有“面皙白,如莹玉”,或“黄白净”,而面胖,眼胀涩,头发纯白,润如银丝,喜肉食。因此类人有消食之证“食火风”,体温稍高。睡觉魇语,踢被子等,失眠,梦多,闭目伸手时抖,类扑翼震颤,是为痰多。

胖人多湿,瘦人多痰也。五心烦热亦可见。如是之人,服麻黄汤当衄,然衄后可解其热。如脉紧高血压、中风患者,出血或放血可解也。如委中静脉放血可泻热。蒙古人放血用飞针,其法用缝衣针,尖缠以线,露出数分,刺入肱动脉,松手则飞出,名飞针。钩端螺旋体病,中医称“打谷黄”、“蚕豆黄”,因收稻之时,稻中病原飞起入呼吸道而患。其过程如伤寒,中有一过程流鼻血可愈。蚕豆开花时亦有。其分布由东北至西南。以流血后气脉破,卫气泄也。

甲状腺问题的依据有:1.眼胀,视物模糊,眼角干;2.咽干、咽喉不利似有痰,地图舌,俚俗之语,即阴阳苔,又如黄褐斑称面,粉刺称面皰等,皰音包,疱之繁体;3.甲亢,中医称气瘿,人身上有许多气囊,颈上偶有,故鼓。胖子肚大者,亦是气在其中。甲亢之人脖子粗,越长越胖,此乃阴虚火旺,盛世之人均胖;4.心动过速;5.手足发热;6.眠差梦多。若病而未调,则成甲减,手足凉,面乌黑,智力低,畏寒,眼凸,可服金匮肾气丸。不治则后代不如常人矣。治则为补气、清热,治法:其脉洪大者,应急收敛;脉沉细无力者,应急补之以金匮肾气丸。若过滋阴亦不可,因其气不足。

第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自衄者愈”,如上所述。

第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此中与麻黄汤者,意为破其卫气,令邪气泄,以免脑内出血也。不可多服,服一二次,解则止。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半日许复烦”者,有内热也。

三、麻黄汤禁则

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数者,为内热。心悸者,心前自觉跳动。此证应稍候其自汗。

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若尺脉短,勿发汗,因血亏不能达于下。但当服麻黄汤者,仍应发之。

第88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阴疼者,尿道痛、小便痛也。禹余粮者,石中所夹含铁矿之黄(红)土也。以往宣武公园太湖石假山石缝中可寻得。小便阴疼者,可与八珍汤;有感染者可用甘草梢治之。古人治茎中痛,用甘草。无感染而痛者,是肝急所致,法当甘以缓之,方用人参六一散,即六一散加人参。六一散:甘草,滑石,共研为末,和以白蜜,冷水或灯芯汤调服。此刘河间之作。六一散加朱砂称益元散,清热除湿,热盛再加荷叶,称荷叶益元散,夏日可冲水为茶。治疗夏日汗出尿少而痛者。六一散加青黛为碧玉散,六一散加薄荷为鸡苏散。方中甘草清热强心,滑石利湿。其它玉石、琥珀、汉白玉、大理石等皆同,然而硬;滑石则软,故古人说饵玉者,食滑石也。若在越婢加术汤中加滑石亦甚佳,尤其在夏日暑湿之时。

第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

●贫血者不可汗之,血虚故也。因麻黄为正发汗。如需用,宜加石膏。

第86条: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额者,道家称日月角,即前头角,是太阳、阳明经气。日月角丰满者,是数学头脑,处事冷静,以数学考虑问题。若颞叶发达者,手艺高,善于模仿、模拟。相书云:身在朝廷,志在方外。后头角称青龙角,若痛则用川芎治之 ,因三阴气脉皆挟喉咙,抵舌本。肝经由此上注于目。丹医云:鱼腰处有一小脉,斜上青龙角,再上百会,交督脉于巅顶,肝经之气脉方尽。青龙角是肝经经气。肝经上抵舌本,旁出至目,上至青龙角,交督脉于巅顶。故舌头发硬者,三阴经气不足也;头顶青龙角痛者,肝气大所致。《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云:头角痛,用川芎,血枯亦用,当减量。此即青龙角痛,此等人肝气旺,脾气大,涵养差,说话直。故医学学到高层次,与相法相通,与儒学相通。如小儿高热者,以大承气汤下之。变通者,以绿雪(绿雪由寒水石、滑石、磁石、石膏、玄参、升麻、甘草、青木香、丁香、石菖蒲、玄明粉、硝石、水牛角浓缩粉、青黛、朱砂组成。含水牛角、元明粉等),绛雪(含朱砂、元明粉等),紫雪(含犀角(现已禁用)等),均为下之。若是温病则可;若是伤寒,下之则病内陷,頞中则陷矣。頞在两目间、鼻骨与头骨接缝处,即山根。衄家发汗则如是。

第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此云大痈毒。有患者皮损则成大疮,用三三饮(黄芪、当归、金银花各三两)加灵参丸(威灵仙、苦参)再加解毒药。人体中有2kg寄生物,称灵物。植物中含“仙”字者传统医学认为亦通灵。苦参寒,苦参子又叫鸦胆子,可外用治瘊子。将瘊子挑破,捣碎鸦胆子,涂其上效佳。其中黄芪壮卫气、助收口。三三饮合灵参丸加解毒药,此外科之总方也。金银花解毒,当归泻血,威灵仙软坚,苦参为阳明经药,但多服则伤胃,需少服其剂。

第84条: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淋,中医有三:①梅毒:中药用汞制剂为丹或用金银花加土茯苓,大量煮水常服可渐消之。其横痃,即大腿内侧烂、鱼口、小便流脓等,当用清热除湿,或甘草泡水为茶饮之可有效。②淋病。③砂淋,即小便有砂子;膏淋即乳糜尿;白蛊既小便白浊色,尿中草酸或有机盐多故;血淋即肿瘤、破口等,前列腺肿大、小便提不住者皆是。此中所指乃非性病之淋,血淋不可汗也。

第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白喉治法忌表抉微》中反对用发表之剂治疗白喉,推崇养阴清肺之法,认为白喉不可发汗,否则易死人。此等患者,应与养阴清肺汤,外用玉丹擦之。咽干、咽痛之类,当滋阴可愈。

玉丹方:生白矾、生硼砂(即月石)、牙硝。比例为3:3:1。炼法:将三味置沙锅中,盖严泥封,火上缓缓烧之,令其脱水尽。用白陶砂盆或砂锅无釉者,于小火上烧热。锅红后,先下白矾,次下牙硝,一云先下牙硝,焙后次下白矾,最后下硼砂,以小火缓缓烧之,令热气冒尽,待干成浆糊状时密封,再倒置火上烤干,烧至脱水尽,取下稍冷,复置猛火上烧之使微熔化,敲令脱离锅底而铲下。又法:将三物化成水,在锅中收干,烧去结晶水。干后粉碎成末,加入牛黄、麝香、冰片。普通加冰片即可,冰片有几种:梅片色黄而贵为木本,点眼有痛感;艾片为草本冰片,撒眼上不痛。共研细末。可先砸成粗粒,再用粉碎机打碎。若炼制时不翻烤,以小火熬20~30小时,则此丹极白;翻烤者颜色稍黄。

方解:白矾吸水,可使腐败蛋白凝固,令水澄清;硼砂有渗透之能,可渗透到皮下,因而可治疗皮肤深处疾病;牙硝有腐蚀性,令皮肤稍破,然后药物可以渗入,亦可消炎止痒。硼砂、牙硝亦可杀菌消毒。此方华佗称玉钥匙。千金方中亦有类似者。注意:丹药不可乱用,否则易中毒。如铁剂和各种矾多用则上火。

此方可治各种皮肤病,各种急慢性皮炎,肚脐流水,阴囊流水,湿疹,头面疮疖等,乃至色素斑、卡波基氏肉瘤。卡波基氏肉瘤者,皮下多有疙瘩,非无名肿毒,皮黑,穿破后亦有脓,此类患者应给大量补药,切不可清热,艾滋病类、皮肤癌等,如龟头癌以玉丹撒上。疣、雀斑,或皮肤感染寄生虫,如螨虫、蜱、癣等,亦可治疗。也可治疗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可用肤疾宁剪小块贴之。其有色素斑者,亦肿瘤之类。此皆气亏。中耳炎1~2次,先用棉签吸出脓,以玉丹水洗,再以干玉丹点入。青光眼,白内障等,孙思邈眼科多用此法。治青光眼时应内服药以降眼压。又治眼痒、迎风流泪、红眼、砂眼、眼周之各种皮肤病如麦粒肿等。迎热风流泪用蔓荆子,迎冷风流泪用五味子。玉丹可干涂,亦可化水擦麦粒肿初起,可将玉丹置于毛巾上擦之;成脓者令仰卧,将玉丹置于肿物上一分厚,片时再洗去。近视眼亦可用玉丹外擦,内服参附龙牡汤。

妇女病,阴道滴虫等,以玉丹干撒或化水洗之即可。又翻症,即阴道外翻、肛门外翻,可以玉丹擦之。克山病之翻症亦可治。克山病,类急性胃炎见吐苦水、急性心脏病、羊毛疔、翻症,治愈后即成慢性胃炎、慢性心脏病,最后成大骨节病。

玉丹亦治牙出血,牙痛。咽痛者,以1:20~1:40溶于水中,漱口漱咽,可治咽痛、白喉,亦可以长杆棉签蘸水蘸药扫其喉,则假膜可脱。此白喉开关之要法也。扁桃体发炎不可轻易开刀,若切除则病易入而热不发,成阴证矣。不论舌、咽、鼻,发炎咽痛、扁桃体发炎者,常以玉丹化水漱口,可防止阑尾炎、关节炎、肾炎等病。发炎时扁桃体肿出者,服小青龙汤加玄参、麦冬、甘草、桔梗,外用玉丹点之令收,或鼻窦炎、鼻炎者,亦可扫之而愈。鼻窦炎者,将玉丹化水倒毛巾上,用鼻吸入咽部再吐出。20分钟后鼻中脓液流出。鼻中之病,鼻涕应吸入咽吞下,则涕、痰少。外擤之则多而不止。痰亦不可吐,应咽之则痰少而无,否则越吐越多。

又治狐臭,先上药,再用湿毛巾洗之,擦干。可治肚脐眼流水,如糖尿病引起之阴道瘙痒,阴道真菌,滴虫,宫颈糜烂等。亦治甲沟炎,脉管炎,蟹眼,鸡眼等。足底湿疹、脚癣,用玉丹加一倍食盐擦之。中医称缥疽,身体进行性烂掉。当须补其元气,提高免疫力。注意:足有病者不可轻擦,以足上排毒故也。

瘟疫流行时,用玉丹洗口、鼻、眼,可保护人,免得瘟疫。高热不退者,用此点鼻可退。痔疮亦可用洗。阴道滴虫亦可用,又可治黄疸。

治肾炎者,必先治疗扁桃体,用前条之方法治之,则肾炎易愈。或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加元参、麦冬、桔梗、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再加利尿药;虚寒重者以小青龙汤代麻黄、杏仁、石膏、甘草。例方:麻黄2g、杏仁10g、玄参10~20g、麦冬10g、桔梗10~20g、荆芥5g、防风10g、金银花10g、连翘10g、酒军2~3g、车前子10g、生石膏20g、生姜两片;慢性发炎、心力不足,不发热者加桂枝2g,消化不良加焦三仙20g。方中有玄参,则防风可以多用。金银花配桂枝,即是清热解毒之剂。

扁桃体已切者,常现如阴证,故治疗当细辨之,不可将外感误为内伤虚劳,以其面色不佳故。误补之则加重病情。故不可令切。如小儿发炎发烧者,不可顿令退烧,应依伤寒论法缓缓解之,方不留后患,否则易致不治。

打针有可能降低免疫力。如白虎汤中,知母抑制肾上腺,石膏清胃热,皆非杀菌而能退热也。高热骤退猛烈压制可致免疫力下降。

第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有寒发汗,则肚中冷,故蛔虫吐出也。

总之,阴津亏、血液少、中寒、里虚,此等证皆禁汗。此麻黄汤禁则之总纲。

四、麻黄汤类证变法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几,音苏。颈之后及两侧为项,前面喉结及人迎两处为颈。葛根可解除肌肉痉挛。再加麻黄于桂枝汤中即可。

人迎脉亦应看。内经之“人迎”指右手脉。若按人迎致晕倒者,速取绛宫穴,按之则苏。绛宫在剑突骨(古称骭)下一寸半,旁开一寸处,当胃上口。此处肿瘤可见噎膈。噎者,用力可下;膈者,不能下。反胃者,食后吐。若食道松弛弯曲,则食下不利,亦见噎,或打呃逆,今称膈肌痉挛,实则是食道痉挛,物不下故。噫气者,胃内自出气;嗳气者,先吸气而后打出;哕者,冷吐。此乃训诂之学也。此条中,乃用葛根解表发散之力以解肌也。如小儿麻疹不出,于麻杏石甘加解毒药中加少许葛根,一剂可,勿多用。若是协热痢,胃气陷者,用葛根芩连汤,是用其提升胃气之力。葛根配麻桂,则发汗;配芩连,则止泻。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此中“若脉微弱”以下,是后人所加。此即麻黄八症,多一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病寒重者,大青龙汤主之。肺中生水者,小青龙汤主之。烦躁为内热之证候,故宜大青龙汤,方是麻杏石甘汤加桂枝、生姜、大枣,其口诀为“外解寒、内清热”,用石膏者,内热也。故石膏相对比例要大,重量也可用到3~5钱,这样就可以透汗而解寒热。若脉微弱,则应减麻桂剂量,则无忧矣。此方为辛温辛寒合用之规矩,解外寒内热也。

厥者,手足与心中冷;逆者,无脉。厥逆皆有寒热之别,当注意。夜间觉冷,脚抽筋,与人参养荣丸半丸即可。古云: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四物中,归芎芍地分别对应血中之寒风湿热。川芎兴阳于厥阴,振奋肝阳故头晕者勿用,于养血脉不宜,故去之。加五味子,收敛其肺。十全者,四君子、四物加桂芪。如精神病患者可见厥逆,但内热极重。肝硬化者,是寒厥。《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罢极者,四肢之末也。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治寒厥,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治热厥。筋惕者,腿抽动;肉瞤者,肉酥酥动。大青龙汤服后出现厥逆等,乃配伍不当故。原剂量对寒重而有热者,外解表,内清热。今之人阴虚者多,即热病多。古人有云:“盛世多寒,乱世多热。”故今人用时剂量为麻黄3g、桂枝3g、杏仁10g、生姜三片、大枣四个、甘草10g、生石膏20~30g,否则寒去而热独留。又如湿证,用苍术、陈皮等燥湿,可见湿去而热独留。滋阴亦可生寒。故必须知配伍之法。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无少阴证者,无心、肾衰之征象也。时轻时重,可治以大青龙汤。若有少阴证,当调整剂量。少阴证者,脉沉细弱,心脏已无力。当养阴扶阳以除表,于大青龙汤中加扶助药。如孙思邈治腹中痛不知其因者,用温脾汤(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当归、芒硝、大黄),即是攻补兼施之义,互为牝牡也。又如防风通圣散,汗不伤表,泻不伤里,以药物组合后成为新药,一方中治疗数病也。故云:“医者,入德之始基,通神之始基也。”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者,外解表寒,内逐水。此汤共四主症,六辅症。心下有水气者,水射肺也,是肺、胃或膈膜有水也。干呕为胃有水,咳为肺。欬,说文云高声叫,是咳字古写。治渴者,活动身上水气;又若饮水则臀部肿,或手足肿、或面肿,移时则消者,此称溢饮,小青龙汤可治。治利者,治其热毒。小便不利者,水湿不能运化也。有水气者脉必沉,如水肿之人脉沉洪迟。如尿不下,用越婢加术汤、二妙散、防风通圣散、六一散等。少腹满者,小肚子胀也。肚子胀者,不可用寒药,当用此方。此条诸主症皆有共同内涵,即有水也。噎字甚为重要,噎轻、膈重。故食道肿瘤、狭窄、曲张皆可用小青龙汤。故温化药可治疗癌症。癌症必须用温化药,若多用凉药,则应手而毙。小儿喘,用小青龙汤加石膏,剂量要小。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发热不渴者,有水也。“服汤已……欲解也”,是注解衍文。心下有水气,即使不喘不渴,发热而咳者,也可用小青龙汤。方中麻黄解表、泄卫;桂枝强心、温经、解肌;芍药收敛血管内脏,令湿气出;细辛辛温而不发散,药性可直达任督冲三脉,而附子通十二经,督脉总督三阳,故三阳经有病可加细辛;任脉者任养,故可治不孕、不育、性神经萎缩等,这些患者在补肾药中需加细辛。细辛不过钱,人参不过钱,经验之谈也。干姜健脾,启脾阳,守中就是令中土脾胃暖和,即口至肛门暖和,故泻药硝、黄加之则不泻;五味子酸收,是补肺药。

癌症的总治则是温化。肿瘤应温化,常服凉药则易生癥瘕积聚。欲提高免疫力,勿用抗生素,勿输液、勿用凉药。如部分抗过敏药物、牛黄、冰片即是压制免疫力之药物。发热时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抗病力随即增加。因肿瘤到后来即是虚寒证,肝、胃、脾俱不通。尤其食道癌患者,宜小青龙汤。方中细辛即是兴阳之法。如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即是此原则。

小青龙汤主症之外有“噎”,是乃因阳虚血亏,肌肉失养,故食道硬化也。方中可加生石膏以助去热之力。“小便不利”者,不可仅开泽泻、虫草、木通、竹叶、灯芯草等,应加桂枝,以通利三焦决渎之官,且温脾也。否则徒泄而便仍不利也。

小青龙汤方:麻黄、桂枝、干姜、甘草、芍药、细辛、五味子、半夏。其中麻黄是补肾剂,桂枝可温治虚寒,芍药收敛,配麻黄桂枝可调血行。细辛兼通任督冲,有之方可补肾成功也。干姜守中,可治溏泄,配附子可以兴阳。五味子因酸收,故可强心。半夏强心祛痰。半夏与附子共用,虽反而可兴阳祛痰。半夏、附子、郁金、南星均强心。如青州白丸子:生南星、生半夏、生附片,共用久煎4小时以上,治疗半身不遂,有痰、阴证、阳气将尽、牙关紧、脉弱身凉者,用上三味与姜共煮可救急。不可用安宫牛黄等,否则速毙。是方有斩将夺关之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