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话洛容“平蛮碑”

 红尘幻客 2023-03-27 发布于四川

黄小斌

“蛮”,是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侮称。平蛮碑,即封建统治者 “平蛮”战役后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庆功碑。鹿寨县中渡镇旧县村旁(旧时洛容县所在地)的铜盆山上,有两方人工磨平的巨大石壁,分别为一大一小的“一方保障”摩岩石刻。这就是明朝年间留下的洛容“平蛮碑”。

大的“一方保障”,详刻着与此次平蛮事件的相关碑文;高3.2,宽约3,竖行排列,计27行,满行为18字,字径9厘米。“平蛮碑”上方“一方保障”四个大字,为马龙川书写。左侧小的“一方保障”,是隆庆辛未年(1571年),奉勒分高肇左参将在该处游玩时留下的诗文。它高82厘米,宽120厘米,字径6厘米。在“平蛮碑”右侧还有三方小碑刻,即:参将王世科的原韵碑,参将马良江及参将黄应甲的和韵碑。(王世科、马良江、黄应甲三人,均为明代万历年间镇压壮、瑶少数民族起义的广西总兵官俞大猷手下的参将。)

明朝中叶,广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令执政者大为震惊。万历二年(1573),朝庭指派两广总兵官俞大猷(福建晋江人)负责岭南地区“平蛮”,调集广西左、右江及湖、浙官兵10余万人,分两路汇合于桂林。在桂林经过半年集训后,率部朝古田(今之永福县)顺洛清江而下,妄图一举歼灭怀远、洛容、柳城、永福、阳朔等地的壮、瑶农民起义军。在途经古田时,遭遇覃万贤、韦银豹所部义军的奋勇抵抗。但由于义军兵寡器劣,最终退至洛容县境内(今之中渡、平山境内)。

退到洛容境内的农民起义军与当地少数民族再次抵抗,终因朝庭大军突然压进,起义军力量悬殊,经过半年的殊死搏斗,于万历元年(1571年)腊月,覃万贤、韦银豹在激战中被俘,被解往京城杀害。随后,韦银豹的子女七人也相继被捕遭害。在此期间,韦银豹余部,仍转战于桂北、桂中等地,与远在大藤峡(今之桂平境内)的农民起义军及当地的壮、瑶少数民族一道,浴血奋战。其参战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久,在我国少数民族斗争史上是少有的。

“一方保障”,就记载着明朝统治者镇压少数民族农民起义的“丰功伟绩”。与此同时,这些镇压岭南少数民族的明朝将领们,为炫耀其战功,镇慑百姓,还在距洛容“平蛮碑”一公里的一处孤石上(其状若马鞍,重约10吨,于农业学大寨期间被毁),刻上“京观”二字(字为70×70厘米),左侧刻有:“平定洛斗下半团叛乱,斩首五百余级。大明万历三年书”。据考,在我国古代有一项不成文的交战惯例:战胜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尸体堆集起来,夯土盖实,形成一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

“一方保障”和“京观石”,佐证了壮、瑶农民起义顽强斗争的英勇气概,为研究明朝统治者与岭南少数民族关系,考证桂中境内农民起义,提供了重要的史实依据;同时对研究不同时期的军事、政治、民族史,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