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成名作《百年孤独》这个开头,被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 区区42个字,便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态完美融合,巧妙地打乱了时间顺序。 单单这种错乱就让读者觉得好奇: 是不是有些东西注定发生? 是不是会有某种反转? 是不是夹杂着宿命的态度? ![]() 哥伦比亚风景名胜 莫言,陈忠实,王家卫,郭敬明纷纷模仿过这个开头。 莫言《红高粱》: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莫言《檀香刑》: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 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王家卫《东邪西毒》:很多年后,我有个绰号叫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郭敬明《幻城》:很多年后,我站在海岸,面朝大海,面朝起伏的喧嚣,面朝天空的飞鸟,泪流满面。 ![]() 哥伦比亚风景名胜 不过,换个角度把《百年孤独》和《红楼梦》比较一下,也可以得出一些相似之处: ![]() 《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孤独;《红楼梦》则展现了贾家五代人的兴衰。 《百年孤独》是梅尔吉亚德斯写在羊皮卷上的预言;而《红楼梦》是镌刻在五彩补天的顽石上的传奇。 《百年孤独》在每一个故事的开头,都掀来一段毫不含糊的剧透;《红楼梦》干脆就在开篇,直接把故事的结尾告诉了读者。 《百年孤独》把魔幻和现实天衣无缝地交织在了一起;《红楼梦》则在仙界和人间梦幻般地自如转换。 《百年孤独》有多种多样的解释,马尔克斯的好友写了一本《番石榴飘香》作为注解; 《红楼梦》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脂砚斋、畸笏叟直接在书上添加了批注;现代又有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 ![]() 总之,这两本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红篇巨著,在书里书外都显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也许天才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们一样有智慧,一样很孤独。 不一样的是,曹雪芹的时代离我们太远,没有给《红楼梦》留下一个完整的结尾。 而马尔克斯却幸运得多,他在 1982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对他的《百年孤独》添加了自己权威的解读。 马尔克斯把布恩迪亚家族的消亡归结为“致死方休的孤独,他们不懂爱情,不通人道”。 小说中的马孔多真是座镜子之城,封闭又愚昧。步恩迪亚家族既打不破,也逃不出。 ![]() 蕾梅黛丝乘着床单飞天了 马尔克斯认为,与其说马孔多是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还不如说是某种精神状态。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马尔克斯做了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讲。 他例数了拉美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呼吁世界人民理解和支持拉美人民正义的斗争,并改写了《百年孤独》那个黯然的结局。 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民族,将最终也永远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机会。 而今,百年之后,拉美已不再孤独。 ![]() 哥伦比亚名胜古迹 ![]() 哥伦比亚名胜古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