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火:身体越寒,越容易上火,两个穴位解决,一个疏通,一个引火归元

 冯名雨艾灸 2023-03-23 发布于河南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艾灸特别容易上火,并且就算不艾灸,也上火特别严重。时不时出现口腔溃疡,口干,扁桃体发炎等问题。

我比较疑惑的是我自己身体特别寒凉,手脚一年四季都是凉的,就是还特容易上火,这是我很不理解的问题,请问这个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容易上火,上火表现在口腔溃疡,口干,咽干,嗓子肿痛,扁桃体发炎,眼睛红肿等,这些上火表现,统统发生在上半身。

脚冰凉,一年四季暖不热,发生在下半身。

这说明,上半身偏热,下半身偏寒,在中医我们把这种表现叫做:「上热下寒」

导致上热下寒的原因不止一种,但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中焦淤堵」导致的上热下寒。

上半身多余的热,如果能下沉到下肢,靠这股子火热之气就能温暖我们的四肢,改善四肢冰凉;

反之,四肢寒凉水汽,如果可以输送到上半身,就能中和掉上半身多余的火热邪气,告别频繁上火的问题。

上半身的火,和下半身的寒没有充分交流,说明,两者在上下的过程中淤堵了。

我们的上焦属于心肺,中焦属于脾胃,下焦属于肾和生殖,中焦淤堵,上下无法交通,寒热无法互换,阴阳无法相济,外在表现就是:经常性上火。

针对此类情况,就需要疏通中焦,引火归元,推荐:

中脘穴,涌泉穴。

(戳上图,可进店)


1


浅析

■.中脘穴,既是胃的「募穴」,也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

是促进食物消化的重要穴位,比如我们胃胀,胃痛,腹泻时,按揉的疼痛部位,多半就在中脘穴附近。

因为中脘穴的穴位深处就是我们的「胃」。

而今天提问的这个患者,生活上,特别喜欢吃一些寒凉的食物。

在他的意识中,我上火了,吃点寒凉的食物,可以中和体内的火气。

想法很好,但是脾胃要依靠自身的阳气去温化和腐熟食物,寒凉的食物相对来说,会损耗更多的脾胃阳气,使我们的脾胃功能衰弱。

而脾胃衰弱之后,对于喝的水,吃的饭,不能充分的运化,会使更多的水湿沉积在体内。

时间久了,水湿集聚形成了痰湿,比如导致腰腹肥胖的脂肪就是痰湿的一部分。

痰湿淤堵经脉,上面的火气刚刚准备往下走,被痰湿一堵,就给堵回去了。下肢的水汽也是一样的。

上半身的火下不去,下半身的水上不来,水火无法相济,时间久了,就导致「上热下寒」体质的出现。

所以,疏通中焦,是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 食物和水湿可以被及时运化,痰湿和水湿对于经脉的阻碍消失了。

经脉通畅了,水火相济了,自然就不容易频繁上火了。

中脘穴,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疏通痰湿淤堵的经脉,自然需要首先艾灸此穴。

「中脘穴」:肚脐上4寸。

■.涌泉穴位于脚心,起到的作用是「引火归元」。

涌泉穴引导的火,就是「虚火」。因为虚火没有被人体充分利用,虚浮在身体之上,是多余的。

我们可以用「吸引力定律」来解释涌泉穴的作用。

吸引力定律,可以理解为: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它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想要把上半身虚浮的火气给引导下来,可以在下半身加一把火,下半身的火力足了,对火的吸引力强了,就能把虚火从上半身给拽下来。

涌泉穴,作为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是肾经的经气如果泉涌般喷出的地方。

常用的刺激方法有三个:

第一:直接艾灸涌泉穴,简单粗暴。

第二:足浴包泡脚,水的高度漫过脚踝,也可以起到引火归元,避免上火的效果。

第三:用手心搓脚心,手心是心包经劳宫穴的所在,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所在。

劳宫穴属于心包经,心包属火,肾属水,用手心搓揉脚心相当于水火相济,阴阳交通。长期坚持,能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这个患者,就是手持4cm的石磨艾条艾灸中脘穴和涌泉穴,晚上用足浴包泡脚,10-15分钟。

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除了艾灸过量,偶尔口干之外,频繁上火的问题,基本消失殆尽了。

「涌泉穴」:前脚掌1/3的凹陷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