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专家:沉默的杀手并非无药可医,早诊断早治疗

 caimin133 2023-03-21 发布于福建
慢性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高达10.8%。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提高对慢性肾脏疾病及其并发症的科学认知,从而做到早防早治,3月8日,在第18个世界肾脏日前夕,直播间邀请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肾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万辛教授,和我们一起聊聊肾脏病的那些事。本次活动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患病后不易被发现

万辛介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超过3个月,就可以诊断慢性肾脏病(CKD),比如肾脏影像学检查发现肾囊肿、肾结石或者肾萎缩,或者尿液检查异常、肾功能指标异常。从这个定义看,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绝大多数的肾病都可以归属慢性肾脏病的范围。2012年,我国CKD的患病率为10.8%,意味着10人里面有一人CKD,全国患病数约1.2亿。2017年,全球CKD病例数为7亿,中国有1.3亿。

尽管发病率如此高,但慢性肾脏病却很容易被忽视,而等到确诊发现,已经为时已晚。万辛介绍,心脏出问题患者能感受到心慌、胸闷、胸痛的不适,肺出问题患者能感受到气喘、咳嗽等不适,胃出现问题时有各种胀痛、反酸的感觉,但肾脏任劳任怨,默默地扮演着体内“清道夫”的角色,过滤并清除代谢产物,而且即便肾脏已经产生了损伤,其余功能完好部分仍旧会继续工作。

肾脏发生病变早期,患者出现的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乏力、容易疲劳,有些症状又不太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比如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等。如果肾脏病早期没有发现,没有得到治疗和关注,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时再就诊,肾功能可能已丧失大半,影响的范围不仅只是泌尿系统,也会导致全身多个脏器的严重并发症,对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如果肾脏病达到终末期,肾脏的功能基本丧失的话,患者往往需要通过血透、腹透、肾移植这些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才能延续生命,对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有这些症状要注意

可能是肾病早期信号

那么,当身体发出哪些信号时,需要我们注意,可能是患上了慢性肾病呢?万辛介绍,从临床经验来看,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一是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二是食欲不振,恶心想吐,很多患者是从消化科转过来的,结果发现是肾功能异常;三是尿液的尿量异常,尿量正常水平在1000—2000ml,大于2500 ml就是多尿,小于400ml是少尿,少于100ml是无尿,而正常来讲白天尿量是夜间的2倍,如果白天与夜间相等或者夜间超过了750 ml,就提示我们肾脏储吸收功能出现了障碍,此外,尿液如果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血尿等尿液的性状发生变化也是一个信号;四是反复眼睑或下肢浮肿;五是血压增高;六是不明原因的贫血、皮肤瘙痒、抽筋、牙龈出血等。

根据病因不同,慢性肾脏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本身的问题造成肾脏病,最常见的则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就是慢性肾炎。继发性肾脏病:是指机体其他脏器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导致肾脏受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是较常见的继发性慢性肾脏病。

那哪些人群是肾脏病高风险人群呢?第一类是有肾脏病家族史,也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成员中有肾脏病病人。他们患肾脏病的机会明显增加。第二类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脏病、高血脂、肿瘤等疾病的人群。这些疾病若不能早期有效控制,常会造成肾损伤甚至尿毒症。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尿毒症病人中1/2来自糖尿病、1/3来自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和痛风等引起的尿毒症也越来越多见。第三类是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衰老以及肾脏的结构和肾功能的减退,使其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第四类是反复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人群。绝大多数尿路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没有进行正确治疗或者伴有基础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者可反复发作,导致肾脏瘢痕形成和肾功能不全。第五类是使用有肾损风险的药物的患者。抗生素、中药(含马兜铃酸的如排石冲剂、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止痛剂(布洛芬等)、抗肿瘤药物和造影剂,都有肾毒性,对于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肾脏,及时治疗。

大约40%的2型糖尿病患者

会发展成为慢性肾脏病

根据文献及报道,国内2型糖尿T2DM病患者的糖尿病肾脏病DKD患病率为10%—40%。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参与。

DKD 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全球约有30%—50%的ESRD是由DKD所致,DKD 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发生ESRD的首要病因。

以往会认为糖尿病病程较长,5—10年容易出现DKD,确实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T2DM 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发生率在增加。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临床上并不是这样。有些患者刚诊断糖尿病时就发现DKD,因为,我国公民健康体检尚未普及,许多患者并不了解自身既往血糖水平,有些患者糖尿病就没有及时发现。

万辛强调,临床上,DKD和一系列问题有关系,并不是血糖控好就不会得,需要注意肾脏变化,目前来说,肾脏检测不困难,尿检、肾功能、B超检查都很方便,当天可出结果。对于2型糖尿病和病程5年以上的l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uAcR和eGFR检测。此外,糖尿病性眼底改变可作为辅助判断DKD的依据,对于出现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肾损伤。

DKD早期其实还是有些信号的,只是这些信号容易被忽视。比如:尿中泡沫增加、乏力、纳差、头晕等。

DKD可能会发展到尿毒症

建议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最大的危害就是发展到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必须依赖肾脏替代治疗,血透需要一周三次,一次四小时到院治疗;腹透需要患者自己一天四次换腹透液;移植需要肾源,术后需要吃抗排异药。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尿毒症患者不仅肾脏功能丧失,还会对身体其他脏器产生很多危害,比如:心脑血管并发症、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矿物质骨代谢的异常等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慢性肾病的治疗在非透析阶段主要以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治疗为主,慢性肾病早期治疗非常关键,到了肾功能不全阶段,彻底治愈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治疗原则往往是延缓疾病的进展,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进入尿毒症期,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并使用药物治疗相关并发症。但是在早期进行控制,病程可以逆转,延缓发展。

近年来,在糖尿病肾病治疗领域确实有一些新进展。除了大家熟知的RASS抑制剂(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对减低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进展有帮助外,在临床研究中,还发现有些降糖药除了降糖作用以外还具有肾脏保护的作用,如:SGLT2i、GLP-1 受体激动剂。此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在大型临床研究中,显示能够有效地降低DM合并CKD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脏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兼具安全性,这个药物已经在3月1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从400多元降至90几元一盒,未来能够惠及更多患者。

“依旧要提醒的是,早诊断早治疗,这些药物对肾功能有一定要求,到了肾衰竭阶段药物没法用,失去了治疗时机。”万辛说道。

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保护肾脏健康?

“我们科室在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和肾功能的评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万辛所在的南京市第一医院肾病中心先后获得过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和肾功能的准确评估,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获益。“我们在全院筛查发现,发病率最高的并不是肾脏科,而是内分泌科,其次骨科,老年病人居多,再次心内科,这些患者已经引发了心肾综合征。所以这提示我们,慢性肾病的预防,需要各个科室一起努力,也需要患者要有健康意识。”

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如何保护肾脏健康呢?“我们提倡在保护肾脏健康方面需要遵循8项黄金法则,从而降低肾脏病的风险。”万辛介绍说,一是保持健康,合理运动;二是控制血糖;三是监测血压;四是健康饮食,保持体重;五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六是戒烟;七是不随意服用非处方药物;八是如果有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请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需要提醒的是,“均衡饮食上,需要控制盐的摄入,过多会加重症状,导致浮肿等。而尿毒症终末期则要控制饮水量,过多会加重心脏肾脏负担。”


图文转载自现代报微信公众号,转载非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

©版权声明:本微信转载文章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转载稿、图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益。 插图及封面图:同来源,非商业用途,该文章不构成医学建议,仅用于提供信息。

为了跟大家分享、交流,我们启用了另外一个公众号(肾病透析科普),可以说是我的小号吧,那里我们会跟大家分享慢病健康科普、肾病透析医学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