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脆性糖尿病」,7张表格带你了解

 江海博览 2023-03-24 发布于浙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脆性糖尿病诊断、治疗,一文全解读!


作者|Mr.Lee

临床工作中,笔者这段时间接诊了一些血糖较为顽固,并且波动极大的糖尿病患者:

病例一

20岁青年,1型糖尿病病史6年,体型偏瘦,长期胰岛素皮下泵控制血糖,因「口干、多尿」症状加重入院:

*单位:mmol/L

病例二

40岁中青年女性,成人隐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史5年,长期四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体型消瘦,有甲亢病史,因「体重减轻半年」入院:

*单位:mmol/L

病例三

78岁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病史18年,体型偏瘦,长期四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此次因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入院后血糖结果如下:

*单位:mmol/L

血糖控制欠佳,3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均在9.0%以上,伴随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血糖波动过大。都启动了胰岛素治疗。3位患者完善的胰岛素功能如下:


患者尿常规中尿糖均在(3-4+),尿酮体均为(2-3+)

其实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不少见,且这部分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血糖依旧有较大的波动范围,胰岛功能近乎衰竭,出现低血糖的几率也较高。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统称为脆性糖尿病或不稳定性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并不是一种类型的糖尿病,而是糖尿病控制血糖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这部分患者通常有3个特点:

1、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体型相对消瘦,在1型糖尿病以及其子分型中较为常见:

注:LADA为成人隐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Y 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其次病史较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脆性糖尿病的特性,主要在于病史过长,老龄化严重,这部分患者体型可普遍消瘦,日常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慢性的高糖侵蚀胰岛B细胞活性,导致胰岛B细胞不可逆转的死亡,老龄化也加速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最终导致胰岛功能越来越差。在饮食变化过大、感染、应激等因素,均可诱发出脆性糖尿病的特点表现。

2、 这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在生活饮食摄入恒定、运动量固定以及胰岛素使用剂量稳定的状态下,依旧莫名的出现血糖大范围波动,甚至可出现严重低血糖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风险;

3、 对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非常敏感,即使对速效或基础胰岛素进行微调,血糖也会出现明显的范围波动,甚至反复出现夜间低血糖风险。

因为这些患者的胰岛功能完全衰竭,血糖调节完全依赖于外源性的胰岛素,而外源性的胰岛素在药代动力学以及血糖调控方面,与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在量的精准度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很容易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的现象。

脆性糖尿病的危害最大是出现反复的恶性低血糖事件,甚至出现大面积的脑梗死等神经系统损害,同时大范围血糖波动幅度可加速血管硬化,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如何诊断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诊断要点、治疗方法是什么?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答案



血糖监测方案




目前CSII联合CGM是治疗脆性糖尿病最好的降糖方式。CGM可提供实时血糖谱变化趋势,更好的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而指尖末梢血糖监测方式是目前大众监测血糖最常用的方式,但考虑脆性糖尿病易出现低血糖,加之无法脱离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以指尖末梢监测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应勤监测血糖是避免发生低血糖最安全的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清楚使用胰岛素应监测何时点血糖,以此来监测自己使用胰岛素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基础胰岛素治疗监测方案

▲每日多次速效胰岛素治疗监测方案
*✓未必须监测的时间;✓X为可选择的时间

当然笔者的建议是若血糖控制效果越差,则患者可适当增加血糖监测次数,旨在维持血糖稳定,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血糖控制范围



目前按照指南的定义,1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范围如下:


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范围如下:

*血糖单位:mmol/L

对于LADA而言,建议控制范围如下:


但笔者认为,对于1型糖尿病和LADA部分年纪大或者病史长,有并发症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餐后或随机血糖控制在13.0-14.0mmol/L。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02):120-13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3]中国医学会,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7):726-736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5]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1):1143-1250
[6]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可医师分会,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38):3077-3091
[7]董玲,勒秋露,老年脆性糖尿病多学科诊治意义,齐鲁医学杂志,1008-0341(2017)04-0459-04
[8]陆颖理,叶林,脆性糖尿病真的易“碎”

责任编辑丨肖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