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隆中对》

 若悟369 2023-03-23 发布于安徽

文章来源:上海财经大学 井然哲 《战略管理》

文章图片1

战略管理经典案例:《隆中对》

文章图片2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请思考以下战略管理问题:

问题1:诸葛亮是如何进行战略分析的?其战略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诸葛亮的战略实施预计有几个步骤?

问题3: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

问题4:根据案例,说明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

战略剖析

问题1:诸葛亮是如何进行战略分析的?其战略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大环境: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机会: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竞争者分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自身优势: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战略目标:成就霸业,复兴汉室。

问题2:诸葛亮的战略实施预计有几个步骤?

第一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第二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问题3: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原因是什么?

隆中对的战略失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战略思想失略。隆中对的主导思想是“先战而后求胜”,把刘备集团引导到豪强争战的漩涡之中,不得不进行无休止的争战

二是战略选择不利。隆中对指导刘备集团谋取的战略地域是荆州和益州。荆州是战略上的必争之地,也即是一个是非之地,刘备占据荆州之后导致刘备集团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最终得而又失,损兵折将;益州地处边远,地势易进难出,不足以制天下。诸葛亮从益州兴兵,六次出征六次皆失,自然地理条件是其失败的客观因素之一。

三是战略执行不力。中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为使弱势变为相对的强势,要掌握战争中的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使敌人的兵力相对分散,我方兵力相对集中,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分散之敌。毛泽东评说的“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问题4:根据案例,说明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之间的关系。

互为依托,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战略分析是基础,宏观分析研判大势,行业竞争分析是塑造竞争优势的基础,这是知彼,企业内部分析是知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略制定是战略分析的总结和提升,也是战略实施的方向和指南,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战略实施则是战略制定的实现过程,也是为达到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果战略实施过程出现偏差,则会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导致失败。

文章图片3

提起《隆中对》了解三国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正因为有了这部作品,让诸葛亮成为三国时期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战略家。其实这部作品并非是《三国演义》文学作品杜撰的,在正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对其的相关记载。通过《隆中对》这部作品,我们完整地看到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目标以及走向,在作品中诸葛亮一开始就分析了刘备无力和北方强大的曹操,以及东吴的孙权夺地盘,精确地分析天下大势以后诸葛亮给刘备军提出了战略方针。这些战略方针直接影响了东汉末年的势力局势,促使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文章图片4

拥有清晰的战略目标,为何最终没有实现,是因为人的问题吗?战略与战术相结合,《隆中对》的高明之处在《隆中对》这部作品中,诸葛亮主要期望刘备能够占领两座城市,而这两座城市为后期发展的战略军事要地,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益州和荆州这两块领地,荆州是整个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这里不仅仅交通很便捷,同时也是一块进攻型的战略要地,拥有这块战略要地,拥有者既可以南下也可以北进。

文章图片5

当刘备得到荆州后,才有了一争天下的可能和能力,由于荆州刘表的原因,对于刘备而言这是一个最大的有利条件,刘备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为跳板,迅速夺取占领荆州。益州则是一块很适合防御的战略要地,这块领地四面都是天险,是很容易防守的要地。同时益州有着丰富的粮草和资源,粮草至少在这里无忧,而益州的刘璋这个人还不及荆州的刘表,在当地更是不得民心。《隆中对》不仅谈到了战略,还涉及到了具体战术。例如在该篇名著中不仅仅给刘备指出该打哪些地方,同时也给刘备指出应该怎么打。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分多步进行的战略。诸葛亮认为刘备军先占领荆州和益州,并且利用这块根据地迅速发展,并处理好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同时修书给孙权表达两国的友好,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文章图片6

而荆州和益州这两块领土都可以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荆州可以北上进攻中原一带,而益州则可以北伐关中一带的魏军,这两块领地进兵,无论哪一路军队成功,刘备军都可以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隆中对》战略为何没有成功?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能发现很多《隆中对》的高明之处。整个战术都是诸葛亮认真分析,并且深思熟虑的。《隆中对》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章,更是刘备执政时期,蜀汉的一份重要纲领文件,整个蜀汉都把这篇文章当成了一种信仰去执行。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份《隆中对》的计划最终是失败了的,作品分析的天下大势是很正确的,而占领荆州和益州也没有什么战略问题,那么为什么《隆中对》最后失败了呢?

文章图片7

战略目标缺失成根本原因。其实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三国这段历史的话,应该记得庞统对刘备一番谏言,庞统告诉刘备:“荆州这片地我觉得不值占领,北方有曹魏,而南方有东吴,正好夹在两股势力中间。但是益州就不同了,这里国富民丰,因此我建议主公您到益州去发展。”庞统的看法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觉得荆州和益州都非常重要,但是庞统则觉得后者比前者重要的多。

文章图片8

刘备觉得刘表和刘璋都是自己的宗亲,因此一直以来犹豫不决,没有当机立断。最后曹操大军南下,刘表势力最后投降,让刘备彻底失去了占领荆州全境的一个机会,最后刘备没有得到荆州,只得到了益州,因此《隆中对》中的战略根本就没有完成。从某种角度来说,《隆中对》里的战略目前是缺失的。拥有益州难敌天下。益州虽然被庞统描写成物资“丰富”的地区,占领益州确实可以称霸一方,但是并不能统一天下。益州地域非常封闭,确实很难被攻克,物产也相对丰富,但是人口相比中原地区差距很大,如果占据这里图天下无非是用益州一地与天下为敌,想以益州为本钱讨伐中原,本来就是在以卵击石,想要兴复汉室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

文章图片9

因此《隆中对》重要战略主张刘备只是完成了一半,而诸葛亮面对这样的局势悍然决定了北伐。在诸多史书中都记载了诸葛亮对北伐的看法,诸葛亮一直认为北伐成功率很大,因此曹魏北方和西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势力,很容易造成大乱。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曹魏的统治根基相当的牢固,根本就没有出现诸葛亮原先设想的大规模战乱。最后诸葛亮无奈,带着执着和勇气走上了北伐之路。

文章图片10

《隆中对》构想的战略最终没有实现,除了战略目标没有全部完成之外,还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关羽战败丢失荆州,以及蜀汉悍然发动对东吴的战争,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等等。除此之外,蜀汉后期朝政腐败,后主亲近宦官奸臣也导致了蜀汉的衰败。战略计划永远赶不上时局的变化,因此《隆中对》这份计划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从这份计划里看到了诸葛亮清晰的思想和伟大的战略。毫无疑问这份材料是一部杰出的战略言论,影响着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