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学】怀疑主义缕析

 吾学研究 2023-03-26 发布于山东

对外部世界的怀疑自古代就开始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怀疑论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自然自在性怀疑思想的巅峰。高尔吉亚反对巴门尼德“存在论”的独断论,提出了三个著名的怀疑论命题:(1)无物存在。(2)如果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它。(3)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由此开启了对(客观)存在论、认识论以及语言论全方位怀疑的道路。后来皮浪及其弟子深化了高尔吉亚的客观存在论和认识怀疑论。对外部现实世界的怀疑主要体现在皮浪的“悬搁判断”,认识论怀疑主要体现在中期学园派否定“先定原因说”,以及卡尼阿德或然性原理对确定性真理观的否定。后期皮浪主义怀疑论主要是以理论论证的方式否定外部世界的真实性和真理的确定性,提出了著名的相对主义理论。

近代怀疑主义主要以休谟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对因果论和归纳法的否定,属于认识怀疑论。笛卡尔的梦境假设和万能妖假设是近代鲜有(客观)存在怀疑论,但是笛卡尔并不是真正的怀疑主义者,而是要挖掘出“我思”。对于笛卡尔,现实世界的存在是建立在“我思”基础上的,这个思想使得近代哲学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的合法性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内部,主体哲学开始兴起。其后的康德继承了笛卡尔,把“我思”推进到先验层面,“现实主体”还不是根本之在,“先验主体”才是世界之根源,由此建构起一套先验认识论哲学。到了黑格尔先验主体被替换为绝对精神,关键在于“实体即主体”之思想,这样黑格尔就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起来了,而外部世界不过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从古希腊到近现代,西方哲学从两个路线否定了现实世界的客观自在性:一条是怀疑主义路线,这是一条直接怀疑路线,但是并不深究外部世界是怎么来的,以“悬搁判断、安宁灵魂”为目的;另一条是理性主义路线,从巴门尼德到笛卡尔,再到康德、黑格尔,都致力于从根源上揭示现实世界的本质,表明现实世界不是自在的,本体是现实之根。所不同的是,康德把先验主体作为现实之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作为现实之根。康德深刻之处在于把现实世界的实现性归于先验主体之成果,不外于“人”,但未能解决物自体问题;黑格尔深刻之处在于用绝对精神统合了主体和物自体,但是因为扔掉了先验主体,绝对精神如何外化出现实世界就成了难题,黑格尔只能简单地用“自我否定”来描述。

现代哲学基本上把怀疑主义抛弃了,自然地认为现实世界是自在的,就是本来的面目,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先验主体或者绝对精神支配它。这一方面源于对黑格尔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的反感,兴起了反理性主义思潮,经过尼采、德里达等人的批判性解构,现实世界的自在性反而合法了;另一方面源于科学的蓬勃发展蒙蔽了哲学家的眼睛。科学是建立在朴素唯物观基础上的,就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在存在,然后研究它的结构和运动变化规律。科学的勃兴使得哲学的本体论思考变成了多余的事情。

如果说现代哲学还有对现实世界怀疑的例子,那也就是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和罗素的“五分钟”假设了,而普特南和罗素都不是怀疑主义者,虽然罗素对古代怀疑主义给予很高的评价。现代哲学做的更多的是试图去解答甚至解构怀疑主义,证明自然之自在合法性,当然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怀疑主义是哲学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从中不但看到了古人的深邃智慧,也撬动了客观现实主义的根基,预示了现实世界自在性的崩塌。

古人对现实世界的怀疑表明了:思想就是力量,深刻的思想可以穿越时代,照耀古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