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晕厥(高血压)经方1首——女贞子茯苓桂枝(降压止晕)

 岐黄之舟 2023-03-29 发布于江苏

中医病案整理:林某某,女,43岁,教师。去年5月起曾多次出现晕厥,恶心呕吐,经治后好转。1月前又发生晕厥,血压升高,头昏较甚,但无出汗呕恶。

近1月来,经常头晕,血压在140~160/110~120毫米汞柱左右,服西药降压剂能一时下降,但又上升,波动较频。伴见心悸易惊,性情急躁,面部微浮肿,食欲尚好,但疲乏无力,不能工作,大便干,唇较干,舌淡苔白厚,脉象细缓。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

女贞子茯苓桂枝

中医处方:女贞子,茯苓,熟地,丹皮,泽泻,淮山药牛膝、蒺藜、附子、仙茅,桂枝 。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晕厥未再发作,血压基本正常(月经来潮时略升至140/110毫米汞柱左右)。食欲、二便均为正常,睡眠尚好,但梦多。偶有胸前紧束感。唇红,舌苔基本正常,脉细缓。仍议滋肾养肝,引火归源。

解析:现代医学所谓高血压,其某些症状与中医“晕厥”相似。中医分型有虚有实,虚者属肝肾阴虚,实者属肝火、痰热。本例患者心悸易惊,性情急躁,大便较干,唇干,颇似热证,但舌淡苔白,脉细缓,面浮肿,都属虚寒之象。拟为肾阴下虚,木失水涵,阳不归宅,相火浮越。

肾主诸气,肝主藏血,气血交并则为厥;虚阳上冒则为晕。治以滋肾养肝,温阳化气,俾阴以阳长,血随气生,水木相荣,心肾相交,故诸证可得解除。

免责声明: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