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秋雨:璞玉初开——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文的来源与价值

 历史探奇 2023-03-24 发布于河南

中国历史评论

编者按】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2015年8月23日—2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作为世界最高级别的国际史学盛会,与会的各国历史学家对山东地方历史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是各国历史学家参观交流最集中的场所,其中尤以山东博物馆为最。2011—2015年,在大会筹备期间,国际史学会主席希耶塔拉就先后来到山东博物馆参观了两次,大会期间,她又专程陪丈夫前来参观。据不完全统计,大会期间,从主会场山东大厦发往省博物馆的区间车达120辆次,前往参观交流的学者超过1500人次。各国历史学家在参观交流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山东博物馆为何会藏有数量如此巨大的甲骨文(10588片),这些甲骨文整理的程度如何,其学术价值如何,是各国历史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山东博物馆杨秋雨先生的这篇文章,对该馆所藏甲骨文的来源进行了系统的学术整理,对其学术价值和地位也有明晰的介绍。

璞玉初开

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文的来源与价值

杨秋雨

(本文原载于《中国历史评论》第十一辑,本文作者为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山东博物馆是中国大陆收藏大宗殷墟甲骨的单位之一。关于国内的甲骨收藏,已故甲骨文研究泰斗胡厚宣先生说:“当以北京图书馆为最,计三万余片,多为刘体智旧藏,刘氏则得自罗振玉及孟定生。故宫博物院次之,得自明义士等。明氏所藏,即《殷墟卜辞后编》原物,有两万余片。再下来,就属山东博物馆了。”山东博物馆收藏甲骨10588件,珍贵文物数量众多,其中一级品1032件,二级品580件,三级品3170件,一般文物5701件,资料105件。这批甲骨主要是1955年山东博物馆成立之初由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交拨的,主要来源于加拿大明义士、上虞罗振玉、临淄孙文澜和美国柏根氏等著名收藏家。这批珍贵的甲骨资料既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

一、馆藏甲骨的来源

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共出土约15.4万片,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沧桑,甲骨流散至世界各地。其中,大陆收藏有97956片,台湾收藏有30204片,香港有89片。另据甲骨学家胡厚宣统计,目前,收藏甲骨文资料的国家共有12个,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文资料总数为26700片。这些国家收藏的数字大致如下: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德国715片,俄罗斯199片,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国64片,新加坡28片,比利时7片,韩国6片。

明义士(1885—1957)的教会设在彰德府老城以北的铸钟街,距离小屯二三里之遥。1914 年春天,得知小屯出土甲骨消息的明义士,骑上一匹老白马,打算去碰碰运气。多年后,他作了一首七言诗《遇殷墟》回味当年,曰:“柳树出芽骑白马,白马走时顺洹河。拾破陶器寻先古,小孩引到出古处。”

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大多来源于甲骨学名家,其流传和入藏脉络对研究甲骨学术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东博物馆收藏甲骨以明义士旧藏为最多,逾8000片。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s)1885年2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顿镇,1910年来华传教,被派往中国河南北部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1914年又被调往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传教,也就是在这时,他得知殷墟一带出土甲骨,于是便大量收购并随即展开整理研究工作。至1917年,他出版《殷墟卜辞》之时,自称已收集甲骨5万多片。1932年底,他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将收藏的大部分甲骨及其他藏品运到齐鲁大学。1936年,明义士回国休假,原计划休假归来继续他的甲骨研究事业,后来却因战争爆发而终身未能再来中国。齐鲁大学的朋友将他的收藏大部分埋入地下(另有一部分转移至上海等地),使这批珍贵的文物最终得以免于战争的破坏。1952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地下起出明义士所藏文物140箱,并全部接收,1955年这批文物入藏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收藏罗振玉旧藏甲骨84盒,1200余片。罗振玉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1907年开始搜集甲骨,总数约两三万片,编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续编》等,著录甲骨5000余片,其中的部分精品甲骨现藏山东博物馆。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号雪堂。他与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和董作宾(字彦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著名学者唐兰评价他们说:“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1928年,罗振玉举家迁居旅顺,建“大云书库”藏古籍文物。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所藏甲骨已经流散各处。山东胶东行政公署派干部去东北地区巩固地方政权,接收敌产。公署干部高兢生带领十几人到大连远东炼油厂执行任务,发现炼油厂内,一名日籍工程师迟迟不肯随日本侨民撤离,接连几天在厂区徘徊,并十分留意厂区里一个四面焊死的大铁箱。这引起大家的怀疑,就用铁凿撬开铁箱。原来里面装有73个木制小抽屉,11个布制小盒,嵌装有1219片甲骨。山东省胶东行政公署为确保这批珍贵文物的安全,将甲骨运回胶东,先由胶东图书馆保管,1951年移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5年入藏山东博物馆。这批甲骨被认定是罗氏藏甲的一部分。胡厚宣说:“罗氏收藏的甲骨流散于国内者有:吉林大学、北京图书馆、旅顺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吉林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特别是山东博物馆,他装的盒子最多的,好的材料都在这里。”

原山东博物馆保管部部长刘敬亭自1949年开始便在胶东地区从事文物管理工作,调任山东博物馆后,对发现于大连远东炼油厂内的这些甲骨情有独钟。她认为,这批罗振玉的旧藏甲骨中,有四片是特级品和精品。其中一片是“鬼方”,这是中国文字中对著名的“匈奴”民族的最早记载。据查考,目前刻有“鬼方”二字的甲骨全国仅有三片,其中两片在台湾;罗振玉旧藏另一片珍品是刻有带“金”字旁的“马”字,“金”在甲骨中十分罕见,此系《甲骨文合集》中唯一的一片;还有一片正反面均有刻字,内有三个字呈“龟”型,在甲骨文资料中也是罕见的;再有一片的正面刻一“虹”字,此字边上的两道弧当是龙身,下端是龙头,作二龙吸水状,古人认为龙出吸水即天晴,故为“虹”字。

罗振玉旧藏甲骨中的四件珍品拓片。从左至右分别为刻有“鬼方”的甲骨、刻有带“金”字旁“马”字的甲骨、刻有三个“龟”字的甲骨和刻有“虹”字的甲骨。

山东博物馆还有一批甲骨是黄县王惠堂旧藏,三布盒79片,为罗振玉原藏品。另有孙文澜、美国柏根氏旧藏甲骨,其流传脉络均十分清晰。

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来,共出土约15.4万片,经过100多年的历史沧桑,甲骨流散至世界各地。其中,大陆收藏有97956片,台湾收藏有30204片,香港有89片。另据甲骨学家胡厚宣统计,目前,收藏甲骨文资料的国家共有12个,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文资料总数为26700片。这些国家收藏的数字大致如下: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美国1882片,德国715片,俄罗斯199片,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国64片,新加坡28片,比利时7片,韩国6片。

明义士(1885—1957)的教会设在彰德府老城以北的铸钟街,距离小屯二三里之遥。1914 年春天,得知小屯出土甲骨消息的明义士,骑上一匹老白马,打算去碰碰运气。多年后,他作了一首七言诗《遇殷墟》回味当年,曰:“柳树出芽骑白马,白马走时顺洹河。拾破陶器寻先古,小孩引到出古处。”

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大多来源于甲骨学名家,其流传和入藏脉络对研究甲骨学术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山东博物馆收藏甲骨以明义士旧藏为最多,逾8000片。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s)1885年2月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顿镇,1910年来华传教,被派往中国河南北部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1914年又被调往彰德府(今河南省安阳市)传教,也就是在这时,他得知殷墟一带出土甲骨,于是便大量收购并随即展开整理研究工作。至1917年,他出版《殷墟卜辞》之时,自称已收集甲骨5万多片。1932年底,他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将收藏的大部分甲骨及其他藏品运到齐鲁大学。1936年,明义士回国休假,原计划休假归来继续他的甲骨研究事业,后来却因战争爆发而终身未能再来中国。齐鲁大学的朋友将他的收藏大部分埋入地下(另有一部分转移至上海等地),使这批珍贵的文物最终得以免于战争的破坏。1952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地下起出明义士所藏文物140箱,并全部接收,1955年这批文物入藏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收藏罗振玉旧藏甲骨84盒,1200余片。罗振玉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1907年开始搜集甲骨,总数约两三万片,编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续编》等,著录甲骨5000余片,其中的部分精品甲骨现藏山东博物馆。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号雪堂。他与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和董作宾(字彦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著名学者唐兰评价他们说:“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1928年,罗振玉举家迁居旅顺,建“大云书库”藏古籍文物。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所藏甲骨已经流散各处。山东胶东行政公署派干部去东北地区巩固地方政权,接收敌产。公署干部高兢生带领十几人到大连远东炼油厂执行任务,发现炼油厂内,一名日籍工程师迟迟不肯随日本侨民撤离,接连几天在厂区徘徊,并十分留意厂区里一个四面焊死的大铁箱。这引起大家的怀疑,就用铁凿撬开铁箱。原来里面装有73个木制小抽屉,11个布制小盒,嵌装有1219片甲骨。山东省胶东行政公署为确保这批珍贵文物的安全,将甲骨运回胶东,先由胶东图书馆保管,1951年移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5年入藏山东博物馆。这批甲骨被认定是罗氏藏甲的一部分。胡厚宣说:“罗氏收藏的甲骨流散于国内者有:吉林大学、北京图书馆、旅顺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吉林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特别是山东博物馆,他装的盒子最多的,好的材料都在这里。”

原山东博物馆保管部部长刘敬亭自1949年开始便在胶东地区从事文物管理工作,调任山东博物馆后,对发现于大连远东炼油厂内的这些甲骨情有独钟。她认为,这批罗振玉的旧藏甲骨中,有四片是特级品和精品。其中一片是“鬼方”,这是中国文字中对著名的“匈奴”民族的最早记载。据查考,目前刻有“鬼方”二字的甲骨全国仅有三片,其中两片在台湾;罗振玉旧藏另一片珍品是刻有带“金”字旁的“马”字,“金”在甲骨中十分罕见,此系《甲骨文合集》中唯一的一片;还有一片正反面均有刻字,内有三个字呈“龟”型,在甲骨文资料中也是罕见的;再有一片的正面刻一“虹”字,此字边上的两道弧当是龙身,下端是龙头,作二龙吸水状,古人认为龙出吸水即天晴,故为“虹”字。

罗振玉旧藏甲骨中的四件珍品拓片。从左至右分别为刻有“鬼方”的甲骨、刻有带“金”字旁“马”字的甲骨、刻有三个“龟”字的甲骨和刻有“虹”字的甲骨。

山东博物馆还有一批甲骨是黄县王惠堂旧藏,三布盒79片,为罗振玉原藏品。另有孙文澜、美国柏根氏旧藏甲骨,其流传脉络均十分清晰。

二、馆藏甲骨的整理与主要价值

甲骨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早已为世人公认,由于甲骨文材料原始真实、内容丰富多样、数量丰赡巨大,甲骨文已成为全人类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所记载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活动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专门学科,如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艺术学、哲学、文学、天文学、地理学、科技史等,甚至在纯理科方面,如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领域皆能从中挹取一些有用的材料,可以说,它的重要价值是全方位的。“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这批甲骨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流传有序,一至五期均有,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方国地理、军事战争、宗教祭祀、文化礼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胡厚宣先生主编《甲骨文合集》时,曾先后四次造访山东博物馆,高度评价了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谓:“从来搜集甲骨最勤的罗振玉旧藏之甲骨,以山东博物馆现藏部分最精;外国人收集我国甲骨最多的明义士旧藏之甲骨尚留在国内,在我们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出版之前,只有山东博物馆所藏还从未发表过。由数量及质量看,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之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甲骨文合集》收录山东博物馆藏甲骨1400片。

对于甲骨文研究来说,材料收集非常重要,罗振玉曾谓:“材料之搜集,尤重于研究。”郭沫若亦云:“秘而不宣,与藏之地下何异。又如研究考证,尚欲免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之嫌,则所见材料必多。”上世纪90年代,刘敬亭开始对1970片精华甲骨进行墨拓。墨拓甲骨需要好的棉纸、好墨和认真细致的态度。经过两年时间,她将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文字之精华共1970片墨拓出来,并请刘长忠先生把甲骨上的释文用小楷写在拓片边上,以方便学者研究。1998年,《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面世,山大教授蒋维崧为之题写了书名,胡厚宣作序。

然而,上世纪编撰的《甲骨文合集》和《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仅著录了部分精品甲骨,不到2000件,而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总量10588件,有多达8500片尚未公布。大量的甲骨未能公布,对于甲骨学的发展来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全面整理与著录这批甲骨对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和中国上古史研究均有重大的意义。

甲骨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早已为世人公认,由于甲骨文材料原始真实、内容丰富多样、数量丰赡巨大,甲骨文已成为全人类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所记载的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活动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专门学科,如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艺术学、哲学、文学、天文学、地理学、科技史等,甚至在纯理科方面,如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领域皆能从中挹取一些有用的材料,可以说,它的重要价值是全方位的。“山东博物馆收藏的这批甲骨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流传有序,一至五期均有,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方国地理、军事战争、宗教祭祀、文化礼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弥足珍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胡厚宣先生主编《甲骨文合集》时,曾先后四次造访山东博物馆,高度评价了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谓:“从来搜集甲骨最勤的罗振玉旧藏之甲骨,以山东博物馆现藏部分最精;外国人收集我国甲骨最多的明义士旧藏之甲骨尚留在国内,在我们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出版之前,只有山东博物馆所藏还从未发表过。由数量及质量看,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之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甲骨文合集》收录山东博物馆藏甲骨1400片。

对于甲骨文研究来说,材料收集非常重要,罗振玉曾谓:“材料之搜集,尤重于研究。”郭沫若亦云:“秘而不宣,与藏之地下何异。又如研究考证,尚欲免断章取义、穿凿附会之嫌,则所见材料必多。”上世纪90年代,刘敬亭开始对1970片精华甲骨进行墨拓。墨拓甲骨需要好的棉纸、好墨和认真细致的态度。经过两年时间,她将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文字之精华共1970片墨拓出来,并请刘长忠先生把甲骨上的释文用小楷写在拓片边上,以方便学者研究。1998年,《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面世,山大教授蒋维崧为之题写了书名,胡厚宣作序。

然而,上世纪编撰的《甲骨文合集》和《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仅著录了部分精品甲骨,不到2000件,而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总量10588件,有多达8500片尚未公布。大量的甲骨未能公布,对于甲骨学的发展来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全面整理与著录这批甲骨对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和中国上古史研究均有重大的意义。

三、近年来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

山东博物馆新馆投入使用以来,文物保藏条件大为改善,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高,具备了对馆藏甲骨进行彻底整理保护与全面深入研究的条件。

殷墟甲骨是山东博物馆的重要典藏之一,也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点。山东博物馆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将全部甲骨进行了系统编目整理,而整理的重点就是未经逐片登记的明义士旧藏甲骨。目前,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是基于甲骨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和其他非商业性公益目的,通过出版物整理编辑介绍山东博物馆藏全部甲骨文。

2012年至今,山东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开展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保护修复与综合研究项目”,科学分析检测并保护甲骨,为馆藏甲骨整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12月以来,山东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强强联手,合作开展了“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这一项目以文物保护为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整理方法,对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进行全面彻底的整理与研究。此项整理与研究,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强,学术含量高,在整理与研究中,也可传承甲骨文研究的绝学,推动甲骨学科的发展。

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甲骨数量统计编号、甲骨真伪鉴定及材质辨别、甲骨文物级别登记,高清晰电子彩照拍摄,甲骨墨本传拓及拓片电子扫描存档,甲骨文的摹本制作及摹本电子扫描存盘,甲骨分期断代、组类内容区分及整理缀合与著录排序,甲骨释文与文字简释,甲骨著录表、检索表制作等。项目计划用时5年(2015—2019)完成,最终成果是编著一部融学术研究与资料著录为一体的《山东博物馆所藏殷墟甲骨》,使这批中华古代文化遗产尽量齐整地公诸于世。

2015 年 4 月 18 日,由山东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山东博物馆召开。

“未经逐片登记的明义士旧藏甲骨多是小片、碎片,1955年入馆之初曾经老一辈保管员清点整理,用纸按一定次序包装,每包装甲骨几片至上百片不等,包装外写编号,一直封存于木箱中,亟待逐片清理编目。”普查人员先将尘封多年的甲骨,打开包装,用脱脂棉对部分甲骨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甲骨放入干净的自封袋中临时保存。将原包装上的编号信息、文字一一记录下来,并保留原包装纸。

普查员给每片甲骨确定一个分类号,以完善甲骨数量档案,鉴定甲骨文真伪,辨其材质属性是龟腹甲、龟背甲、牛胛骨还是其他,记录钻凿情况,记录大小尺寸、片形、文字有无与字数多少,涂朱涂墨信息、来源、残片拼合情况、进行甲骨文物级别登记入档,并称重量入档。目前甲骨整理工作已经完成了全部甲骨的传拓,主要工作已转入甲骨拓片扫描整理、文字释读、分期分类等内容研究方面。

在山东博物馆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又有了重大发现。著名历史学家、甲骨学家、古文字学家宋镇豪认为这一研究项目有四大发现:“首先是发现了一批新见字形,其次是发现了一批新材料,第三是前人的一些学术推断从新发现的甲骨内容上获得证实,第四是发现一些甲骨可以缀合,从文字内容上分析,有几十组甲骨可以进行拼合。”

整理过程中,发现约有10例新见形。如“遘”字,从癸,前所未见;“受”字,双手在内,前所未见。新发现的字中有涉及已消失了的方国,这是过去没见过的新古国。此外,还发现一批新材料,如一批军事性质的特指信物,有两穿、可系绳佩戴的甲骨;人头骨卜骨2片,全球仅见15片,非常珍贵;一片卜骨记录了三百头牛祭祖的浩大场面;经技术人员缀合,发现一件48厘米长的大龟背甲;著名收藏家孙文澜旧藏的一片珍稀的牛肋骨卜辞,系1908年前出土,这一类刻辞海内外稀见。新发现的甲骨内容,也证实了前人的一些学术推断,如其中两片卜骨的缀合,填补了当年郭沫若“甲骨文'十’的倍数必合书”的推断所缺的“九十”一例的证据。

山东博物馆珍藏的殷墟甲骨,既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文化的符号,书写了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史。“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深入实施,将为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提供内涵丰富的新资料,也有助于将这批三千年前的文明瑰宝完整地保护和传承下来,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甲骨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众号推送文字内容仅供阅读交流,如蒙学术研究等使用,敬请以正式出版的纸质版为准)

山东博物馆新馆投入使用以来,文物保藏条件大为改善,人才队伍建设显著提高,具备了对馆藏甲骨进行彻底整理保护与全面深入研究的条件。

殷墟甲骨是山东博物馆的重要典藏之一,也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点。山东博物馆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将全部甲骨进行了系统编目整理,而整理的重点就是未经逐片登记的明义士旧藏甲骨。目前,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是基于甲骨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和其他非商业性公益目的,通过出版物整理编辑介绍山东博物馆藏全部甲骨文。

2012年至今,山东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开展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保护修复与综合研究项目”,科学分析检测并保护甲骨,为馆藏甲骨整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12月以来,山东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强强联手,合作开展了“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这一项目以文物保护为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整理方法,对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进行全面彻底的整理与研究。此项整理与研究,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强,学术含量高,在整理与研究中,也可传承甲骨文研究的绝学,推动甲骨学科的发展。

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甲骨数量统计编号、甲骨真伪鉴定及材质辨别、甲骨文物级别登记,高清晰电子彩照拍摄,甲骨墨本传拓及拓片电子扫描存档,甲骨文的摹本制作及摹本电子扫描存盘,甲骨分期断代、组类内容区分及整理缀合与著录排序,甲骨释文与文字简释,甲骨著录表、检索表制作等。项目计划用时5年(2015—2019)完成,最终成果是编著一部融学术研究与资料著录为一体的《山东博物馆所藏殷墟甲骨》,使这批中华古代文化遗产尽量齐整地公诸于世。

2015 年 4 月 18 日,由山东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山东博物馆召开。

“未经逐片登记的明义士旧藏甲骨多是小片、碎片,1955年入馆之初曾经老一辈保管员清点整理,用纸按一定次序包装,每包装甲骨几片至上百片不等,包装外写编号,一直封存于木箱中,亟待逐片清理编目。”普查人员先将尘封多年的甲骨,打开包装,用脱脂棉对部分甲骨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甲骨放入干净的自封袋中临时保存。将原包装上的编号信息、文字一一记录下来,并保留原包装纸。

普查员给每片甲骨确定一个分类号,以完善甲骨数量档案,鉴定甲骨文真伪,辨其材质属性是龟腹甲、龟背甲、牛胛骨还是其他,记录钻凿情况,记录大小尺寸、片形、文字有无与字数多少,涂朱涂墨信息、来源、残片拼合情况、进行甲骨文物级别登记入档,并称重量入档。目前甲骨整理工作已经完成了全部甲骨的传拓,主要工作已转入甲骨拓片扫描整理、文字释读、分期分类等内容研究方面。

在山东博物馆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又有了重大发现。著名历史学家、甲骨学家、古文字学家宋镇豪认为这一研究项目有四大发现:“首先是发现了一批新见字形,其次是发现了一批新材料,第三是前人的一些学术推断从新发现的甲骨内容上获得证实,第四是发现一些甲骨可以缀合,从文字内容上分析,有几十组甲骨可以进行拼合。”

整理过程中,发现约有10例新见形。如“遘”字,从癸,前所未见;“受”字,双手在内,前所未见。新发现的字中有涉及已消失了的方国,这是过去没见过的新古国。此外,还发现一批新材料,如一批军事性质的特指信物,有两穿、可系绳佩戴的甲骨;人头骨卜骨2片,全球仅见15片,非常珍贵;一片卜骨记录了三百头牛祭祖的浩大场面;经技术人员缀合,发现一件48厘米长的大龟背甲;著名收藏家孙文澜旧藏的一片珍稀的牛肋骨卜辞,系1908年前出土,这一类刻辞海内外稀见。新发现的甲骨内容,也证实了前人的一些学术推断,如其中两片卜骨的缀合,填补了当年郭沫若“甲骨文'十’的倍数必合书”的推断所缺的“九十”一例的证据。

山东博物馆珍藏的殷墟甲骨,既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文化的符号,书写了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史。“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深入实施,将为甲骨文与殷商史的研究提供内涵丰富的新资料,也有助于将这批三千年前的文明瑰宝完整地保护和传承下来,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甲骨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众号推送文字内容仅供阅读交流,如蒙学术研究等使用,敬请以正式出版的纸质版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